资源描述
阶段整合提升,1可遗传变异的发生与细胞分裂的时期 (1)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时)。 (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加倍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个别染色体不能正常分开,移向两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常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有丝分裂的间期。弄清变异的机理,有助于对变异发生的时期进行判定。,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C过程一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出现异常,【技巧阐释】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过程一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结合。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可能是过程异常,也可能是过程出现异常。 【答案】B,【答案】D,【解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中3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5和6是一对同源染色体,7和8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2是X和Y染色体。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是1、3、5、7或2、4、6、8。染色体3和6是非同源染色体,3和6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时,染色体3和4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2014高要质检)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 B321 C121 D81 【技巧阐释】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后代中AA占1/3,Aa占2/3,则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2/32/3(AA)2/31/32(Aa)1/31/3(aa)441 【答案】A,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杂合的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后代(第二代)相同基因型老鼠继续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为( ) A40% B44.4% C66.7% D75%,(2)杂交后代不出现某些个体的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技巧阐释】杂合的黄鼠基因型为Aa,可利用遗传图解求得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 由遗传图解可知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为4/9,即约44.4%。 【答案】B,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3)种群数量变化后,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技巧阐释】20 000只果蝇中,基因型VV有20 00015%3 000只,Vv有20 00055%11 000只,vv有20 00030%6 000只。从岛外入侵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后,三种基因型的果蝇所占比例发生变化:VV占5 000/22 0005/22,Vv占11 000/22 0001/2,vv占6 000/22 0003/11。F1中V的基因频率是5/221/21/248%。 【答案】B,2在一种群中,若基因型AA占30%,基因型Aa为60%,基因型aa占10%。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后,子一代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F1总数的比例是( ) A1/16 B1/9 C1/8 D1/4 【答案】B 【解析】由于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计算基因频率时应只考虑AA、Aa个体,因为AAAa12,所以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基因频率1/3,则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F1总数的1/9。,3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 A不断增加 B不断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基本不变 【答案】C 【解析】设B基因的频率为p,b基因的频率为q,则pq1,Bb基因型的频率是2pq,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p不断降低,q不断升高,而2pq则先增加后降低,且pq0.50时,2pq最大。,3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 (1)选亲本要求: 亲本的表现型不能出现要培育品种的表现型。例:培育绿色圆粒豌豆,亲本(纯合子)只能选黄圆绿皱;若要培育黄圆品种,则亲本(纯合子)只能选黄皱绿圆。 (2)F2中筛选要求: 只能筛选表现型,不能选肉眼看不到的基因型。 (3)动植物育种的区别: 植物自交性状分离后筛选,可用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 动物只能选相同性状的个体相互交配(注意性别和数量),待性状分离后筛选,然后用连续杂交的方法获得纯合子。,(4)育种方法: 按要求和题目中给定的信息设计。如:要求最简捷的方法杂交育种;产生新基因的方法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单倍体育种(但要注意若选择隐性性状或不完全显性的性状应考虑既简单又快速的杂交育种;还应考虑基因工程定向改造或组织培养、克隆无性繁殖不改变亲代的性状等)。 (5)育种年限的要求及计算: 对植物来说,要获得植株则比获得种子多一年。 对跨年度的植物如小麦则比不跨年度的植株豌豆要多一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为_,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 (2)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组,原因是_。 (3)A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F2所得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4)在遗传学上把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单体与正常个体之间,差别极其微小,可以进行交配。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其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ABBDD(A、B、D表示染色体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42,已分离得到21种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单体,应用单体可把新发现的隐性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上。现有一小麦隐性突变纯合子,请设计实验确定基因在哪对染色体上。,实验步骤: _; _。 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说明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 若_,说明基因不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技巧阐释】(1)图中A、B、C三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由于图中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幼苗未经秋水仙素处理,所以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2)由于诱变育种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频率比较低等原因一般不容易获得所需品种。(3)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F2中矮秆抗病的植株ttR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4)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让该小麦隐性突变纯合子与21种野生型小麦单体逐一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出现隐性突变型,而且这种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1,则说明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若F1全为野生型,则说明基因不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那条染色体上。,【答案】(1)单倍体育种 0 (2)C C组所运用的方法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 (3)基因重组 1/3 (4)实验步骤: 将小麦隐性突变纯合子与21种野生型小麦单体逐一杂交,得F1 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 F1出现隐性突变型,而且这种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为1 1 F1全为野生型,4在试验田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抗旱、抗盐的玉米,设想利用该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抗盐水稻品种,用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应有( )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转基因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抗旱、抗盐基因导入植物的体细胞,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新个体是杂合子,需要经过单倍体育种,才能变成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