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6336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3个基础知识点,掌握2个核心考点,高效训练5个题,时政研修室,课时限时检测,人的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客观物质性,社会,变化和过程,根本属性,承担者,无条件,永恒,有条件,暂时,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固有,本质,人的意志,创造,客观规律,利用,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_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社会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_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客观的物质,生产方式,3物质的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_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_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依赖于,意识,物质,物质性,知识点二 物质运动和静止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_、_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_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现象,存在方式,物质,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_,是_的特殊状态。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_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_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_。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运动,运动,绝对,相对,统一,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知识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_、_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_、_和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必然的,稳定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3)方法论要求 必须_,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_。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和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尊重规律,违背规律,条件,形式,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 () (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解析】 材料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C。A与题意不符,题目说的不是自然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故B、D表述错误。 【答案】 C,2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只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对黑格尔这句名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 把运动主体说成是主观精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把运动主体说成是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最终会导致相对主义 A B C D,【解析】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方面容易犯的错误:一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把物质说成是绝对静止的,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二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把运动的主体说成是意识,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答案】 A,3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于2013年8月13日现身,而当天正值中国的七夕情人节,这种巧合19年才会出现一次。下列选项与此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解析】 材料反映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故选B。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4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运动着的公交车上下车极易摔倒。所以人们必须等公交车靠站停稳后方可下车。材料告诉我们( ) A可以改变条件消灭客观规律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C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根据条件的不同,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也不同,故本题选B。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消灭客观规律,故A说法是错误的;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D说法有误。 【答案】 B,5(2011江苏)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符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 【答案】 D,6(2012江苏)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解析】 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创新意识等知识。漫画中拆除旧居建纪念馆的行为,违背了客观规律,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既不属于创新,也不是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规律。 【答案】 C,考点一 070 物质、运动和静止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选。 【答案】 B,2(2012江苏)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无常”、花儿由“欢悦”到“凋谢”、我们由“长驻”到“飞逸”、“电火”、“短促”、“哲理相近”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眼”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B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入选;A、C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1.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区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运动存在于存在物中,强调运动的主体是物质,D符合题意;运动不同于变化发展,A不选;材料并未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B、C不选。 【答案】 D,2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 稳中求进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前进是运动,稳定是一种相对静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考点二 071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形式多样且多变易逝,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虽然规律总会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的背后也总会隐藏着规律,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2)规律和规则,2.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表现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 (2)人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既不能创造本来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消灭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013北京)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解析】 考查规律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导致没学到东西,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选项B符合题意;事物不存在矛盾,是错误的表述,排除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B,3.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 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A B C D 【解析】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改造、创造和消灭;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错误;正确;说法不科学。 【答案】 D,遵循规律 影响天气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频现。为实现人工影响天气,利用天气服务社会生产,我国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近年来,我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减雨、防霜等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短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以及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之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是因为大气层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如果掌握了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化规律,在一定有利时机和条件下,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区域内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用较少的能量去“诱发”它们,就会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使天气向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万里晴空的天气里,是很难实现人工降雨的;对于一些系统性的强天气,比如大暴雨、大暴雪、台风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这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影响天气,不能创造天气。,对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时政信息,结合教材进行解读。 信息点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信息点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信息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1.人工影响天气的成功说明( ) A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B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解析】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D正确。A、B观点错误,C观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2在2013年11月召开的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气象工作讨论会上,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影消减雾霾工作组,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防治大气污染的人影工作,包括科学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及人工消雾霾试验。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将这种形式称之为“人工降雨”,70年代之后,改叫“人工增雨”。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人工增雨”比“人工降雨”的提法更科学。,【答案】 人工增雨相比人工降雨的提法,更突出了规律的客观性。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突出了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强调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影响天气。强调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必背答题术语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6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偶然间想起老同学,就习惯性地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主人设置了权限,您可通过以下方式访问”,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 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无法捉摸的 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B C D,【解析】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错误;老同学空间权限设置的变化说明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当选;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不符合设问限定要求,不选;态度淡然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从唯物论角度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选。 【答案】 D,2众所周知,饮茶有利于健康。一般而言,身强力壮的体力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可以饮用各类茶叶,其中以饮绿茶和青茶为宜。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最好不要饮茶,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尤其是咖啡碱和茶碱,都有兴奋作用,多喝茶或喝浓茶会使心跳加速,给冠心病患者带来危险。由此可见(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D规律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饮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这表明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规律就会发挥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答案】 D,3(2014泰安质检) 春节前后,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A B C D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规律,说法错误,故该题选C。 【答案】 C,4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中均发现一种新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某些特性。该粒子的发现表明( ) 具体科学的每一项进步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A B C D 【解析】 具体科学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更多的科学证明,但并非具体科学的每一项进步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错误;材料中粒子的发现表明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世界统一于物质,正确。 【答案】 C,5(2014枣庄一模)春节前后,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久久不能散去。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解析】 要求运用规律的知识,可以从规律的特征、人与规律的关系上具体分析。对原理的表述要完整,准确,联系材料部分要体现雾霾天气的形成。,【答案】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类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尊重自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没有尊重自然规律,污染环境,引发雾霾天气,受到了规律的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