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礼记 二则,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与 周礼 仪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仪礼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虽 有 嘉 肴,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记内容有:发虑宪、玉不琢,不成器、虽有嘉肴、古之教者、大学始教、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学者有四失、凡学之道、善学者和记问之学。,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旨 至道( ) 善 困( ) 是故 自强 自反 故曰: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ji yo,qing,yu,xio,即使,甘美,最好的道理,自我勉励,好处,不通,理解不了,所以,反省自己,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朗读课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xio,qing,yu,ji yo,f,翻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 此之谓乎,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 此之谓乎?,即使,甘美,所以,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己,qing勉励,xio教,表示推测,这样以后,解释下例加点词语,(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好。,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教学相长”,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故”,连词,所以。长:促进。,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8)其此之谓也 。 (9)“学学半”。 (10)兑命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第一个“学”指教人,第二个“学”指学习;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用“嘉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类比论证-)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一、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二、论述教和学的关系。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三、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出“-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通俗的话说 是 -。 所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主题,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语言特点: 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脉络梳理,虽有嘉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参考: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拓展延伸研讨四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教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1“教学相长”指教人之后自己经过亲身学习、体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改进。2其实这时“教”也是在学习,是“学”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字词句归纳,一、通假字 兑命曰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三、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即使。今:虽然。,古:甘美。今:意义。,古:不通,理解不了。今:困难。,古义:促进.今义:增长。,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四、一词多义 学 其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教,向别人学习,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代指嘉肴。它的,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拓展延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课外延伸,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礼记,大道之行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那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 货恶其弃于地也( ),j,m,gun,fn,w,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施行,天下是大家共同拥有的,,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通“举”,选举,是,培养,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 寡、 孤、 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因此,动词,以为亲,奉养,动词,以为子,抚养,成长,同“鳏”, 老而无妻的人,归宿,职业、职分,残疾人,老而无夫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年人,青壮年,为社会效力,幼年人,赡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憎恶,扔,不一定,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造反,害人,兴起,发生,大门,理想社会,古今异义,归 古:女子出嫁 今:归来,归属,乱 古:造反 今:杂乱,捣乱,是 古:这 今:判断动词,孤独 古义:是两个词, “孤”为幼而无父的人, “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是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词类活用,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亲:动词意动用法 以为亲 子: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壮、幼:形容词做名词“老人”、“壮年人”、 “幼童”,谋闭而不兴 谋闭:动词用作名词,耍奸邪之谋的行为。,通读课文,思考:,1、大道指什么?,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2、大同指什么?,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3、大道之行也怎样理解?,4 治理大同社会的三准则: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废疾者皆有所养),5、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相同点: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民风淳朴,能实现吗,“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思考现在社会和“大同”社会还存在哪些差距?,课后作业,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