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1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2902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1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1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10讲 专题小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 历史 第10讲 专题小结,一、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与影响,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图片型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题型解读:图片型选择题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综 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和阐释历史的能力。该类试题具有新 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 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能力。 解答图片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的多角 度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 围;二审图片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 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 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 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 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 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 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 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 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典题例证 (2013安徽文综,16,4分)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 B. C. D. 解析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从海上封锁中国,故错误。1 938年10月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故错误。均符合史实和图 片的主题,故D项正确。 答案 D,跟踪训练,1.(2013浙江文综,19,4分)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 以用来佐证 ( )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 B. C. D. 答案 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新四军主要活动在南方地区,而题图显示是“冀鲁豫第六军分区”,是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排除。正确答案为B项。,2.(2012安徽文综,17,4分)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勋 D.溥仪 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 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漫画的本质内 涵。从漫画中“万岁”“民国六年”可判断该历史事件发生在1917年,且 与封建帝制复辟有关,而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排除A;画中的人物是 一位中年人,而溥仪此时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童,排除D项;段祺瑞并未复辟 帝制,排除B项。漫画反映了1917年张勋复辟最终失败,答案为C项。,运用革命史观评价历史现象 革命史观的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1)运用革命史观看待中外历史的进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梳理中外社会历史上引发社会革命或改革的主要矛盾,注意阶级社会里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认识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历史特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如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民主革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史,其中贯穿始终的主题线索就是社会矛盾的变化。,(2)理解革命史观考查的内涵和特点:革命史观考查多是通过题目渗透着革命史观看待历史事件或现象,考查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同时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 典题例证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这一认识的局限是 ( ) A.表达了英国的贸易诉求 B.掩盖了英国的侵略本质 C.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D.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析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不义战争,材料中没有提及英 国贸易的信息,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 等国家关系的问题”说明作者没有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故 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国际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属于全球史观, 是站在全球发展的视角研究历史问题,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B,1.(2014湖南益阳一模)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 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答案 C 国共共同抗日发生在19371945年,材料涉及时间还有1956 年,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国共两党对戴安澜师长的态度,B项与材料反映 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国民政府为戴安澜师长举行了国 葬,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师长为革命烈士,可以看出他们的共 同点是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跟踪训练,2.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答案 A 从材料中时间是“1926年”,则可排除B项,因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才形成的;“市民(工人) 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的影响,故D项不正确;根据“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