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业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7321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业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业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业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电业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电业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随着供电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区域网架的不断建设,检修和抢修作业现场的不断增多,如何做到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可控,确保安全规章得到有效的执行,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企业安监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电业作业现场引入安全风险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更能使事故的发生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本文主要以电业修、试工作为例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应用的探讨,供同行参考。1、电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电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实施对作业现场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作业现场是作业人员直接接触电气设备,进行各类检修、维护的场所。对各类作业现场采取“事前风险监察”、“过程监督”、“风险控制”的方式,通过检查现场作业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是否到位,个人安全技能知识在现场是否得到应用,各项规章制度在现场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有效的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和消除,从而降低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实行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通过全面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去控制风险,从而使工作安全得到保证。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形成规范的安全工作秩序、严谨的安全工作作风,培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价值观,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从“严格监督”阶段向“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阶段迈进,提升企业的安全文化,实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2、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程序实施供电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各专业中(包括变电、修试、线路、配电等)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跟踪和管理,从作业前工作的组织安排、工器具的准备、方案的制定、人员的分工、事前的危险性分析到作业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控制(如变电二次防误控制措施)以及作业结束后的分析、总结,全面降低作业过程的风险程度,减少现场违章行为和异常、未遂事件的发生,实现安全目标。程序化工作流程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1)对于作业现场中安全风险较大,且较难控制的项目,由公司成立专业组进行专题事前危险性分析,提出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减少或消除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如在工作点多、面广的作业中,人员易误入间隔,在做好危险点分析的同时,工作中应做到“一停、二看、三核对、四操作”。不要盲目地靠近、接触设备。要看清停电范围和安全措施是否与工作票相符,然后核对设备运行编号是否与工作票相符,在无误的情况下方可工作,不能随意变更安全措施或安全设施。同时,工作中应明确以下三个措施:A组织措施,做好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制和指挥逻辑的书面表达方式;B技术措施,做好各专业工作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工作程序、作业方法、工艺标准、验收检验方法及过程控制措施;C安全措施,做好全面保护劳动者人身免受伤害和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专业性防护和控制措施。最后,所有专业组的工作,做到定员、定设备、定措施,如有新的情况,措施要求变更的,应按一定的流程进行,不能擅自更改。(2)每个作业班组应提前上报第2天作业现场位置、作业内容、工作负责人以及联系电话。对评估后认为较复杂、现场安全风险度较高的作业点,安监部门应进行事前监察,主要检查作业方案中人员安排、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能满足次日作业要求、工器具准备是否充分、车辆是否调配到位等情况。(3)次日,在事先不通知任何单位和现场工作负责人的情况下,直接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4)现场监督、检查结束后,及时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反馈至被查单位,使大家能及时得到监察信息,对于在监察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可以及时跟进、整改。(5)每月安监部在月度安全简报中对其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同时,通过评估不断完善各作业工序的安全措施方案内容。3、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本人所从事的工作中,认为变电二次设备防误管理相对于其他电业作业场所的风险控制,仍属于薄弱环节,相应的管理不够健全。随着设备的更新,集约型设备的不断应用,二次的防误工作变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3.1工作思路在工作中,做好以下事前危险性分析:(1)结合现场安全监督情况和近年来国网公司发生的一些“三误”事故案例,以及公司防误现状,开展“变电二次防误管理风险查评”,对二次作业类型进行分类梳理,建立较为典型的二次防误管理风险库,初步掌握二次防误的基本状况。(2)对二次防误风险库的内容进行分析,区分风险等级。根据现场工作频次和造成危害的大小,确定重点风险内容。(3)工作时,将运行或可能发生误碰的设备进行技术隔离,并在隔离的同时采取提示性信息。根据这个思路,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场条件为设备量身制定安全控制措施。3.2有针对性的措施3.2.1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1)在制定现场安全措施的同时,对二次防误管理风险库进行整理。建立二次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辩识与控制典型库,并根据作业内容将其纳入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范畴。(2)对于二次作业,要求必须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开展事前勘查工作。并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由保护(远动)专业小组负责人制定二次安全措施票,通过修试专责审核,方能进行现场使用。(3)开工前,工作负责人依据典型风险库资料,对工作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许可人共同参与,并根据工作内容、交底情况和二次安全措施票,布置二次安全措施。3.2.2现场过程控制(1)对于停电检修保护屏内只有一套保护、测控装置的二次屏进行继电保护、远动作业时,只需将作业屏进行安全隔离。现场按照“二次安全措施票”进行作业。(2)对于带电运行保护屏内只有一套保护、测控装置的二次屏,进行继电保护、远动作业需在端子上进行工作,这时不仅需将作业屏进行安全隔离,现场按照“二次安全措施票”进行作业。(3)对于同屏多套保护装置,作业过程需拆除端子时,在使用“二次安全措施票”的同时,应采取“二次防误措施”进行非作业区段端子技术隔离,防止误碰。(4)涉及二次作业需拉开保护屏及远动屏空气开关的操作,在执行“倒闸操作票”时,需采取“二次防误措施”将非操作项技术隔离。(5)运行人员、检修人员投停保护压板时,在执行“倒闸操作票”时,应对现场采取的“二次防误措施”进行二次核对。确保执行的正确性。3.2.3实施效果(1)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难题。a、通过查评的数据,能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二次防误控制方案,并根据风险度的高低,分阶段进行二次防误工作的实施。最终实现较为系统的二次防误措施,提高了现场二次工作的安全性。b、通过对同屏多套保护装置防误措施的制定,利用“运行设备”防误罩的设置,将运行设备及其压板进行防误隔离,可靠地避免了工作中由于误动或误碰其他运行间隔而造成的事故。c、规范了现场二次安全措施的布置,使得现场安全措施布置得即美观又实用,改变了以往粗糙笼统的安全措施,提高了二次安全防误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防止了“三误”事故的发生。(2)公司通过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杜绝了人身伤害和人员管理责任事故的发生。同时规范了现场文明施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提高了现场人员的“我会安全”的能力。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并组织相关人员就地培训,加强了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第 6 页 共 9 页电业安全工作总体要求一、作业现场的四项基本条件。1、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合格、齐备。2、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及施工车辆上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3、现场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应合格并符合有关要求。4、各类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二、作业人员的5项基本条件。1、具有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正确态度。2、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体格检查每两年至少一次)。3、具备必要的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且按工作性质,熟悉本规程的相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4、具备必要的安全健康知识,学会紧急救护法。5、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三、教育和培训四项基本要求。1、各类作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上岗。2、作业人员应按其职务和工作性质,学习本规程的全部或部分,并应每年考试一次,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因故间断工作连续三个月以上者,应重新学习本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3、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管理人员、临时工等),应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参加指定的工作,并且不得单独工作。4、外单位承担或外来人员参与公司系统有关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的相关部分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参加工作。工作前,应向其介绍现场危险点、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四、任何人发现有违反规程的情况,应立即制止,经纠正后才能恢复作业。各类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并立即报告。五、在试验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