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一、新课导入,课堂导语,“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这是“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一九三二年日本占领东北后,扶植伪满洲国建立。图为一九四年六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与日本天皇裕仁握手。,二、认识作者,你预习好了吗?,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三、预习检测,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 蜢 污秽,注音,ch ho ln,ln dn gn q,lng zh mng hu,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情感。,第一段:思念故乡。 第二段:发出誓言。,概括课文内容,1、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五、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一词?,2、“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为何使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运用了“呼告”手法,这是一种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4、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玉米,豆粒,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东北特有的物产:,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鹿 群,煤块,高粱,5、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六、精读品析,品味语言,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品味语言,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品味语言,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运用比喻手法,把“红熟的浆液”比作作者沸腾的热血,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品味语言,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七、拓展延伸,品味语言,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