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建设.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297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建设1.(xx.广东高考)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D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2.(xx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泊周围沉积,二是冬春季节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第(2)题,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大且日数多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风沙堆积可能会填埋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铁路其他设施、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第(4)题,可从设置方格沙障、阻沙墙、用碎石等覆盖沙面等方面分析。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3(xx安徽高考)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及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陕北高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该地区过去种粮需要大规模开垦坡地,过度垦荒、种植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结合该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可得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而苹果种植的效益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在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果渣露天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可通过发展沼气解决以上问题,发展沼气可避免果渣露天堆放,沼气可作为农村生活能源,而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达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现实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2011浙江高考)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23题。4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其特征,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向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正确,即D项正确。答案:D5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关系不大。综上,选项A正确。答案:A6(2011广东高考)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1: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材料2: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2)。(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河,判断理由是_。(2)图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深度1.6米处是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理由是_。(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该流域采样点的垂直剖面图为切入点,考查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及对图表的分析推理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等高线弯曲状况确定其流向,再根据其最终流经地区的自然状况确定其河流类型。第(2)题,从图中信息直接观察即可解答。第(3)题,从图中给定的经纬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读其气候类型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从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角度入手即可。答案: (1)自西南流向东北内流没有注入海洋 (2)久远湖沼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xx全国)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78题。7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 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滩涂中的水为海水,盐度高,要先种植耐盐性高的作物,再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把滩涂中水中的盐分含量降下来,才能种植粮食作物。答案:C8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 B农家肥C农药 D淡水解析:本题考查国土整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投入肥料(化肥和农家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题目要求改造的是土壤的盐度,故A、B错误;农药是用来解决作物病虫害的,和缩短改造时间无关,C错;投入淡水可以起到引淡淋盐的作用,减小滩涂中水中的盐分含量,有利于缩短滩涂改造时间。答案:D 9(xx浙江高考)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表单位:%年份煤炭电力油气纺织其他xx46.112.311.010.919.7xx60.78.112.32.216.7(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解析:本题主要借助区域图、剖面图及表格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地质构造及岩石类型的判断以及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从图及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1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主要依靠图1中的图例(如沙漠、沙地、河流、年等降水量线等)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表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图1中的图例(如旱地、水浇农田、草地等)合理表述即可;沙地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应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冶理措施,而对旱地主要应进行合理的利用,防止其走向荒漠化。第(2)题,地质构造的判断主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而岩石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不同种类岩石的特点,如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等。第(3)题,乙市的工业结构特点据表合理表述即可,需要注意三点:一是针对工业结构的整体表述;二是xx年和xx年相比,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三是煤炭、电力、油气等属于重工业,而纺织属于轻工业,对其成因的分析应结合图1从乙市的资源条件方面加以分析。答案:(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2)向斜构造;沉积岩。(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 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强。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xx.新课标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xx年为基数,xxxx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xxxx2011xxxx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1.A 2.D 3.D 第1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和结构变化,导致植株密度改变。第2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与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的是地下生物量。第3题,读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氮的持续沉降,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不断减少,导致灌木植物萎缩,而草本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繁茂。4(xx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桉树移植到我国西南地区为背景材料,通过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考查沼泽的水源补给原因、过程;移植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发展造纸业的意义;从降水角度比较热带雨林气候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等。 桉树移植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第(1)题,图a沼泽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持平,说明沼泽的水源自地下水。其稳定的原因是山坡上地下水水位稳定,植被能涵养水源;其过程可逆推地下水下渗的雨水植被截留大气降水。第(2)题,从图b中可以看出植被较移植前稀疏、沼泽的面积较移植前缩小。从图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是桉树消耗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3)题,引种桉树发展造纸业的理由主要从原料、就业、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第(4)题,该问本质上是考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差异。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011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5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理解能力。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答案:D6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Ce Df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突出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