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134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清朝失败后,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戊戌变法在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作出了回答。1.甲午战争后,中国如何在危机中自救?2.戌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影响如何?一、选择题1(xx皖北联考)1895年6月,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夫泰西诸国之相逼,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由此可见清朝末年()A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中国社会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B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C西方国家的侵略,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变革D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造成政治制度变革的大趋势解析:从材料中“夫泰西诸国之相逼,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正是西方的侵略,才使中国政局开始变革,故选D项。答案:D2(xx安庆一模)“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近代思想特别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思想对中国人民的影响。答案:D3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题干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是革命进程中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政治用意是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康有为的用意主要是借鉴法国暴力革命的血腥,以此来坚定光绪帝变法的决心,故本题选择B项。答案:B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主要是指()“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A BC D解析: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是“同治、光绪年间”、“改革”。同治、光绪年间大约是18621908年,期间发生的改革事件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发生在道光年间,可排除,故正确选项是C项。答案:C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选C项。答案:C6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维新志士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为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A、D两项随着变法的失败而不再具有深远影响。B项表述不准确,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不是戊戌变法促使的结果。答案:C7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解析:材料中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是近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把握三个历史事件的共性。答案:B二、非选择题8(xx潍坊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8年6月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材料二光绪皇帝对于维新的心态日趋迫切,行动日益激烈,甚至有些不计后果。8月30日,下诏裁通政司等六衙门、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各省之不办运务之粮道,引起极大恐慌。(1)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这一问题在维新变法中有何体现?答案:问题: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体现:维新派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改革的主张,但在变法中并未真正实施。(2)据材料一、材料二,从戊戌变法失败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答案:改革者要有坚定的信心,毫不妥协;改革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改革要讲究策略,减少改革阻力。9(xx江苏盐城一模)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词语“变法神速”、“一日千里之势”回答第一问。第二问应结合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利影响,为以后改革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答案:看法:节奏很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解析:材料三的先判断观点,然后据材料归纳失败的原因即可。答案: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10(xx山东烟台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中国国学网材料二(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共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王建中日两部劝学篇之比较(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解析: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学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政治制度。答案:不同: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解析:考查思想对政治事件的影响。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改革前、改革之时思想解放的程度,日本广泛深入,中国相对有限。答案:关系: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差异: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受新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极其有限。(3)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请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设计除政治经济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内容。解析:政治经济之外的改革主要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若改革应注意更新社会舆论,更新社会风气等。答案:更新社会舆论(近代文化、教育、传媒);更新社会风气(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1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日本前首相,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为了和俄国争夺在华权益,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伊藤博文在戊戌变法期间来华就是为此目的。光绪皇帝准备聘请伊藤博文和英国人李提摩太等人为变法的顾问官。目的有二:其一是贯彻维新派的一向主张联合英日以抗衡俄国的外交路线,试图依靠英日的帮助,来巩固皇帝和维新派的地位,对慈禧等守旧派构成威慑;其二是向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的经验,由伊藤博文指导变法改革。1898年9月11日,伊藤博文以所谓私人游历的身份来到天津。伊藤博文访华加剧了慈禧的恐慌和不满,慈禧担心沦落到日本守旧势力一样的结局,于是加快了政变的步伐。10天后,即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2百日维新的失败光绪帝在短短百日进行了一系列维新举措,在守旧势力看来,是光绪帝听信“康党”之言所采取的激烈举动,已大大违背了“祖宗之法”,危及到了权贵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同慈禧太后决定采取措施予以破坏。光绪帝惊慌失措,迅速召见杨锐授密谕,表示自身难保,求救。同时再次召见袁世凯,进一步拉拢,擢授侍郎,专办练兵,并暗示他可不受荣禄节制。危急的形势下,康有为与林旭、谭嗣同、梁启超等共同商议,决定劝袁举行政变。袁世凯不置可否。1898年9月,慈禧自颐和园还宫,荣禄开始控制京津地区。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慈禧开始“临朝听政”,对外称光绪帝身体不佳,将之安置在瀛台,实际是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得到消息迅速离开北京,逃往香港。梁启超化装离开北京,逃往日本。而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命丧顽固派的屠刀之下。这里着重要提到的是谭嗣同,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决意用生命唤醒民众,挽救改革,昌盛中国,从而慷慨从容赴刑场。鲜血染红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鲜血也警示历史:在当时的中国,和平改良道路行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