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练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673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练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练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练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练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漫画中的“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A B C D2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这表明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A B C D3“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澳门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使澳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独具特色说明A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B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D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5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雷”、“躲猫猫”、“打酱油”、 “俯卧撑”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6“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 句话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 B C D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B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8节日风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一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传承与振兴属于后者。以下选项属于动态保护方式的有保存民间节日风俗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记录失去活力的民间节目A B C D9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真实;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传媒认识正确的是它们是现代传媒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结合体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AB CD10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有些企业竞相采用篡改古诗或者成语的方式追求广告效应,喜欢 利用谐音修改成语,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快的“创造”:“默默无闻”改成了“默默无蚊的奉献”(灭蚊广告);“天长地久”变成了“天尝地酒”(啤酒广告);“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药物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是中华文化的继承 妨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A B C D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1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B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要毫不保留地全部抛弃C否定一切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D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3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说明A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的发展 B文化具有继承性C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4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优秀国产影片。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又恰恰是剧作上的大忌。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整部戏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特别好看。这告诉我们: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15下列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社会实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 B C D16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BCD17明末清初注明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代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意思是说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18下列内容属于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商业活动 人口迁徙 教师上课 大众传媒。A B C D19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 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20(南通二模)“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 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文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作的成果服务ABCD22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BCD2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根本途径 动力 标准ABCD242010年8月20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战题材影片大劫难在全国公映。影片以朴素写实的视角,展示战争带来的劫难,警示国人勿忘国耻,唤起国人的忧患意识,激励国人发愤图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说明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者的表现视角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二、非选择题25材料一: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xx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材料二: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掀起传统文化发掘、开发的新热潮。一时间,补天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孔明,“四海为家”。凡与本地扯上一丝半缕的古人、仿古建筑都粉墨登场,平庸的创意和空洞的内容,将文化的价值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之中,文化挖掘缺乏品位。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2)结合材料二,如何正确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26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4分)(2)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革新岭南文化的途径是什么?(10分)27200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回娘家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右图剪纸作品回娘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2月18日在兰州市与市民共度新春佳节时亲手剪制的,并被有关部门作为一份特殊作品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展出。材料二: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然而,今天剪纸老艺人就像是“活文物”,精湛的技艺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为尽快使剪纸艺术走出困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剪纸艺人在保留剪纸艺术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创新,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群众。(1)材料二中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如何切合传统文化的特点的?(4分)(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展出回娘家这份特殊作品的社会意义。(6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练题答案15 DDCDB 610 ACCCB 1115 CDACB 1620 ADDCC 2124 CCDC25答案要点:(1)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文化创新要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京剧进课堂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26答案要点:(1)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岭南文化进行文化创新。(2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岭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创新岭南文化。(3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广东文化和国内外文化的交流,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2分)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27答案要点: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28答案要点:(1)保留剪纸艺术传统特色,切合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特点。使剪纸艺术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合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4分)(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6分)(答出有利于文化创新也可作为得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