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87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考前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旨在()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尽管物品已经出卖,但是买受人必须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否则,财产的所有权是不能转移的。这表明十二铜表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答案:D2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材料艺术化地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状况,但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在极低的生活标准下的自给自足,农民非常贫穷,所以应选择B项。答案:B3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A BC D解析:“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大意是“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地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说法较片面。答案:B4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同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解析: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答案:C52010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日。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是他()A提出“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B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深远C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解析: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要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一角度来考虑。从本质上看,朱熹提出的理学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从客观上讲,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选D项。答案:D6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表达了诗人敢于蔑视世俗的“异端”思想B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C李贽认识到了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表明A项正确;“寂寞从人谩”说明B、D两项是正确的。C项在诗中没有涉及,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 7某同学在研究唐代历史时看到这样的表述,“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如进士及第等,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贱民则连这个狭径都没有”。资料中“”可能是()A门第 B科举C战功D耕织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士及第”,这是科举考试的结果,故B项正确。答案:B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解析:内阁制度是在明朝废丞相后设立的,其主要职责是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说明这一时期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答案:D10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解析:材料中“有人”认为刘邦不能向其父行旧礼的根据是刘邦是君主,可见,君主的威严是第一位的,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主专制。答案:B11下表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影响是()年代(年)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A.资产阶级革命、城市化B工业革命、城市化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农业近代化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是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多,故B项正确。答案:B13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你认为这是对()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B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评价C工业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评价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主义的评价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神学世界观。但文艺复兴时期,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导致人的一切自然本能,如权力欲、征服欲充分暴露出来,趋于兽性,产生了严重弊端。题干材料与此相吻合,故选A项。答案:A14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C“光荣革命” D信息时代解析:材料给出的信息是这一运动的时间即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影响是造成了物质进步和社会的动荡,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工业革命。答案:B15“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平均地权”符合材料。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符合材料。从政治上讲,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处于社会底层”,不符合第二种梦想的内容。答案:A17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C特点 D评价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法律文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由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A、B、D三项中都有一定的错误, C项的“特点”表述均正确。答案:C18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制度确立后,它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也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事件不属于制度创新的是()A垄断组织的出现 B罗斯福新政C中国的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解析:A、B、C三项都是在新的制度建立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且都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D项虽然调整了生产关系,但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题意。答案:D19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B分权制衡体制形同虚设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上看在短短三个月内总统提交的15项议案全部通过,充分说明了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正确选项是C。答案:C20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阶段发展的原因答案:D21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就连毛泽东主席也认为这是个没有想到的胜利。“没有想到”主要是因为()A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了联合国政治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还处于劣势C新中国外交恶化的局势还没有得到实质改变D苏联和美国联合起来在联合国中阻碍中国 解析:A项和B项的表述均不正确,由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大大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已经大大削弱。C项是当时中国面临着的真实国际形势,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才得以突破这种恶化局势。D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相符合。答案:C22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解析:从中国“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交换货物,扩大知识”说明中国与世界联系密切,是世界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D项正确。答案:D23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解析:美苏两极格局时期,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进行“冷战”,导致全球的分裂,全球化在这个时期也只能是“半球化”了。答案:C24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这一设想直接促进了()A美苏关系的急剧恶化B美苏军事对抗的加剧C互联网技术的产生D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国防部企图建立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A、B、D三项都与建立这一系统没有直接关系,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25我国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8号”飞船,这会把中国的航天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A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材料二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材料三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的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汉朝在初期是如何管理地方的?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采取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原人改变生活方式;思想上没有提倡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阶级矛盾尖锐。(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1794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简述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3)18世纪康乾盛世的“太平辉煌”指什么?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治依据是什么?“人们感到切肤之痛”的最典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认为马戛尔尼的感慨符合历史实际吗?为什么?解析:第(1)问,从所给的几幅图来看,主要体现了男耕女织,这显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从图4来看,表明封建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从而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第(2)问,这里所说的“新型经济”,显然是有别于自然经济,那只能是商品经济。“微澜”表现可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史实来回答。至于突破性应当是从商品经济最主要的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方面来考虑。第(3)问,可联系这一时期中国的现实情况、西欧的现实情况各是什么,进而联系中国的近代史相关内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