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07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荒芜w 亘古gn 熨帖y 少不更事gngB坍圮p 韶光sho 脖颈 jng 长吁短叹xC炮烙lu 敕造sh 正月 zhng 按捺不住nD湔雪jin 跌宕 dng 纨绔 ku 息事宁人nng1.答:A(B脖颈gngC敕造chD纨绔k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风致 沉湎 汗流夹背 一筹莫展B. 窗帷 寒暄 怨天尤人 无济于事C. 蛰居 胡诌 容销金镜 毛骨耸然D. 仓皇 孺慕 天作之和 惟妙惟肖 2.答:B(A汗流浃背C毛骨悚然D天作之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1936年创作五月的鲜花开始,光年的诗就和时代风云、人民命运休戚与共。B据报道,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虽然仍保留了几篇,但舆论已是沸反盈天,仿佛这民族的脊梁就此折断。C对于这个问题,他一会说是,一会说不是,真是莫衷一是。D慰问组每到一处都嘘寒问暖,和百姓拉家常、聊生活,无所不至的关怀让贫困户备受感动。3.答:B(A休戚与共,指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用于人与人或集体与集体之间。C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语应是多人。D无所不至,贬义词,指没有什么坏事做不了的,应改为“无微不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在婚丧事简办,移风易俗方面,也需要各级领导带头,为群众做出榜样,对领导干部,百姓不光观其行,更应听其言。B今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接近甚至突破历史极值,社会各界对加强高寒天气作业职工的职业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C上周全省有雨雪飘落,气温明显下降,但今冬气温较去年同期是否有所降低,有关专家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D程大力认为,研究“人”、“文”双修的传统中国画之所以不易普及,是因为它对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化要求的原因。4.答:C(A语序不当,应为“百姓不光听其言,更应观其行。”B“健康”后应有与“加强”搭配的如“保护”之类的宾语;D杂糅)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先后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B“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杜牧的阿房宫赋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属于此类文体。C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以同一题目作文且成名篇的,比如苏洵、苏辙的六国论,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后来编成呐喊彷徨野草三本小说集。5.答:C(A“白居易”应为“柳宗元”,B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歌,D野草是散文诗集)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大概)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往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加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谷仓)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大多数人)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长矛)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突然)6.答:D(A“率”,都,皆;B“速”,招致,C“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与“圣人”相对)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同一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答:C(C前“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后“下”,动词“攻下”:A名词作状语;B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D名词用作动词)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8.答:C(C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D判断句)9.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6分)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 。 ,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1)该语段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作者是 (国籍)的 (作者)(2分) (2)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简洁且句式恰当的句子。(4分)9.答:(1)美国,海伦凯勒(各1分)。(2)“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一句2分,第一处表达应与“耳聋”、“失去听觉”有关;第二处表达必须有与“触觉”有关的词语。每处语言不简洁或句式不与上下文和谐的扣1分)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禽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乱,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 出身 C.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危: 危险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 : 延缓10.答:B(A“奇”,觉得了不起;C“危”,端正、正直;“弛”,松懈、荒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发兵捕之,久不得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不赂者以赂者丧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11.答:D(两个“乃”都是“竟然”之意;A前“其”代词做定语“他的”,后“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前“之”代词做宾语“他们”,后“之”结构助词“的”;前“以”介词“凭”,后“以”连词“因为”)1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禽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 B. C. D.12答:C(说的是李迪深沉厚道,有才干;迪被贬之因“朋党傅会”,与胆量无关;是说李迪欲为皇上祈祷长寿,无需胆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13.答:D(A. 避五代乱,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的不是李迪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阴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禽贼,斩以徇。 (3分)(1)译文: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示众。 (“阴”“部勒晓”“徇”各1分) (2)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2)译文:,(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向”“预”“殆”各1分) (3)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分) 六国论(3)译文: 想想他们的先人祖辈们,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因此拥有了一小块土地 。 “厥”“ 先祖父”“ 暴”“ 以有尺寸之地”各1分)有译文供参考,见“附录一”。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ng):悲伤。15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4分)15.答: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每点1分,全对4分)16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16.答: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2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2分)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2分)。有本诗的译文和简析文字供参考,见“附录二”。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7.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5)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西洲曲 ) (7)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学而)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821题。高 山 积 雪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长久地苦恼着。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的拥挤中,积雪感到了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嘶声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红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有时,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18请根据全文概括出高山积雪在不同时候的心路历程。(6分)答:被遗弃在高山之巅时,积雪孤独寂寞,焦虑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时,积雪化为溪水开始奔跑,感受到了竞争的紧张残酷;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时,积雪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也明白了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练;看到人世间的善与恶时,积雪想起自己的故乡,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投身大海时,积雪体会到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被大海吞没时,积雪心中有了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再变为白雪的闪念。(每点1分)19此文主要是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积雪的?有什么作用?(4分)答:文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1分),侧重细腻的心理描写(1分),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1分),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谛视和感悟。(1分)20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激动: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流水一样为人类谋福利,觉得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着;(2分)或可理解为:积雪看到其他流水为人类谋得福利,觉得这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悲伤: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旁边的流水一样被人取走,那样自己就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此感到悲伤。(2分)或可理解为:身边的流水被人取走,积雪觉得他们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他们感到悲伤。21文章的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6分)答: 从内容上看,最后两段揭示出人生哲理:积雪之水汇入大海后,完成了生命的旅程,生命也结束了,但海水又可以变为云气,化为白雪,孕育新的梦想;人生也是如此,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每一个阶段的完成看似终点,其实也是新阶段的起点。(3分)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积雪心中的闪念照应开头积雪在高山上的生活;升华文章的中心:人生的终点也就是新的起点。(3分)六、作文(60分)22请以“早知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限写记叙文。有简要“习作指导”文字供参考,见“附录三”附录一 宋史 李迪传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全部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高 考 资 源 网(李迪)曾经回家休假,(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年度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事中。周怀政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于是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对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地步,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去县通过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一定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人凭着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允许,但却很是赞扬他的想法。李迪是贤相。正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要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从这可以看出。附录二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有淡酒味的泉水,日落后栖息在山风树林间。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看到很僻远的地方。此时正逢秋风吹起,羽翼受了挫伤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不知何时才会飞回来啊!只恨处于不是正确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作品简析: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附录三关于写作早知道的几点想法1.解题:“早知道”一般可理解为是“早知道如今(或结果)这样,当初就那样了”的略语,如“早知道某事如此难为,先前就不轻易允诺某人了”,表达追悔之意;或如“早知道会失败,当初就多存小心了”强调做事前应深思熟虑,有所准备,即“凡事应三思而后行”的道理。特殊的也可以理解为“早就知道了”,有庆幸或有得某便利条件之优越感。2.立意:或能表达在某事理认知上的飞跃,或能表现在某方面人品上的升格,人生境界上的升华,等等。3.选材:要新颖。不落俗套的故事,才会让人更受启发。4.构思:行文应有波澜,有转折,如有倒叙的开头,出人意表的结局,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等。5.文体:限写记叙文,要注重故事本身的叙述,要有细致的形象刻画,忌概述,忌过多的阐述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