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提升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5780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提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提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提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提升,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 1.三者的含义 (1)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3)“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三者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3)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二、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看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美苏因意识形态的不同由联合走向对抗,形成两极对抗局面。 (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重要因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3.特定条件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方略5 非选择题中原因、背景类设问的解答模板,1.原因类 (1)从深度上分,原因有根本、直接和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 (2)从广度上分,原因有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 主观原因(内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客观原因(外因),指与事件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人主观意识影响的自然或社会环境、政治现状和经济状况那一方面原因,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2.背景类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备受“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制”之苦的资产阶级眼中,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于是“考试”犹如一门重炮轰开了政府的大门。1870年,英国首相格里斯顿颁布了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近代文官制度,是对世界政治文明一大贡献,是形成一个伟大时代的最大的公务革新之一。 摘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70年”,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分析历史背景,可从经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 背景: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要求社会管理制度化和专业化,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需要打破“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制”的弊端;中国的科举考试提供了参考借鉴。,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在近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日趋多样化。有人把国家的独立富强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欧洲,功利主义流行。“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有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原因:近代中国,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人要求个性解放。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建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封建庄园时代,英国的耕地以敞田制为基础,属于公共型。即为了使每个成员得到大致相当的土地,便把耕地按肥瘦、远近、干湿分成若干“条田”,在村民中分配。这样,每个农民的土地便散布在不相连接的几块土地上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改良,不利于个人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15世纪末以后,由于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羊毛价格日益上涨,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与此同时,新航路开通之后,在英国发生的价格革命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额定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于是那些贪得无厌的贵族、庄园主便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圈地,开办牧场,从事养羊业。真正意义上的圈地运动开始了 列宁也对圈地运动予以高度评价:“从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其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无情地处理了农业中各种传统关系,并使这些关系与自身相适合并服从于自己的。从这一方面看,英国是最革命的国家。” 摘编自吕晔等简论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 当前土地流转的启示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出现的背景。 敞田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力;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需求大,有利可图;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使土地所有者改变经营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