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政治,第一编 高考全通集训,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从内容上看,本课时考查的重点是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 从题型上看,多以选择题为主,也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等。 从考查方式上看,题目一般以名人名言、哲理故事、漫画等为载体进行考查,或结合社会热点如当前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等进行考查。,基础经典全面扫描,一、选择题 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解析 本题考查对自然界客观性的理解。人们之所以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是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2漫画自“罚”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破坏自然必然受到惩罚 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自然 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无法左右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漫画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受到的惩罚,正确,选C。自然界是物质的,人可以认识自然,但是不能创造自然,排除。,3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对民营医院限制越来越少,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医疗卫生领域,但对合资以及独资医院还存在诸多限制。2014年8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印发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等七地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这表明( )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事物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 B C D 解析 由单一的公立医院到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并存,再到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符合题意。,4唐代诗人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气势雄伟,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挂”字很妙,充分体现了(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符合题意;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不符合题意。,5李克强在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发出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符合的哲理是( ) A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尊重自然规律,就一定能战胜自然 C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D意识始终正确地发挥能动作用 解析 保护强调相对静止,发展强调绝对运动,A符合题意;C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D观点错误。,6下列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所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解析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符合题意。A体现了看问题受角度的限制。B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7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错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错误,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特点。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应排除。,9下列说法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解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乡音无改”但是“鬓毛已衰”,强调的是事物的运动变化。A项强调的是规律,C项强调的是静止,虽然“江山易改”,但是“本性难移”,D项强调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均与题意不相符。,10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个观点( )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承认运动的特殊性 C前者承认动中有静,后者承认静中有动 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物质的运动也看到物质的相对静止,河流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第一次可以踏进这条河流,但是第二次踏进的河流已经不是当初的那条河流了;“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看到了物质的运动而否认了物质的相对静止,第一次踏进的那条河流是不断运动的,但是他没有考虑到那条河流也是“静止”的,在这段时间,河流的性质没有改变,该观点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故选A。,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哲学寓意是( ) A人有时候能认识规律,有时候不能认识规律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章可循的 解析 题干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项正确;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D两项均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12生命好似流水,这股水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通过乱山碎石,到达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 ) 规律具有客观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A B C D 解析 “生命好似流水”说明事物是运动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运动和规律,没有体现静止,排除。,13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碧水荡漾、绿草摇曳、白鹤起舞,生态之美令人沉醉。为了保护这湖清水,江西省以决然的勇气向这道世界性难题宣战,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今日赣鄱儿女,正以求解“哥德巴赫猜想”的豪情与智慧,生动演绎着一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主观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观点错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正确切题。,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说明了规律具有( ) A特殊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客观性 解析 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因为尧的英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残暴而灭亡。这讲的是事物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故选D。,15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A B C D 解析 是只承认静止的不变论;都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是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6目前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业务实现了由简单的“观云识雨”到精细化预报的转变,从而能够对暴雨、强对流、寒潮、高温、大雾、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实行连续监测、预报和预警。这说明了( ) A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去改变规律 B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人们可以改造自然物的属性来为人类服务 D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 解析 材料所叙述的我们能够对灾害性天气实行连续监测、预报和预警,说明我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项说法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和创造,A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自然物的属性也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造,C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 17. 19.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居民和游客12万余人,受灾店铺近4000家2014年7月中旬,在暴雨下,湖南凤凰古城惨遭“落水”,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凤凰洪灾,一是由于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更重要的是因为凤凰古城城市管理、规划方面的不足。 专家认为,凤凰古城应该吸取教训,实现景区建设的“华丽转身”。一方面,凤凰作为河流峡谷中的城市,容易受山洪、泥石流的袭击,因此建筑地平面的高度应该高于历史最高水位,并且还要适当留出一些余量。另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对当地火热的旅游形势进行调控,对经营活动加强梳理和规范。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关于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看法。,答案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凤凰古城近年来违背客观规律的过度开发,城市管理、规划方面的不足,是导致此次严重洪灾的重要原因。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凤凰古城应吸取教训,充分利用规律,实现景区建设的“华丽转身”。 解析 解答本题,要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