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7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8325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7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7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7章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用地选择与用地平衡 2 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 3 关系优化与结构优化,第七章 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1 用地原则与用地平衡,用地选择 用地平衡,用地选择,用地选择是区域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最基本方式,它是指根据经济活动自身发展对区位条件的要求,结合区位供给的各种条件进行匹配的过程。,用地选择的标准 适宜性标准 适宜性是为经济活动安排用地的一个基本条件,即所选区位条件必须是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包括适宜的位置(场所)、适宜的资源供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效益标准 取得最优的综合效益是经济活动开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外部经济性标准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用地选择的方法 经济活动区位条件需求分析 区位条件供给评价 经济活动与候选区位的匹配 候选方案的适宜性评价 候选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用地平衡 用地平衡是指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平衡各种经济活动用地选择,使整个区域各类经济活动的用地需求都得到满足(物得其所),同时区内所有土地资源都能发挥它们最佳效用(地尽其用),从而实现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地发展。,用地平衡的任务 用地合理分配 确定区域内各业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空间布局和用地安排的 先后次序 公共资源合理利用 每个理性的人最优选择公共资源均是“不出资”,按照纳什均衡原则(非合作博弈)利用公共资源,形成公共资源利用的矛盾,需 用地平衡来协调这种矛盾。 生态环境保护 从整体上,顾及区域环境容量,进行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综合协调。,用地平衡的原则 综合效益的原则 兼顾公平的原则 发挥区域特色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地平衡的决策方法 区域发展目标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至少可以拟定三种不同的区域发展目标:经济发展 速度型目标,环境保护型目标,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型目标 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约束条件的确定 区域面积限制 区域土地质量限制 基本农田保护率限制 生态约束 .,用地平衡的决策方法 用地平衡方案的排列组合 用地平衡方案的评价与确定 用地平衡的空间落实,2 组团布局与功能分区,组团布局 功能分区,组团布局,组团布局是根据产业(部门)经济活动系统或区域经济活动系统之间在生产、技术和经济上的协作与联系,将各经济活动部门或企业,在各级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原则与要求,实现有机的结合,进而形成合理的地域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的过程。,13,14,组团布局的方式 工业企业组团布局 大型企业或厂商的集中布局 同类企业或厂商的邻近布局 关联经济活动的连片布局,组团布局的方式 商业组团布局 团组块状商业集聚 沿街条状商业集聚 分散多点商业组团,组团布局的方式 生活组团布局 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使得居住生活在此集聚,并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组团布局模式。 交通组团布局 建立综合运输网的过程中必须逐步形成综合运输能力,进而形成交通组团布局形态,首先表现为由干线、支线、长途、短途相互衔接形成的网络结构,其次为各种规模等级的交通枢纽。,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在区域经济活动组团布局的基础上,从区域的 整体角度来组织经济活动系统,即根据区域经济活动、经 济活动系统之间的关系,将全区划分为一系列基于分工协 作、各具功能的经济活动集聚体功能区。,2 组团布局与功能,19,功能分区的任务 确定全区域应划分的功能体系 确定各功能区适宜的位置和范围大小 确定各功能区内的经济活动布局方式和活动强度,功能分区的要求 在分区内部由于经济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 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经济活动地域子系统 分区之间也通过各种联系,而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 进而形成更高级的地域经济活动系统,功能分区体系 以某类活动为主体的功能分区 如工业区与农业区,工业区内根据需要有可继续划分为工矿仓储 区,商服用区,旅游文化区等;农业区内相应可划分为种植业 区,林业区,畜牧业区等 生态功能分区 从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区域 功能分区,根据经济活动不同的生态关系,可以将区域划分为生 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等 综合功能分区 综合功能分区是多类相关活动的集聚体。如农业区与非农业区, 城区与郊区,区域环境容量 区域环境容量是指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或人类活动或污染物等的承受能力。 区域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上,以土地利用不引起土地退化为前提,土地的生产能力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水资源承载力 在一定条件下等同于区域或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可更新恢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 现状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需水的满足程度 可用所能承载的人口、经济、社会规模和经济增长限度来反映水 资源承载力 矿产资源承载力 指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在当时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或其生产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人口环境容量 人口环境容量是指在某种环境条件下,能够维持人口的最大数量。 经济活动环境容量 工业环境容量 农业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 污染物环境容量 经济活动区域不造成环境污染而对污染的最大承纳能力。,3 关系优与结构优化,关系优化 结构优化,关系优化 经济活动间空间关系 吸引关系 指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功能与结构上的依赖关系或者一种经济活动的存在能吸引相关经济活动就近布局的关系。 排斥关系 指一类经济活动的布局会限制或影响其他相关经济活动的布局。 竞争关系 经济活动间为共同的原料、燃料和市场等,而在经济活动布局上表现出的一种空间经济联系。,28,经济活动空间关系优化 加强有利联系 可以通过缩短经济活动间联系距离和时间,改善联系渠道,疏畅经济活动间信息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 削弱不利联系 搬迁、拆除等方式可使不利经济活动之间的距离加大或不利联系的 中断 ;建立隔离带也是削弱或中断不利联系的基本手段之一。 建立新的有利联系 通过在原本没有联系的经济活动之间建设交通线路、水运通航、机场、敷设通讯网络等手段来建立新的有利联系。,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是从区域整体的角度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优化,包括数量关系、质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优化。 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使各经济活动都能得到相应好的区位条件,是区域集聚效应最大化,同时区域内资源都得到合理的利用,实现地尽其用,进而达到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均衡状态。,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包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准向高度水准的发展过程,它可以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资金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及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产业的比重来测度。 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它可以用产业之间的关系均衡程度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来表示。,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标准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 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使区域内的其 他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 具有较强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主导产业具有先进性,新旧产业更新快 具有较高的结构性效益,产业结构优化方法 增量调整 通过对区域新增经济活动布局和规模的优化达到对整个现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 存量调整 按现代产业结构的要求,对现存产业进行布局和规模的重新调整,达到对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模式 发育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主要通过增量调整的方式实现,并且在具体优化时注意资金投入的产业层次主要立足于本地资源、技术层次,要适合区内劳动素质条件,选择能发挥区域优势,同时仍有相当市场潜力的发达区域对外扩散的产业,利用外部输入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模式 成长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要进一步巩固、扩大优势产业部门,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增强 优势产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要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的前向、侧向和后向关联产业,形成结构 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特别要注意后向加工环节的发展,以提 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 抢先建立或移入发达区域效益递减或降扩散的产业,引进技术 加以改进创新 重视贸易、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模式 发达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果断地淘汰比较优势已经丧失的产业和产品,着力发展新兴 产业 引进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开发高档新产品,保持产 业结构动态化并且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素 质的全面提高,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广义的空间结构是指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在内的 地域结构。其基本是普通地理学和理论地理学研究的视 角。 狭义的空间结构则是仅从空间经济活动出发得出的 概念,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 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客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 集聚形态。,38,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原始平衡阶段 连接各经济活动的交通方式比较原始、单一,各经济活动间的联系较弱,区域空间结构呈现一种原始的平衡态。 极核发展阶段 区域内逐渐形成一个或多个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中心,区域空间结构呈现集聚形态。,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集聚扩散阶段 区域内和区域之间联系媒介显著增强 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原来的区内相互作用为主转变 为区内、区际并重 产业结构等级显著提高,新兴技术发展迅速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加强,其中间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级网络化发展阶段 区域可达性进一步增强,区域内外客货、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区域经济中心的扩散功能加强,区域内经济活动智能与分工联系明确, 区域空间结构呈现网络化发展,呈现暂时的平衡态。,比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