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读书笔记 (刘珣).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7082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读书笔记 (刘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读书笔记 (刘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读书笔记 (刘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思畅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学科研究方法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横断学科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工艺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逻辑学数学哲学l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l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l 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1. 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2.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3.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4. 言语有生成性。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6.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概念、判断、推理。7.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8. 语言学发展四大思潮(四个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功能主义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itics时间地点18世纪末-19初,德国20世纪初20世纪中60年代末,70年代初代表人物WJones、Grimm索绪尔,Bloomfield(描写)乔姆斯基韩礼德,Martinet主要观点l 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 ,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l 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缘关系l 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何所指构成。l 符号系统内部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l 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l Bloomfield:通过科研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l Bloomfield: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语言产出的过程,l 无论是传统语言学还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都不能回答“语言是什么”l 语言能力competence V.S.语言表达performancel 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l 探讨语言的心理过程l 语言研究由形式转向功能。l 语言的本质是意义-语言在环境中的意义。l 从社会角度去观察。研究语言,强调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l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局限性l 强调历史比较,忽视了共时研究l 孤立的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研究,忽视语言意义的研究。把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功能都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与之相应的第二语言教学法l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以与母语的翻译对比为最基本手段听说法:反复操练、模仿视听法认知法:语言是人的一种能力,人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交际法:培养语言交际能力9. 功能主语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 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交际能力performance:语言能力主要与语言的形式有关,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内在心理机制。2)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s提出,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3)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所涉及到的语言功能也往往是结构功能和语法功能。语言的交际功能,用语言做事,完成交际任务的功能。韩礼德:儿童:1.工具功能2、控制功能3、交往功能4.启发功能5、想象功能6、信息功能7、表达个体功能成人:1、观念功能2、交际功能3、话语功能4) 话语分析(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和会话分析dialogue analysis话语分析: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意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Turn-taking,insertion sequence,closing,opening,adjacency pair5)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和会话含义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神经生理: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关键期假说:Lenneberg(60年代)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获得语言。2. 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感觉记忆短时记忆(working memory)长时记忆最长一秒动态系统加工操作有容量限度无容量限度3. 心理学流派与第二语言教学代表人物时间主要内容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冯特内省人的经验:感觉、意象、激情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James杜威强调意识心理是一个整体,强调研究与人的适应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整体”20世纪初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行为主义Behaviorism华生Skinner20世纪美国1. 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2.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刺激-反应-强化”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弗洛伊德心理有两部分:意识&无意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之中。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奈赛尔20世纪初人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者。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人本主义Humanistic马斯洛Rogers60年代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了解人、揭示人的本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1.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1) 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重意合不重形式:中国人善于概括、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疏于对局部的客观分析和逻辑推理的传统思维方式有关。 语言结构的简约性和灵活性。 按时间事理排序、说明事物由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词语排列整齐、语义对称2) 语义文化:指词汇所包含的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词汇的褒贬义、理据义、比喻义等3) 语用文化: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称呼 问候、道别:明知故问、具体问题(不求答案) 道谢、道歉 敬语、谦辞 褒奖、辞让 宴请、送礼 隐私、禁忌语言习得理论1. 学习定义:广义,指人类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狭义,人类的学习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和个人的经验,而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或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的形成行为的改变。刺激-反应“尝试-错误”学习理论(Trial-error Thorndike)“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操作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受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体的自发反应。一个操作行为完成后伴随有强化的刺激,那么这一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增多,从而养成习惯【反应-刺激】认知学习理论受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于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地认识和行为主动的改变的过程,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接过程。认知机制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变格塔式心理学“完形说”柯勒:通过顿悟实现了学习有机体获得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也就是完形。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强调过程不是结果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好奇心的内部动机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2. 学习的分类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连锁学习Chaining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概念学习Concept原理学习PrincipleProblem solving条件反射做作业受到表扬强化联接单音节连成符合音节知觉的分化近义词辨析对特征抽象规则学习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难题3. 学习和习得的异同目的环境注意力方法结果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中无意识获得一种语言本能的要求目的语环境中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和语言上的信息上语言交际习得自己的母语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通过老师的指导,有规则、系统的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的活动,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则的掌握。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课堂环境下语言的形式大量的模仿、练习和理解学习一定程度的语言4.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先天而有而是后天习得,强调外部环境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来形成习惯。例如:儿童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父母褒扬强化。缺点:1.儿童创造新的未听过的话语;2.交际能力无法解释。对比分析(行为主义)Lado两种语言结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负迁移是导致错误和习得困难的原因。对比分析假说: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第一语言的迁移和干扰,比较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结构的异同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和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以便在教学中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难点和重点,克服母语干扰。视听法、听说法、句型替换操练先天论(Chomsky)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是内化复杂的规则体系的过程。LAD的第一部分是普遍语法(核心),第二部分是语言参数的定值(外围)。环境只起到提供语言材料、触发习得机制工作的作用。缺点:无法解释狼孩回归人类社会无法习得语言,忽视了后天环境作用,忽视操练练习的重要性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是参数值二次定值的过程反驳:不能二次定值,语言习得只是一个认知过程中介语假说(Selinker)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第二语言的、随着学习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柯德Corder)第二语言学习者有自己的内在大纲,偏误的产生也正是这种大纲的反应。第二语言习得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规律,按照其内在大纲所规定的程序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内在大纲实际上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的、普遍的规律。认知论(Piaget)人有遗传的心理功能,它决定人与环境的相互功能,并向环境学习的,与环境的作用形成并发展了儿童的认知功能。儿童头脑中不存在神秘的习得机制更不存在普遍语法,但人类有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人类通过认知机制和认知能力向环境学习。缺点: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作用,忽视了语言能力对认知能力的作用。输入假说(Krashen)1) 输入假说:可理解的输入2) 学习与习得假说:学习和习得无法转化3) 情感过滤假说4) 自然顺序假说5) 监控假说:交际中输出的话语是无意识的习得系统引起和驱动的,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和规则系统祈祷一个监督、编辑和监控的作用。学习是辅助性的。语言功能论(韩礼德)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习得语言是学会如何表达意思、如何用语言做事如何进行交际。掌握语言的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社会文化理论(文化适应假说)把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文化适应的一部分5.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1) 习得的动力不同2) 环境和方式不同3) 习得过程不同4) 文化因素习得不同5) 主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L1本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天然的语言环境,时间很长与生理、心理发育同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就是建立概念、形成思维的过程自然习得文化和社会价值儿童L2作为交际,工具型动机课堂习得,时间有限建立形、音、义的联系不是让实际事物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而是经过第一语言思维。没有专门安排,不一定同时习得该目的语文化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1) 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话语分析2) 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各方面的个体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3) 对语言习得的外部环境,比如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4) 从学习者内部机制讨论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普遍语法、内在大纲、习得顺序、文化适应,etc2.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对比分析(50-60年代)偏误分析(60末-70初)运用分析(70初-80)Performance Analysis话语分析(70初-80)Discourse Analysis目的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异同来预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把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语言learner language本身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错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偏误部分+正确部分)进行分析,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语言交际的功能,强调语言行为和语言功能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的描写,着重于形式而不是意义。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正负迁移。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学习者从目的语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行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构建目的语规则系统】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注:普遍语法 认知注: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学派心理学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搜集材料;鉴别偏误;偏误分类;(语内偏误;语际偏误)解释偏误;评估偏误研究集中在:语素习得顺序和句法结构发展进程局限1)语言的差异与学生遇到的困难是一个复杂的关系。(注: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心理学难题,语言差异是语言学的不同。不可以用语言学的差异来解决心理学难题。)2)第二语言习得者所遇到的困难并不只是母语干扰。3)忽视了对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4)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的受刺激对象,而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强式:预测错误弱式:解释错误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界定。2.语音、词汇、语法研究较好,语用、文化薄弱3.偏误的来源复杂4.只研究偏误部分,没有研究正确的部分。只研究平面,只侧重于语言结构,脱离了语境,特别是抛开了直接引起学习者语言行为的语言输入。来源1.母语负迁移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overgeneralization过度泛化)3.文化因素负迁移4.学习策略(迁移、过度泛化、简化)和交际策略(回避、语言转换)的影响。5.学习环境的影响话语研究连贯与衔接交际策略语境分析课堂话语分析话语功能分析言语行为分析态度行为主义:杜绝内在论:走向完善的路标。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偏误无法避免,十分必要;偏误并不一定影响交际;分类显性偏误:明显带有形式结构错误的句子隐性: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集情景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3. 双语句法测量法:研究者在于被试的自然会话中利用彩色漫画诱导被试回答问题是运用某一目的语结构或者语素,根据被试不同的回答情况来进行评分。4. 学习者个体的因素生理因素年龄:关键期假说,大脑处于语言功能侧化过程,属于可塑性认知因素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决定性因素语言学能:语音编码能力;记忆力;语法敏感度;语言归纳能力;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策略:求解;推理;时间;记忆;监控元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对认知的认知。计划;监控;评估;调节。交际策略: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交际套语;等待;体势语;求助对方认知方式场依存性: 易于感知食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分析能力强能从一定的语境中把语言项目分离出来,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形式场独立性: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易于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的习得语言审慎型:周末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冲动型:反应快捷、不假思索歧义容忍度:高,恰当处理复杂、模糊的事物,有利于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动机Intrinsic: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长远;Extrinsic:外部影响、奖赏、惩罚,短期融合型:文化沟通交流,成为一员;工具型:研究、工作,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态度性格内向外向:无影响;自尊心和抑制:自尊心强有益于SLA;焦虑;移情第二语言教学法1. 认知派(生成语法,认知学派)分类&定义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特点缺点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代表】: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通过母语翻译手段,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切语言源于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功能也是共同的,只有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不同,所以通过互译和语法知识转化。官能心理学:心灵虽统一,可以划分为不同官能如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官能分别训练。教育重点是官能训练而不是知识本身。重读写、轻听说;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加强对规则的熟悉;母语教学;注重原文,阅读经典死记硬背、忽略交际能力自觉对比法(20世纪30-50年代前苏联):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的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法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深刻理解自己的母语,语言课不是单纯的工具课而是知识课从自觉到直觉,从集中注意规则和形式到只注意话语内容而无需注意语言形式自觉进行翻译对比;母语讲解;重视语言知识教学;在理解形式意义的基础上操练;书面语为基础;是语法翻译法的传承;过分强调翻译对比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操练和交际性练习认知法(现代语法翻译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发挥学习者智力,有意识的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从听说读写全方面创造性的运用语言。与听说法相对立,但运用了听说法的句型操练手段和进行语言对比的方法。继承了语法翻译法重视自觉掌握语法知识的本质。转换生成语法。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的语言学习是一种有意识、创造性的运用过程认知心理,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的结果。强调学习者的智力,通过观察记忆思维内化语言知识体系;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反对机械模仿;以学生为中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针对对待错误;适当使用母语2. 经验派(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分类&定义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特点缺点直接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法)【代表】:强调经过大量的操练和模仿形成习惯。主张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重视口语教学,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母语。系列法(19世纪后):Gouin Series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联想主义心理学: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反应的直接联接,否认意识在其间的作用。目的语与代表事物直接联系不通过母语;不学语法,直接感知;模仿操练;重口语轻读写;句本位;通用语言为教材。过分强调母语;忽视语法;偏重经验;老师目的语的水平难以满足需求情景法(2、30年代)(口语法是前身):以口语能力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结构主义,口语是语言的基础,准确的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行为主义,学生通过模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学习是技艺而不是科学,主要通过模仿、练习而不是靠逻辑思维。语言技能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获得;从口语开始;目的语教学;在情境中操练;词汇顺序学习阅读法(20世纪初):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过程中避免使用母语或翻译;词汇通过上下文理解获得听说法(20世纪40年代):强调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第一次把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继承了直接法的主要原则。结构主义:对日常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对比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口语第一;听说领先,读写为辅;反复操练、模仿、记忆、重复;句型为中心;直接使用目的语;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结构找难点重点;严格、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多媒体忽视语言知识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视听法(20世纪50年代):在一定情境中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克服了听说法独立于上下文的缺点,置放在语境里的整体结构感知。新概念英语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语言和情景;整体结构感知;先口语后书面语;声光电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在情境中教学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未能重点培育语言交际能力自觉实践法(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自觉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属于直接法,但吸取了翻译法的长处目的语学习过程就是用目的语思维的过程,直觉的掌握是从自觉的实践中获得。进一步强调交际性原则自觉性;实践性;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口语领先;句法为基础;综合性原则;考虑母语(翻译对比作为教学手段)3. 人本派分类&定义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特点缺点团体与学习法(咨询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60年代美国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老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结构主义:强调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法,在教学中用语言规则来指导言语交际活动。人本主义心理学。Curran认为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都不能解决学习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建立师生信任、相互支持的创造性关系老师要看到学生“人”身份,注重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安全感;注意力和进取心;记忆力和思考;辨别;学生为中心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足;无固定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是科学化的教学)默教法The Silent Way60年代美国老师尽量少说话,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成功的学习通过学习者运用沉默的意识和积极的试验对语言习得做自我投入。沉默被看做是学习最好的工具受结构法影响较大,基本上采纳了结构法(?)的教学大纲。语言技能方面受听说法的影响“发现学习”学习应该是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和发现时的活动。学生要发展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责任心。学生为中心;老师沉默;直观教具;老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强调学生间互动;口语领先;句本位;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学生自己为学习负责老师的指导作用不够,学生错误不纠正不好;受听说法影响,脱离社会语境对语言的交际价值重视不够全身方法TPR60-70年代美国强调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先理解后表达,受结构法影响较大。人本主义心理学先进行充分的听力理解训练后才能转入说;培养口语为目的;通过全身反应训练理解能力;少焦虑学习;适用于初始阶段暗示法Suggestopedia60年代中期,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有效学习。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暗示:建议或者诱导,人的意识领域更多的存在与各种超意识(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无意识的创造直觉灵感)层面上发挥作用,体现为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激发人的潜力,暗示常常解除已有的社会暗示对人心理的束缚。强调教育体系应该与生理、心理结合一致起来;学习活动由整个大脑参与;教学中分析综合同时进行;学习者意识过程超意识过程同时不可分割的进行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70年代后美国,Krashen&Terrell: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则。在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教学法。和“直接法”有共通,但直接法只强调大量操练的准确性,自然法强调交际和可理解输入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理解的重要性;自然习得;不纠正错误;愉快的学习气氛有意识学习不足;大量可理解输入不一定能做到4. 功能派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意念-功能法)70年代欧共体1) 概念: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教学法。2) 语言学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家:交际能力理论 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语言交际观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因而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其语法结构的特征,也包括话语中的功能范畴和交际意义范畴。3) 心理学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对语言的需要分析”选择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 心理语言学: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确定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才有语言表达的形式交际法并不排斥适当的句型词汇操练,只是强调语言形式是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4) 特点: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仅要求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交际化 以话语为教学基本单位 综合性训练为主 话题螺旋式安排语言材料 不苛求语言形式 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教学法流派分类表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心理联接-行为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流派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直接法阅读法听说法视听法情景法团体语言语言学习法默教法TPR暗示法交际法自觉实践法自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