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则全译文.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6814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二十则全译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论语二十则全译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论语二十则全译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二十篇(全译文)二一一年三月二日整理目 录1.学而12.为政43.八佾84.里仁125.公冶长156.雍也207.述而258.泰伯309.子罕3310.乡党3811.先进4212.颜渊4713.子路5214.宪问5715.卫灵公6416.季氏6917.阳货7318.微子7819.子张8120.尧曰85 论语二十篇学而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1.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而好犯上者,鲜(xi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1.3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1.4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1.5子曰:“道千乘(sh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fn)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n)改。”【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xng);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yun)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1.15子贡曰:“贫而无谄(ch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子贡名)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91 论语二十篇为政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2.为政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2.4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 孟武伯(孟懿子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yng),不敬,何以别乎?”【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n),曾是以为孝乎?”【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2.9 子曰:“吾与回(颜回字子渊)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u)哉?人焉廋哉?”【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2.12子曰:“君子不器。”【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2.17 子曰:“由(仲由字子路),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2.18 子张(姓颛孙名师)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2.20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小车无軏(yu),其何以行之哉?”【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译文】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论语二十篇八佾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3.八佾3.1 孔子谓季氏(季平子),“八佾(y)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3.4 林放(鲁国人)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华夏族)之亡(无)也。”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冉求字子有)曰:“女(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射礼)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qin)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子夏)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国名)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国名)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3.10 子曰:“禘(d)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居西南角的神),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3.14 子曰:“周监(ji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u鲁地名)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3.20 子曰:“关睢(j),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子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3.23 子语(y)鲁大(ti)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如也;从(zng)之,纯如也,皦(jio)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3.24 仪(地名)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3.25 子谓韶(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论语二十篇里仁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4.里仁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ho)人,能恶(w)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4.12 子曰:“放(fng)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4.15 子曰:“参(曾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4.18 子曰:“事父母几(j)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4.26 子游曰:“事君数(shu),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论语二十篇公冶长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5.公冶长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lixi)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5.2 子谓南容(姓南宫名适ku),“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5.3 子谓子贱(姓宓f名不齐),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5 或曰:“雍(冉雍字仲弓)也仁而不佞(nng)。”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5.6 子使漆雕开(子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yu)。 【译文】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f)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姓公西名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ng)。”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孔圉y)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5.16 子谓子产(姓公孙名侨)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5.17 子曰:“晏平仲(名婴)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5.18 子曰:“臧文仲(姓臧孙名辰)居蔡,山节藻棁(zhu),何如其知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崔杼zh)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5.21 子曰:“宁武子(宁俞),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5.22 子在陈(国名)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fi)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姓微生名高)直?或乞醯(x)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论语二十篇雍也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6.雍也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6.4 子华(姓公西名赤)使于齐,冉子(冉有)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f)。”请益。曰:“与之庾(y)。”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6.5 原思(原宪字子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xn)且角。虽欲勿用,山川棒舍诸?” 【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6.9 季氏使闵子骞(闵损)为费(m)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n)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f),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12 冉求曰:“非不说(yu)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子羽)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言偃字子游)之室也。”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6.15 子曰:“孟之反(名侧)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6.16 子曰:“不有祝鮀(tu)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6.22 樊迟问知(zh),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6.23 子曰:“知(zh)者乐(yo)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6.25 子曰:“觚(g)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6.28 子见南子(卫灵公夫人),子路不说(yu)。夫子矢(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sh)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论语二十篇述而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7.述而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zh)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7.7 子曰:“自行束脩(xi)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y)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