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赤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4765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古诗《赤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赤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赤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八年级上册古诗赤壁教学设计教师:周晓帆教材内容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之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具体内容如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教学理念1、把握好两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2、诗歌教学从三方面抓: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3、采用各种教学媒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采用幻灯片做直观教学; 利用教室的影像设备让学生用耳朵感受古时战场风云;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能背诵、默写、理解并赏析古诗;3、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PPT演示,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完成本课时的知识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诗的背景故事,感悟学习古人的豪爽胸襟。学生特征分析学生现阶段为八年级,而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且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因生理、升学、心理等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易导致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要想在课堂上需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思,可以从历史故事入手,构建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及互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有感情朗诵,能背诵默写并理解欣赏古诗。二、难点:领悟诗歌意境,欣赏学习古人的豪爽胸襟。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一、提问、故事导入(5min) (一)提问(1min) 1、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其中有一部小说既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之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什么呢? 3、说到三国演义,我们就不得不提起里边儿一次最著名的战役,它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也是奠定了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一次战役,结合我们七年级学过历史知识,它是什么战役呀? (二)播放赤壁之战的动画(4min) (三)看完这个视频,肯定大家感触都十分深刻,今天啊,我们要跟随唐朝大诗人杜牧的脚步, 去看一看,他对这场战役的观点几何?二、新授(30min)(一)作者介绍(3min)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 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二)背景介绍(2min) 赤壁写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杜牧借史抒怀,评论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得到东风之助,若非如此,大乔小乔也会被曹操占有。三国时的大乔和小乔合称“二乔”,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大美女,分别是三国东吴霸主孙策和大将周瑜的 妻子。正所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三)初读诗歌(5min)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诗。 2、点评,并找出难字难词,进行字词积累。 难字难词:折戟(j) 3、全班齐读诗歌。(配乐:滚滚长江东逝水伴奏) 4、请几位位同学有感情朗读。(配乐)(四)初解诗歌(8min) 1、请一位同学简单解释诗歌。 2、根据图文(PPT演示)来讲解重点词语和难词的注释。 注释: 折戟:指残破的戟(兵器)。 销:锈蚀。 前朝:以前的年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3、根据图文(PPT演示)来讲解诗歌大意。 译文: 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于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消融, 我把它擦洗干净认出是三国赤壁的遗物。 如果不是东风相助周瑜, 美丽的大乔和小乔早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 4、随机抽取几位同学进行翻译。(五)赏析诗歌(12min) 1、诗歌背景分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折戟”而发(作用:折戟与古代的战争有关,这样写很自然地引起下文对历史的感叹,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诗中“前朝”指的是“过去的历朝历代”,“周郎”指的是周瑜,“二乔”指的是大乔和小乔,咏怀的历史事件是火烧赤壁。 赤壁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东风”不仅仅是指 自然界中的风,还含有诸葛亮巧借东风的典故之意。诗中用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 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诸葛亮巧借东风故事概况: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 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 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 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 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 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 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 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更觉得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 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 的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周瑜只得 作罢。】 2、诗歌赏析 试分析用典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六)知识拓展(8min) 提问:对于赤壁里的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代有个叫许顗(y)的文人非常反感。于是他在他的作品彦周诗话中就针对杜牧的这两句诗进行批判,他说:“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意思: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他觉得,要把最后一句改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同学们,你们来想一想,如果把末句 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对比原文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 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也就是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七)小结(2min) 1、诗歌主旨: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 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抒发了作者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自信。 2、全班配乐诵诗歌。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预设能够有感情朗诵诗歌,能够背诵、默写和赏析诗歌,能够自由在相关场合运用所学内容。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1、黑板:板书2、投影仪:PPT演示3、音响设备:放配乐4、电脑:支持投影仪、音响设备的使用形成性练习题的设计1、判断正误:杜牧赤壁前两句写感怀的物由,后两句是议论,告诉我们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 操,靠的完全是运气,语气中包含着对周瑜的蔑视和对曹操的同情,你认为是正确的还是错的?2、思考:赤壁从字面上看把赤壁之战周瑜获胜归于“东风之便”,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说说你的 理由(教科书思考与练习第二题)教学反思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