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沪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强化练习题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50130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沪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强化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沪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强化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沪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强化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沪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强化练习题 (一)阅读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雪水河 阿红 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天山并没有恩遇她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她毅然从雪峰上下来连眼皮也没皱一步一声巨响像夏雷滚滚而过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流着,她一路流着太阳的激情雪莲的纯洁鹰鹫的勇敢塔松的坚毅和她奔向绿洲的拼搏A“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柔美的艺术形象。B“天山并没有恩遇好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这是“雪水河”的“人生道路”,使“她”必然获得由磨难而来的阳刚之气。C即使是写阳刚之气,作者也不忘完美和和谐谐的境界,所以“雪水河”顽强的前进是“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D“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2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云之志 李挺拔 都说我是在天庭里闲游自由自在,无忧无愁不!我是在大漠中求索行迹匆匆,东奔西走 都说我看破了红尘凡土才遁入空门,随风飘游不!我热恋着我的故土呵看我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 我讨厌这虚无缥缈的太空我渴望那郁郁葱葱的绿洲我之所以迟迟不愿归去呵只因为还没找到我心爱的情友一旦结识了我心满意足的伴侣我就将爱的珍珠,漫天抛投敲着雷的金鼓,披着电的银妆一头扑向山川,扑向田畴A诗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字面上写的是“云之志”,实际上抒发的是“我”热爱“故土”之情。B对诗中“故土”的理解,可见仁见智,既是“故乡”,又可指“我”所热恋的其他人或事物。C“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一句借助比喻和比拟,形象地表现出云在寻找“情友”时的迷茫之情。D结尾的“扑向山川,扑向田畴”一句的主体既是云变化后的雨,又是“我”倾注的爱。(二)作文题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萧伯纳谈的是现代人的一个思想原则,那就是“对话与合作”原则。所谓“对话与合作”原则是指不同声音、观点的沟通、碰撞和合作,要求承认差异,强调宽容、平等和多元。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对话使人生更精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三)综合创新题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 椰子树像什么?像芭蕉?像棕榈? 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芭蕉没有它高, 椰子树就是椰子树,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椰子树像什么?理性思索的起点,由疑而思,由思才有所得。B由“像芭蕉?像棕榈?”到“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不是简单否定,而是由形到神,由外在形态到思想内容的思维过程C芭蕉没有它高,棕榈质地比它细腻椰树同芭蕉、棕榈外部形态的比较,后面说理的前提。D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全诗的核心,哲理之所在,揭示了诗歌主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象征这首诗歌的特点,两节均以设问开头,而设问实际是在思索的基础上发出的。此时,椰子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B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虽然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然而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C诗歌由提出椰子树“像”什么,到确认它就“是”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既贴切自然,又合乎逻辑。D诗歌由日常见到的事物设疑,展开联想和想象,最终揭示出文艺创作的真谛:艺术的独创性。(四)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着沉思”的内容。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强化练习题答案(一)1诗歌往往借助一种形象,来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赏析诗歌时应把握诗歌形象,并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探求其中孕含的社会意义。这首诗通过“雪水河”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为了理想而不畏磨难、冲破险阻、奋勇向前的拼捕者的赞颂之情。D项中“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分析不当。2C “迷茫”应为“眷恋、缠绵、不舍”。(三)1C 提出“像像”椰子树、芭蕉、棕榈已都带有象征意义了,而不是三者本身外部形态的比较。2B 本诗说理正是通过椰子树,芭蕉等形象来进行的。“像像”也是在塑造形象。(四)1D 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