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词语教学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321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词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词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词语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资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词语教学(转) 凌文 (一)教师提示 这是一篇悼词,从内容上看,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特点是说理,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道理说清楚,使人家信服。议论文的写作主要靠推理,但优秀的议论文往往在说理中适当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来帮助阐述抽象的道理,使要说的道理明白易懂。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还能以情感人。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二)分析文章的第一部分(1、2段) 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这两段,有形象的记叙描写,也有抽象的议论,哪里是形象的记叙描写?哪里是抽象的议论? 2.议论的要点是什么? 3.如果没有第1段这样的记叙描写,作者开头就写“马克思永远离开我们了”,接着就是第2段的议论,效果将会有什么不同? 4.第1段记叙描写和第2段的议论是怎样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第1段是记叙描写,第2段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议论的要点是提出全文的论点两个“对于”介词结构。第1段这样的记叙描写,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鲜明动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没有这样的记叙描写,文章就不能产生这种感人的力量。但这种记叙描写是为第2段的议论服务的,它与记叙文开头的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是不同的。 (三)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36段) 1.分析第3段。 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作者运用了一个比喻性的词语, 形象地表现了在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种种唯心主义说法, 以说明马克思的这个发现, 具有划时代意义, 用的是哪个词语?这个词语的本义是怎样的?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指出:这个词语是“繁芜丛杂”。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杂乱,这里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有的宣扬人类社会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发展的,有的宣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总是把物质和精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颠倒了,这些无稽之谈,“掩盖”了人类历史的“简单事实”。是马克思划时代地揭示了这个真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繁芜丛杂”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极为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 2.分析第4段。 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这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作者运用了比喻性的语句,准确地表达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请找出这样的语句。 “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具体谈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指出:“在黑暗中摸索”是个隐喻句。“豁然开朗”是比喻性词语,意思是眼前突然出现光明的境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对此虽也作过研究,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顺应自然的、永恒的。这是由于他们受时代的局限和带有阶级的偏见,他们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作者说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学说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的说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开朗”这个词语。“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造成了鲜明的强烈的对比,从而热烈赞颂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鲜明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 3.朗读第5、6段(分析从略)。 4.教师小结:以上四段,承接前文第二个“对于”介词结构,阐述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贡献,说明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四)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7、8段) 1.分析第7段。 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这段阐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作者用“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等词语来赞颂马克思。这些词语各写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怎样的表现? 对马克思一生的革命活动,作者特别颂扬马克思创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这是为什么?作者是怎样颂扬马克思这个伟大功绩的?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指出:“满腔热情、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第一国际的建立,是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的伟大实践,是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进行最后斗争实现共产主义的真正起点,所以作者特别颂扬这一点。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让步性的假设复句,“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这些描写性的词、语、句,极其生动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如果不用这些描写性的词、语、句,即使用更多的笔墨,也不能收到这样动人的效果。 2.分析第8段。 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马克思毕生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以革命人民爱戴他,阶级敌人憎恨他。这一段里,作者也用了形象的描绘,来代替抽象的议论,你认为哪句是形象的描绘?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个比喻句,具有怎样的含义?如果不用比喻句,这意思应怎么表达?效果将会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出:这个比喻句很含蓄,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果不用这个比喻句,就得分别阐述这两层意思,那样一来,文章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3.教师小结:以上两段承接前文第一个“对于”,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说明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家。 (五)朗读第9段,指出这是全文的结论。 (六)教师总结: 这篇论文,极其简洁地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文章不仅令人信服,并且令人感动。令人信服,是因为文章列举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他的业绩是客观存在,是无可争辩的。令人感动,则是因为文章在说理过程中,适当地有机地运用描写性语言,从而打动读者。这种形象的语言,有时是一整段,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词语,它与议论性的语言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产生征服人心的力量。这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之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语文第一册 教师教学用书)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