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1精粹达标练习4 《唐山大地震(节选)》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025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1精粹达标练习4 《唐山大地震(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1精粹达标练习4 《唐山大地震(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新精品】2012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1精粹达标练习4 《唐山大地震(节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达标练习4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知所错 断壁残垣 战战兢兢 狼藉不堪B.小心翼翼 手忙脚乱 跌跌撞撞 不可思议 C.风雨同舟 有条不紊 惨不忍睹 相濡一沫D.休戚与共 淹淹一息 熙熙攘攘 血迹斑斑解析:A项,“错”应为“措”; C项,“一”应为“以”; D项,“淹淹”应为“奄奄”。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建筑装潢公司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把居室交由该公司装修,保管使你蓬荜生辉。B.企业主管部门为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行重奖,连一些亏损企业的经营者们也忝列其中。C.广场似乎是历史的缩影,从历史博物馆到人民大会堂,百年沧桑终于画上了光辉的句号。D.当人们从废墟上扒回了自己家私有的财产,那私有财产在他们各自的“铺位”前越堆越高的时候,那种休戚与共的感情上的维系开始解体了。解析:A项,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B项,忝列其中:谦辞,表示自列身其中,辱没他人,心中有愧;C项,百年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均与语境不符。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出租车确实便利交通,可是如果它不敲竹杠,不乱收费,我就要举双手高呼:“taxi,万岁!”B.人们变得那样疏远,那样陌生,为了一把盐也会拌嘴,为了在地铺上碰撞一下也会吵架。C.还有些作物品种,虽然能够抗病,但因为体内缺少侵入的病菌所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病菌侵入以后无法生存。D.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解析:A项,强加转折,“可是”一词去掉;B项,“那样陌生”应放在“那样疏远”之前;C项,强加转折,“虽然”“但”去掉。答案:D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此刻,他们惊愕地望着久已不见的却不再是原样的一切:影影绰绰的煤矿井架、凤凰山的山顶而熟悉的街巷、民房,已经完全不可辨认。B.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C.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的时候。D.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解析:B项,“资金不足”应加引号;C项,分号应改用逗号;D项,最后一个句号应在引号内。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废墟是课本,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_,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 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因此,废墟是手段 因此,营造是手段A. B. C. D.解析:第一个空,从前文“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可选出;第二个空,从前文“废墟是课本”可选出;第三个空,从前文“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可选出。 答案:D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盲人居住区 在那灾难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唐山瞎了,唐山聋了。可是,无边的废墟上,却有一支奇异的盲人队伍走来。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肩上背着破旧的胡琴、三弦,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他们来自何处?他们走向何方? 有人从中认出了鼓书艺人资希圣。 盲人在废墟上要救人是极其困难的。资希圣带领着他们,循着呼救声,一家家地扒开厚重的胶质板,用手一遍遍摸着,摸到那些受伤者的躯体,把他们抬出倒塌的房屋。在这支盲人救险队伍中,惟一的一个明眼人是一位女盲人的丈夫,一个跛子,他不停地大声喊叫,给资希圣那群人指着方位。他们越扒越觉得情况严重: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他们摸着、找着,从盲人宿舍摸到健全人住处,把受伤的健全人也一个一个抬下废墟 盲人用他们的_、_和_感受着那些灾难的日子。 当他们要搬运尸体的时候,他们循着风中飘来的窒息人的气息找到了遗体集结点。当他们要生火的时候,他们嗅着空气里的烟味找到煤和劈柴。喧闹嘈杂的人声把他们引到街心,引到领取救济水、救济米的长长队伍中。空中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使他们知道在洒药,于是不再扬着头张嘴说话。他们极其敏感,甚至在救灾部队中吃饭,那汤多米少的稀粥都能使他们立刻意识到救援部队也很困难。 “不不,我们不吃了!”资希圣放下饭碗,对一个军官说,“你们缺粮了!” “嗨!我们就是不吃,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似乎在找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声悠长的、回音袅袅的琴弦的音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这又是资希圣的决定: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我们要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 那情景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在断壁残墙下,在还在清理尸体的废墟旁,在伤员的呻吟中,忽然间,飘来了那些音调不准的乐器的合奏声。也许,从盲人心中流出的音乐似乎更富有一种魅力吧!废墟上回荡着一种奇迹般的旋律。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同样是默默地在倾听的人们,仿佛在这旋律中感受着什么。温柔的力,明哲般的力,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穿透血迹斑斑的心灵的力。也许,那盲人,那琴弦,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力。唐山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这音乐声中得到了一点什么,从而汇成了一个整体,因为每颗心都还活着,就像这旋律,正是这活着的东西,使这些惨遭劫难的人们得以呼吸,得以生存。 资希圣那苍凉的声音在黑色的废墟上久久回荡: 说的是一九七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 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地震的中心在唐山。 许多的房屋被震毁, 许多人压在废墟间。 6.“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含意?解析:把音响比作“气流”,写出了音响“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力”。参考答案:比喻。这个句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合奏声给予人们的力量。7.在这部分中,主要从哪个角度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烈?解析:阅读第三段可以概括出来。参考答案:主要从盲人们救人时的感触上: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8.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这群特殊的盲人群体,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作者特意选取他们作为介绍对象的用意何在?解析:有直接描述的,“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有需要概括的,即这些盲人的行动;联系全文主旨,可以回答第二问。答案:(1)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盲人:态度,沉静、冷峻;行动,团结起来抗灾救人,利用自己的特长用乐声去鼓舞人们的斗志。(2)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灾难面前都能如此,更何况那些健全的人!作者以此为典型反映了唐山人民的坚强,勇于同灾难作斗争的生命力。9.第四段横线上的三个词语应依次填入什么?解析:从文中“循着呼救声”“一遍遍摸着”“循着风中飘来的窒息人的气息”可知。答案:听觉触觉味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土 地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10.根据原文,概括“土地”蕴涵的意义,每点不超过8个字。解析:本题答案在第6段,提示性的语言是(人)“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及“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参考答案:生命的根基;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园)。11.“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要解答此题必须读懂上文的相关内容,14段是从自己的经历,从正面来谈,人与自然生命的交流及其中的愉悦;第5段是立足现实生活特别是从孩子的角度,从反面来谈,人人与土地、自然的背离的结果。参考答案: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12.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参考答案:(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13.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忧虑。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E.作者从自己种菜的小题材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解析:B项,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作者亲近土地后的一种幸福感;C项,主要表达了对人们远离土地的一种焦虑。答案:BC二、语言运用14.(1)请以你熟悉的校园生活为题材拟写一副对联(不必写横批),如贴在大礼堂、饭厅、教室、寝室门口的,或者为学校运动会、毕业典礼等活动写的。 (2)几个身份不同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释。足球运动员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面对这一话题,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小孩说:_病人说:_解析:第(1)题一要注意对联的基本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反或相合。严格要求还要注意平仄相对,上下联最后一字是“仄起平落”。二要适合场合、地点和对象,目的要明确。第(2)题要突出小孩的心理特点和话语特点,适合说话人的年龄特点 答案示例:(1)饭厅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教室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寝室门口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则是一日曝十日寒 运动会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2)小孩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有好多好多的玩具。病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