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教案(沪教版第六册)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9267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说》教案(沪教版第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画说》教案(沪教版第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画说》教案(沪教版第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画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丁蕾教学目标1、 梳理作品的结构脉络,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整合材料通篇布局的结构方法。2、 了解作者的绘画艺术主张和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认知。说明:作者被认为是历来画家中,学习古名家数量最多、最博的;在笔墨技法的训练上,是获得古法精华最多、最好的;而且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也是跨度最广的。晚年所做的画说既是毕生艺术见解的表达也是实用性很强的绘画技法指导之作。观画说,可以籍此打开学生艺术欣赏之眼,来反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乃至传统思想文化。在表达创作观点时,作者首先否定了绘画天才说,为下文张本。随后确立了由摹入门的绘画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中西方绘画辩证统一的关系,主张“将西画的长处熔化到中国画里面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同时强调画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应该提升艺术境界。全文以绘画技法的指导收束,除了重申勾摹名迹和游历写生的重要性之外,亦将个人习画心得分条简述以飨后进,从而回答了“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的问题,也紧承上文启示画家提升艺术境界。画说以严谨细致的结构和详实有力的论述,扣住了“走正路”和“肯用功”这两个要点,给了习画者以明确的理论观念引导和具体可为的实践行动指导。作者不仅言之以理、传之以道,也授之以技,笔端纸上无处不透露出渊博大家之范和蔼然长者之风。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梳理作品的思想脉络,把握层次之间的关系。2、 难点:综合看似零散的材料,系统地分析作者的艺术观点。说明:文艺理论性强的作品常常使学生陷入两个阅读障碍:一是对文本的理解,因为作品中必然涉及比较专业的知识,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距离,增加了认知解读的难度;二是思路的梳理,思想性强的文章往往更注重文字内在的逻辑关系,非得静心凝神前后关照不能读出其中的气脉。所以,教学的第一步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潜心阅读;然后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写作思路,在分析作品核心思想观点时将大量的材料信息化解,阅读时要有全局观,要前后关照,留意文字间的联系和照应。理顺思想脉络的同时,把握文章主旨,进而学习借鉴作品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预习通读走近文本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为课文中的文字内容补充注释。学生课前预习,编辑汇总成注释本完整版,课上选择部分注释进行交流,形式不拘。注释内容可以针对专业术语,引文出处,掌故事典,人物介绍,甚至是对于课文所涉及的艺术作品或理论的介绍。例如文中出现的词语如“人像艺术摄影中的高白调”的具体含义或者“李成的画,既具屋脊又见斗拱”的具体形象。扫除专业艺术理论和术语的阅读障碍,熟悉文本。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在阅读中形成疑点或兴奋点关注点,关注文本并质疑,通过主动学习解答疑惑。散点透视精读局部1、撷取作者闪现于文中的思想火花:请通读全文,理出全文中代表作者艺术见解的观点性语句。2、教师提问:(1)这些观点如果有相应的材料来支持,请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来支持观点的。(2)结合上下文,这些观点性的语句在语境中有什么作用?(3)综观全文,有哪一些语句是相互照应的?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精度局部,圈点勾划、旁注眉批,整理作者论述这一观点的思路,结合教师提问简要表述。例如第三节“所以我说中国画与西画不应该有太大的距离。”这个观点是用西方绘画和中国画对于用光与色时看似不同但是艺术效果类似以及西画大师毕加索习中国水墨毛笔画并称受到影响这两个例子来支撑证明的。与第二节“在我的想象中,作画根本无中西之分。”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并且引出第三节下文“一个人能将西画的长处溶化到中国画里面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这除了天才而外,主要靠非常艰苦的用功,才能有此成就。”而这一个观点又与文章开首的观点相互照应。再如文章第一节说道“在我个人的意思,要画画首先要从勾摹古人的名迹入手”,第六节再度重申“作画怎样才得精通?总括来讲,首要在勾勒,此则在写生,其次才是写意。”要求学生对全文信息进行筛选后,局部精读,综合概括。教学环节从训练学生认知理解能力过渡到训练分析综合能力。课后练习第二题的问题可以在这个环节得到初步解答。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前后关联,注意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系,关注局部也关注整体,出入自如。提纲挈领梳理脉络1、 1、请将以上的观点性语句分类,文中主要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2、 综观观点语句,梳理文章思想脉络。请学生为课文列出大致的结构提纲。文本中的观点可以归为两方面:一是针对画家的艺术观念,主张中西溶合、西为中用,要求画家提升自身的创造力,达到意在笔先,笔随心至的艺术境界,解决如何“走正路”的问题;一是针对习画者的实践指导,主张艰苦用功,从勾摹入手,兼以游历写生,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解决如何“肯用功”的问题。文章的思想脉络梳理见“教学目标”的说明部分。进一步训练整合信息,梳理结构,综合概括的能力。通过文本的阅读,对文字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完成行文脉络的梳理,全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也就自然清晰了。深化主题激发情思画说是张大千晚年之作,是他毕生艺术见解的表达,也是他将自己绘画的实践加以总结,以飨来者。他九岁习画,终身不辍,终成一代大家,以自己的一生实践并且印证了画说的主张。画说的这份沉重的分量,同学们是否能掂量出来呢?学生课外收集资料。作者张大千身体力行了他的艺术主张。他融会贯通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甚至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巧和观念,发展出个人风貌的泼墨、泼彩,创立了名闻遐尔的大风堂画派。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而且雅俗共赏。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的研究。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由石涛、朱耷追徐渭、陈淳及宋元诸家,他曾居青城山上清宫临摹宋元名迹,曾赴莫高窟潜心临摹,历时两年又七个月共临摹276幅敦煌壁画,也曾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课文不仅是理性思维的教材范本,也是作者们智慧情感和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课堂不仅是剖析文本,咀咏精华的场所,也是与伟大的灵魂相遇的所在。引领学生们通过一篇篇的文字结识一个个伟大的灵魂,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高标风范。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梳理文中第四自然段的结构提纲,概括段意。2、联系你所熟悉的画或诗,来说明这几句话的含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按照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梳理第四自然段的行文脉络。根据知识积累和对古人画论的理解,将两者有机结合,互相诠释。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从课文出发就知识能力或思想情感进行迁移引申。思路点拨除了从把握整体的脉络结构入手之外,也可以从品读语言风格的角度去进行品味赏析:本文的语言通俗直白,质朴谦和,综合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议结合,重点突出。因此说理深入浅出,简洁明白。或者关照单元组合依据,将此文就作为高中学生欣赏中国画的导语,籍此走进作者营造的艺术审美殿堂,领悟作者的匠心独具和博大精深,也是一个可行的教学策略。练习举隅1、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有独到的理解吗?或者赞同,或者反对,请给出一个有独特见地的解释。2、请选择一位艺术家,了解他(她)的生平,借助参考资料深入研究鉴赏他(她)的一件作品,如有可能,阅读他(她)的一部或者一篇艺术创作理论著作。然后,把他(她)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3、读罢画说,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迪?怎样运用于你的学习生活中呢?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