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六单元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33101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学第六单元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国际金融学第六单元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国际金融学第六单元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按照汇率变动方式,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一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实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按照浮动形式,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二)1999年3月以前的汇率制度安排 自1982年起,IMF根据汇率变动的灵活程度将成员国的汇率安排分为三类:钉住制;有限浮动;较自由的浮动。据此标准,世界汇率制度安排在时间上的演进为:,2,1981-1998年间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3,4,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三)1999年3月以后的汇率制度安排 根据汇率的形成机制和政策目标的差异, IMF在1999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八大类:,5,1999年IMF新的汇率制度分类,6,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结论:汇率制度演化有两个趋势:从相对固定向更加灵活的安排转化;从中间制度向两极制度转化。,7,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1、单一性 以本国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例(PeP*),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需听任汇率e调整,调整的时间快、成本低;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必需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调整本国价格体系,牵涉到许多变量,尤其是价格调整存在粘性时,浮动汇率的优势更为明显。,8,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1、单一性 以本国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例(PeP*),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本国价格体系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完全通过汇率变动调整是不合理的。例如,本国产品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是由于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导致成本过高造成时,货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增加出口,而在固定汇率制下,相关产业被迫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这一价格调整往往是不可回避的。,9,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2、自发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一般都需要政府制定出特定的政策组合来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时滞等问题使其效率较低。,10,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2、自发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1)导致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汇率未必能按照平衡国际收支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较大赤字时,如果存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本币升值;(2)汇率只能通过价格因素影响到国际收支,而国际收支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在一国产品由于其高质量而很少有其他国家产品能替代时,汇率变动并不能改变对其的需求;(3)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需要国内政策的支持,如贬值刺激出口时,必须有国内相应的紧缩政策才能避免通胀抵消贬值作用。,11,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3、微调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动情况进行连续的微调而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而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是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时才进行的,这一调整一般幅度较大,对经济的震荡比较剧烈。,12,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3、微调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并不否认固定汇率制下的调整较为僵硬,但是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汇率调整,尤其是当这些调整是货币性干扰所造成的时候。在资本流动对汇率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时,浮动汇率的无谓调整是很剧烈的,对经济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13,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4、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首先,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稳定性的,倾向于降低市场价格波幅。其次,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低估的机会,而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较少调整汇率,所以给投机性资金找到汇率错误定值的时机;在政府承诺对汇率水平进行支持时,投机性资金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机,从而不稳定。,14,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4、稳定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首先,由于投机者心理往往非理性,浮动汇率制下盛行的是非稳定性投机,扩大了市场价格波幅,而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投机者预期汇率将向固定水平调整,在现实汇率水平与平价存在差异时通过缩小差异获利。其次,固定汇率制下政府的介入至少使市场交易者心理上存在名义锚,可以通过改变投机者预期对汇率稳定施加影响,消除不确定性。而浮动汇率制下对未来汇率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外汇市场完全成为投机者的乐园。,15,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1、政策自主性 要求实行浮动汇率制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货币政策可以从对汇率政策的依附中解脱出来,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并且,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可以将外国通货膨胀隔绝在外,独立制定本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政策。因为如果PPP成立(PeP*),汇率不变时,P*上升必然带来P上升,一国无法控制本国的通货膨胀。,16,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1、政策自主性 固定汇率的支持者指出,首先,完全利用汇率政策解决外部均衡,就意味着政府准备接受任何的汇率水平,显然不可能;其次,汇率调整必须有相应的国内其他政策的配合才能发挥效力;再次,浮动汇率制不可能真正隔绝外国通胀对本国的影响,本国货币的贬值会通过各种途径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17,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2、政策纪律性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指出,浮动汇率可以防止货币当局对汇率政策的滥用(如故意高估或低估)。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固定汇率制可以防止对货币政策的滥用(如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对固定汇率制构成威胁)。,18,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3、政策放大性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财政政策对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比固定汇率制下的效应一般要大,因为汇率的调整增强了原有政策的效果。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政府在对固定汇率制的维系中,会获得执行政策始终一致的声誉,这样在政府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而受到额外的效果。,19,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国际间经济交往。首先,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使得固定汇率制下政府为维持固定汇率而采取的种种直接管制措施失去必要;其次,浮动汇率的不确定因素可以通过远期交易等方式规避风险,国际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使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赞成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进行各项规避风险的交易本身有成本;而且,很多经济活动是无法规避汇率风险的,例如跨国的实物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等。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远期交易等规避风险的工具,浮动汇率制是特别不利的。,20,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2、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隔绝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主张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浮动汇率下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的传递问题,并且这一传递具有不对称性。当本币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物价上升,而当本币升值时,进口成本则因价格刚性而不容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其净效应是物价的上升。扩大到两个国家的相互关系看,一国货币的升值便是另一国货币的贬值,贬值国的物价上升幅度要超过升值国家的物价下降的幅度。其净效应便是世界物价水平的上升。这称为不对称效应或棘轮效应。,21,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3、对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缺乏关于汇率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将国内经济目标摆在首位,易于利用汇率的自由波动而推行竞争性贬值这一以邻为壑的政策,会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首先,汇率本质上是个具有“竞争性”的变量,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往往会引起各国关注,进而形成国际间的磋商协调,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加强各国的政策协调。,22,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就本质来说,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实际上意味着在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中,对“可信性”(credibility)与“灵活性”(flexibility)的权衡,这两者常常是不可兼得的。 这一争论本身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固定(浮动)汇率制度更合理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结合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产生了诸如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等新的汇率制度设计。,23,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所谓货币区指的是: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保持钉住汇率制,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货币区呢? (一)要素流动性分析蒙代尔(1961) 需求转移是一国出现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调节需求转移的机制是汇率或生产要素流动。生产要素流动性与汇率的弹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越适宜组成货币区;而与国外生产要素隔绝越大的国家,则越适宜组成单独的货币区,实行浮动汇率制。,24,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二)经济开放性分析麦金农(1963) 他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经济开放性与可贸易商品的比重成正相关关系,该比重越高,经济越开放;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应实行固定汇率制。他认为,一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难以采用浮动汇率的理由是:由于经济高度开放,市场汇率稍有波动,就会引起国内物价的剧烈波动,物价变化会抵消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25,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三)赫勒对影响汇率制度选择因素的总结 经济开放程度 经济规模 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相对的通货膨胀率,26,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原罪论(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 原罪是指这样一种状况:一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借贷,甚至在本国市场上,也不能用本币进行长期借贷。因此,一国的国内投资不是出现货币错配,便是出现期限错配。这不仅仅是由于该国货币不可兑换,而且更是由于该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 这种“原罪”的直接后果是:汇率或利率稍有波动,便会有一批企业应声倒地,进而银行也被拖入。于是整个金融体系变得十分脆弱。,27,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原罪论(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 这一理论揭示了,为何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较易发生金融危机。非常关键的是,货币和期限的错配之所以出现,不一定是因为公司和银行不谨慎。 (二)害怕浮动论(fear of floating) 由Calvo和Reinhart(2000)提出。“害怕浮动”指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归类为实行弹性汇率制的国家,却将其汇率维持在对某一货币(通常为美元)的一个狭小幅度内,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对大规模的汇率波动存在一种长期的害怕。,28,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二)害怕浮动论(fear of floating) “害怕论”的主要发现是:那些声称允许其货币自由浮动的国家,实际上其货币大部分并未能真正浮动。这些国家实际观察到的汇率变动率相当低,并不是因为这些经济体未受到实际或名义的冲击。这种很低的汇率可变动性,是由政策行动有意识地造成的,因它们的国际储备的变动性相当高,(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动性异乎寻常地高。害怕浮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深入,甚至在一部分发达国家中也存在。 “害怕浮动”的原因有多种。,29,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二)害怕浮动论(fear of floating) Calvo和Reinhart(2000)还证明,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比在发达国家中要大得多。贬值通过国内物价而传递到国内通货膨胀的程度也高出许多。这些也是新兴经济体不愿汇率波动,特别是贬值的重要原因。,30,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三)两级论(中间制度消失论)(the two poles,或hypothesis of the vanishing intermediate regime ) “两极论”或“中间制度消失论”的要点是,在金融开放环境中,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只有自由浮动汇率制和具有非常强硬承诺机制的固定汇率制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汇率制度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形成所谓“空缺的中部”。,31,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三)两级论(中间制度消失论)(the two poles,或hypothesis of the vanishing intermediate regime ) “两极论”或 “中间制度消失论”认为,日益增长的资本流动性,使政府对汇率的承诺变得十分脆弱。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同时实现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这三个目标,必须放弃其中的一个。,32,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四)退出战略(exit strategy) 据Klein和Marion(1994)的研究,除了非洲一些法郎区的国家,大部分国家钉住某一货币的时间都很短。从1957年到1990年,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87项钉住事例中,钉住的平均时间只有10个月。其中,1/3的钉住在第七个月就被放弃,有一半以上的钉住在第一年年底放弃。因此,从钉住的固定汇率制中退出,实际是相当频繁的事件。,33,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四)退出战略(exit strategy) 关于“退出战略”的研究,首先要考察的是退出的动机。从根本上说,一国之所以要退出钉住汇率制,是基于成本和收益方面的考虑。 关于退出战略的研究还涉及在什么条件下退出较好,以及怎样退出和退往何处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年发表了关于退出战略的研究报告(Eichengreen and Masson,1998),其主要结论是:,34,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四)退出战略(exit strategy) (1)对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来说,较高的汇率弹性是有利的; (2)当有大规模资本内流时放弃钉住汇率,这时的退出战略的成功可能性较大; (3)在试图退出钉住汇率前,有关国家需改善和加强其财政和货币政策。,35,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四)退出战略(exit strategy) 当决定退出时,如这种退出发生在外汇市场平静和汇率升值时,可采取缓慢的步骤,逐渐推进到新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如是在压力或危机下被迫退出,则一般无法缓慢退出,因而须迅速行动。政府应当迅速采取一些政策以防止“过度贬值”和防止贬值一轮轮地出现。至于一国从钉住汇率制退出来以后应采用何种制度,应根据本国情况而定。,36,第四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一、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 总的来说,干预是因为外汇市场在自发运行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即市场自发确定的汇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的要求,不能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干预目的包括: (一)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度波动 (二)避免汇率水平在中长期内失调 (三)进行政策搭配的需要 (四)其他目的,37,第四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二、干预外汇市场的类型 (一)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 (二) 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 (三)单边干预和联合干预 (四)其他类型 三、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 政府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是通过两个途径发挥效力的:一是通过交易改变各种资产的数量和组成比例,从而对资产市场上确定的汇率产生影响;一是通过干预行为本身向市场上发出信号,表明政府的态度及可能采取的措施,通过影响预期来影响汇率。,38,第四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三、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 (一)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1、运用货币模型的分析,假定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超过一定幅度,非冲销式干预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币资产实现,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和本币的升值;冲销式干预维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如果不考虑预期等其他因素时,不能影响汇率。,39,第四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三、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 (一)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2、运用资产组合模型的分析,WMNeF,40,e,i,MM,BB,FF,O,41,e,i,MM,BB,FF,O,非冲销式干预效果,42,e,i,MM,BB,FF,O,冲销式干预效果,43,第四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三、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 (一)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44,第四节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三、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分析 (二)干预的信号效应 一般在市场预期混乱、投机因素猖獗时特别有效。信号效应的实现要求市场参与者遵循理性预期;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必须建立起言行一致或具有政策一致性的声誉,从而使政府发出的信号具有可信性。,45,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货币性黄金 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近几十年来,世界黄金储备一直维持在10亿盎司左右,黄金价格波动却很大。自1976年起,黄金与国际货币制度和各国货币脱钩,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统计和公布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时,仍将黄金储备列入其中。主要原因是黄金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最后的支付手段。,46,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二)外汇储备 是国际储备的主体。一国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需具备两个基本特征:自由兑换货币;内在价值相对比较稳定。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美元价值的相对不稳定,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趋势。 (三)在IMF的储备头寸 IMF犹如一个份制性质的储蓄互助会。成员国需缴纳一定份额,其中,25需以可兑换货币缴纳,其余75用本国货币缴纳。成员国国际收支困难时,有权以本国货币抵押的形式向IMF申请提用可兑换货币,称为普通提款权,提款数额分五档,最高可达125。,47,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一、国际储备的构成,48,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三)在IMF的储备头寸 IMF的储备头寸指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会员国向IMF缴纳份额的外汇部分和IMF用去的本国货币持有量部分。 (四)特别提款权(SDRs)贷方余额 SDRs是IMF对会员国根据份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IMF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账面资产。IMF分配的、尚未使用完的SDRs,构成国际储备的一部分。 SDRs没有内在价值,其认为赋予的价值最初以黄金表示,后来以一篮子货币作为定值标准:美元45、欧元29、日元15、英镑11。,49,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二、国际储备管理 (一)储备需求的数量管理 最早对此问题研究的是特里芬,提出储备的合理数量约为该国进口总额的2050,外汇管制国家的储备可少一点。自此,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综合起来,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主要是:,50,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一)储备需求的数量管理 进口规模 进出口贸易(或国际收支)差额的波动幅度 汇率制度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 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国际货币合作状况 国际资本流动情况,51,第五节 国际储备政策,(二)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 应遵循的原则是: 币值的稳定性 盈利性 国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52,第六节 政策的国际协调,一、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蒙代尔弗莱明两国模型 冲击在开放经济之间的传导机制: 收入机制 利率机制 相对价格机制,53,i,Y,LM,IS,i*,Y*,LM*,IS*,以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扩张的国际传导为例,54,第六节 政策的国际协调,二、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 信息交换 危机管理 避免共享目标变量的冲突 合作确定中介目标 部分协调 全面协调,55,第六节 政策的国际协调,三、政策国际协调的实践,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