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198049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代,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初,已经掌握实权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就这样,赵匡胤黄袍加身,逼小皇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北宋的建立与两汉和唐朝的建立有什么不同?,两汉和唐朝的建立都是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北宋的建立是大将篡权。北宋建国与五代各个政权一样,都是大将篡权。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重蹈五代的覆辙,而且还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呢?,五代后期,从人民的愿望、经济发展及统治者自身等三方面看,统一的因素都已具备。正确战略:宋太祖又采取了正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这样,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兄弟俩用了十九年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大家要注意的是,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宋太祖称帝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就是:五代以来,兵家夺权,战争不休,统治者的地位极不稳固。好我们来看看宋太祖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目的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是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也是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自己的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本人就是拥有实权的禁军将领,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当上了皇帝。为了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政权。,2.措施大家还记得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吗?从唐末开始,地方节度使掌握兵权,以后经过唐末农民战争,地方藩镇的势力更大,拥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等,造成“君弱臣强”。于是赵匡胤针对这些,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第一,集中军权。,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各地方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一半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最大限度地把政权、财权、军权从地方藩镇手中夺取过来,收归中央,集中到朝廷皇帝手里,以达到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复辟的目的。,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而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三司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宋初沿之。三司的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之贡赋和国家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神宗改制后,宰相实际上兼管财政。南宋时,宰相兼任枢密使,又兼管部分军政。这样,宰相重新握有民政、财政和部分军政之权。,第二,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监督知州,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第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样就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3.作用、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同时,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举例:由于各级政府权力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不仅办事推诿,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地方财政尤其困难。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后来北宋政府拥有百余万军队,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进攻;地方上财政困难。,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答案为B。,三、科举制的发展,科举制兴起于隋朝,唐朝时有了怎样的发展?贞观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1.科举发展的表现北宋的科举制与唐朝相比主要在两个方面有发展。一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和调整,如分三级,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减少考试科目。二是扩大科举考试录取名额。,科举制发展情况表,2.科举制发展的作用,科举考试经过北宋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使科举取士向整个地主阶级乃至“布衣草泽”敞开了大门。这样,唐代那种“朝廷选官,须公卿子弟为之”的情形,到宋代便转化为“取士不问家世”的趋势,为地主阶级各阶层通过平等的考试跻身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另外,我们要注意,科举制既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多出现官吏多杂的局面。,1.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答案:D,2.下列各项,职能与转运使相近的是A.三司B.按察司C.都司D.礼部答案:A,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废除原有的全国行政区划D.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答案:D,4.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体现在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殿试成为定制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试卷实行糊名法A.B.C.D.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