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哲学史参考题目剖析.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7220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哲学史参考题目剖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近代哲学史参考题目剖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近代哲学史参考题目剖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清朝末年“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的海国图志。含义是: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方面,要了解西方,吸取西方的长处然后战而胜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他认为不论是西方的战舰、大炮、兵法还是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都是值得中国人学习。“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影响: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 2、洋务运动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张之洞。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他所著的劝学篇实际上成为洋务派的施政纲领。影响:虽然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在思想上还未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范围。(见高中历史课本)3、中体西用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的核心思想,出自他的著作劝学篇。“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即旧学,指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西学即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一曰政、艺兼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4、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又名伪经考,十四卷,初刊于1891年) 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 影响:宣布正统儒家经典为伪经,破除了对封建传统观念的迷信。5、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其变法造势,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6、今文经学 新编中国哲学史 上7、古文经学 P215 的脚注8、湖湘学派 自行百度9、桐城学派10、公羊三世说 起源:西汉董仲舒研究春秋公羊传把春秋时期分为“有传闻世”、“有闻世”、“有见世”三个阶段。发展:东汉何林作春秋公羊解诂认为“有传闻世”即“据乱世”,“有闻世”即“升平世”,“有见世”即“太平世”。龚自珍对公羊三世说加以改造,提出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分为“治世”、“衰世”、“乱世”三个阶段,清王朝也不例外,他借此揭露了清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康有为以历史进化论附会公羊学说,宣称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顺序演变的,相对应的是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和民主共和时代,以此论证变法维新的必然性,要求因革改制。 11、以太又译作“伊太”,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被设想为一种不同于实物粒子的充塞空间的物质。“以太”理论19世纪末传入中国。谭嗣同把“以太”作为新的物质概念,以此为基石建立自己的自然观。他认为“以太”是“原质之原”。“原质”即化学物质。他又把物质性的“以太”与精神性的“仁”等同起来,即“以太亦曰仁”。这样“仁”成了世界的本源,谭嗣同力图把科学内容与哲学思辨糅合为一体。章太炎认为物质性的“以太”是宇宙万物的始基。他反对谭嗣同混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把“以太”说成“仁”,而强调“以太”的物质实体性质。章太炎又认为“以太”构成了“原质”(原子),即“阿屯”(Atom)认为世界万物都来源于“阿屯”及其更细微的“以太”。为世界的统一性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12、天演论天演论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译著。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严复不喜欢赫胥黎的进化伦理学观点,因而在天演论中加入了大量的按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受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启发的。 天演论中的核心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生物界的进化论搬到了社会历史领域。13、信达雅严复的翻译理论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天演论 “译例言” 信:忠于原文;达:意思完整;雅:合乎中文习惯。14、新民说梁启超的重要思想。受到天演论的影响他认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民之义有二: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内容包括:家国、国家;臣民,新民;公德、私德;尚文、尚武;专制、自由、权力;人心、心力、良知。新民说旨在唤醒人们被压迫的意识,冲破封建专制的束缚。15、六经皆史自行百度16、俱分进化论章太炎早期接受了天演论“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发展进化的过程。后来他目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使他对科学进化论产生了怀疑,由此提出“俱分进化论”,强调人类社会的善与恶、乐与苦双方同时进化和发展。随着知识的进步,人们的道德却愈加沦丧;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生的痛苦却更加剧烈。章太炎对人类进化的前景表现出悲观的态度,认为“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无所取”。17、三民主义 孙中山 (可以参见高中历史课本)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孙中山主张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孙中山主张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却没有民族的精神。孙中山主张以提倡恢复中国民族固有道德,去恢复中国民族固有能力,然后结成家族,联成宗族,才能治理中国,才能恢复中国民族精神与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济弱扶穷,成一个大同之治。民权主义孙中山先生主张用人民来做皇帝,意图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家主权的民主政治。孙中山主张人民必定要有直接行使之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支配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管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五权宪法之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服务人民,人民则拥有政权支配政府。民生主义孙文给民生主义下的定义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但是民生主义并非就是社会主义,毕竟其内容有其更改,应是大同主义。目前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解决需要问题,使四万万人都丰衣足食。三民主义思想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8、知难行易 孙中山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的知行观作了近代意义的阐发,提出了“知难行易”学说。他不同意朱熹的“知先行后”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他认为获得理论知识比进行实践更为困难,驳斥“知易行难”,一方面他主张“行易”,认为先有实践,后有知识,激励人们“不知亦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知”;另一方面他主张“知难”,认为从实践中总结的科学知识是难能可贵的,必须重视科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能知必行”。孙中山对知行关系的深入阐发,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哲学的“知”“行”范畴。19、意欲 梁漱溟“生活是没尽的意欲”他认为“意欲”是人生活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的理欲观。在文化问题上,他认为“意欲”是文化的根本和源泉,按照“意欲”的不同,把人类文化分成“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西洋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20、现量、比量、非量梁漱溟认为知识由三量构成,即:现量、比量、非量。现量:就是感觉,现量是对性境的一种认识,性境要成立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影有质,二是影如其质。现量还是是构成知识的肇端,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比量:就是理智。包括分析、综合。非量:就是直觉。分为感性的直觉和理智的直觉。梁漱溟还用三量说衡量中西印三种文化:西洋生活是直觉运用理智的;中国生活是理智运用直觉的;印度人的生活是理智运用现量的。21、量智、性智熊十力重要的哲学概念。量智有能亦有限,性智认识本体量智,是思量和推度,或明辨事物之理则,及于所行所历,简别得失等等的作用故,故说名量智,亦名理智。性智“元是自明自觉,虚灵无碍,圆满无缺,虽寂寞无形,而秩然众理已备具,能为一切知识底根源的。” 此智(量智),元是性智的发用,而卒别于性智者,因为性智的作用,依官能而发现,即官能得假之以自用。易言之,官能可假性智作用以成官能之作用,迷以逐物,而妄见有外,由此成习。22、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形上学云者,由道德意识所显露的道德实体以说明万物之存在也。”道德的形上学自孔子便有此趋势,到宋明已充分完成,但宋明儒过分强调上达,忽视了下开,即只有“无执的存有论”,缺乏“执的存有论”。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前提:A、德行优先于知识。B、人虽有限而可无限。C、人可有智的直觉。23、执的存有论24、无执的存有论 牟宗三的哲学概念,课件上很简略请自行维基百度谷歌25、智的直觉26、新文化运动27、新青年 参见高中历史课本28、五四运动29、现代新儒学自行百度维基谷歌30、德先生、赛先生 参见高中历史课本二、问答1、科玄论战的过程及争论的内容参见新编中国哲学史(下)P334“科学与玄学论战”(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发生于1923年至1924年。张君劢与丁文江是这场论战的发难者,分别为论战中的玄学派与科学派的代表人物。论战的背景为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对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论战过程: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发表题为人生观的演讲;接着,丁文发表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一文,对张君劢进行批评,双方展开激烈论争,梁启超、胡适等也参加了论战。论战文章结集为科学与人生观、人生观之论战等书。焦点问题:科学与玄学的关系问题。而争论的归结点在于哲学是走科学化、实证化道路,转变为科学知识论,还是保持自己形而上学的性格,重建本体论。(以下省略,不想打字了,课本上都有 _(:))_)【剩下的题我就随便写个要点啊( o )】2、梁漱溟的中西印文化比较三量衡量中西印三种文化:洋生活是直觉运用理智的;中国生活是理智运用直觉的;印度人的生活是理智运用现量的。意欲是文化的根本和源泉: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西印面对的“碍”不同西方人 自然界 人与物 理智 人类发展首先遇到中国人 他心 人与人 直觉 发展到一定阶段印度人 自我 人与自身 现量 最后阶段解决方式的不同西方 改造客观世界中国印度 反求诸己 均为文化早熟,第一条路未走完就折向。所以折向,是由于天才的创造对待中西印文化的态度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来。3、熊十力的体用论即用显体,举体成用因为体是要显现为无量无边的功用的,用是有相状诈现的,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体不可说,而用却可说。用,就是体的显现。体,就是用的体。无体即无用,离用元无体。所以从用上解析明白,即可以显示用的本体。简单言之,我们克就大用流行,诈现千差万别的法相上,来作精密的解析,便见大用流行不住,都无实物。实体是完完全全的变成万有不齐的大用,即大用流行之外无有实体。譬如大海水全变成众沤,即众沤外无大海水。体用不二亦犹是。夫实体浑然无象,而其成用也,即繁然万殊。本体流行,翕辟成变以本体流行,现似一翕一辟,相反而成化。此谓之变,亦谓之用。夫心者,恒转之动而辟也。盖恒转者,至静而动,至神而无,本始未有物也。然其神完而动以不匮,斯法尔有所摄聚。不摄聚,则一味浮散,其力用无所集中,唯是莽荡虚空而已。大化流行,岂其如是。故摄聚者,真实之动,自然不容已之势也。摄聚乃名翕,翕便有物幻成,所以现似物质宇宙。辟主动,翕被动;翕是用,辟是体;翕是物,辟是心。4、徐复观如何反思中国传统政治的弊端及其出路政治弊端:中国传统政治现实的不足儒家的思想总是居于统治者的地位来为被统治者想办法,总是居于统治的地位以求政治之解决,而很少从被统治者的地位来谋求政治问题之解决。德治者由修身以至治国平天下,由尽己之性以至尽人之性,都是一身德量之推。“政治的主体不立,即生民的人性不显,于是政治的推广感应,便不能有一定的限度。” 因政治的主体不立,于是一方仅靠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反感天道难知,面对历史上的暴君污吏,多束手无策。因政治主体不立,于是政治上的发动力,完全在朝廷而不在社会。知识分子多局限于向朝廷求官一条路上,而放弃对社会各方面应有的责任和努力。“士人与其守住自己的学术道德,不如首先窥伺上面的喜怒好恶,于是奔竞之风成,廉耻之道丧;结果,担负道统以立人极的儒家子孙,多成为世界知识分子中最寡廉鲜耻的一部分。” 出路:儒家的德治主义解决不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困局。民主政治才是中国政治乃至人类政治发展的正轨和坦途。我们今日只有放胆地走上民主政治的坦途,而把儒家的政治思想重新倒转过来,站在被统治者的立场来再作一番体认。首先把政治的主体从统治者的错觉中移归人民,人民能有力量防止统治者的不德,人民由统治者口中的“民本”一转为而自己站起来的民主。知识分子一变向朝廷攒出路、向君王上奏疏的可怜心理,转而向社会大众找出路、向社会大众明是非的气概。对于现实政治人物的衡断,再不应当着眼于个人的才能,而应首先着眼于他对建立真正的政治主体,即对民主所发生的作用。所以今后的政治,先要有合理的争,才归于合理的不争;先要有个体的独立,再归于超个体的共立;先要有基于权利观念的法的限定,再归于超权利的礼的陶冶。5、唐君毅的心灵九境哲学o 客观三境:万物散殊境,依类成化境,功能序运境o 主观三境:感觉互摄境,观照凌虚境,道德实践境o 超主客三境:归向一神境,我法二空境,天德流行境6、在牟宗三看来如何区分道德的形上学和道德底形上学o 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底形上学o “道德的形上学云者,由道德意识所显露的道德实体以说明万物之存在也。” o 道德底形上学:道德哲学o 道德的形上学自孔子便有此趋势,到宋明已充分完成,但宋明儒过分强调上达,忽视了下开,即只有“无执的存有论”,缺乏“执的存有论”。7、如何理解和评价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说?o 良知,又称道德理性;自我坎陷即自我否定。o 民主与科学是一种积极的外王,不能从内圣的直接形态中推出来,它必须经过一个曲折,来个“转折上的突变”,才能尽外王之极致。o “ 德性在其直接的道德意义中,在其作用表现中,虽不含有架构表现中的民主与科学,但道德理性,依其本质而言之,却不能不要求代表知识的科学与表现正义公道的民主政治。而内于民主与科学而言,成就这两者的理性之架构表现,其本性又与德性之道德意义与作用相违反,即观解理性与实践理性相违反,即在此相违反上遂显出一个逆的意义。它要求一个与其本性相违反的东西。这显然是一种矛盾。它所要求的东西必须由其自己之否定转而为逆其自性之反对物(即成为观解理性)始成立。” o 道德理性经自觉地自我坎陷,自我否定,就由动态的实践理性转为静态的理论理性,由物我合一,主客消融之无对转为主客对列、能所对立之有对,从践履上的直贯转为理解上的横列。这表明代表民主与科学的智从仁智合一的文化模型中冷静下来,暂时脱离仁,成为独立的智,成为“纯粹的知性”。o 道德理性之自我坎陷,开出民主与科学。就境界说,为陷落;就现实言,是升华。o 自我坎陷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认为民主与科学的实现是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必要环节。中国文化对于民主与科学并不能仅仅作为异质文化吸呐之,更应将其视为自身有机展开的必然环节。从积极的角度讲,它力图发掘儒家文化向现代转进的潜能,要求否定掉那些有碍于民主与科学在中国产生、形成、发展的不利因素。8、牟宗三如何论述道统、学统、政统关系的?o 三统并建:道统之肯定,学统之开出,政统之继续。o 三统说之论衡o 兼容科学和民主o 以道德理性为本,开出思辨理性为科学和民主的根本o 从儒学中自我生发出科学与民主,不是移植o 也有不足9、学术界如何界定现代新儒学?其代表人物和分期如何划定?10、近现代哲学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家们大致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和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