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314923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课标、重难点、关键点拨) 一、认识大洲5课标要求5亚洲的位置和范围5一、课标解读5二、重难点分析 61、亚洲的地理位置(重点)6突破方案:案例法62、亚洲分区(重点)7突破方案:读图法7亚洲的自然环境8一、课标解读8二、重难点分析91、亚洲的地势地形(重点)9突破方案:案例法9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难点)9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102、复杂的气候(重点)10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10气候特征与自然景观关系(难点)10解决方案:直观教学法11季风气候特征及影响(难点)11分析:11解决方案:降低难度,分步达标法11二、了解地区11课标要求11地区一:东南亚12一、课标解读13二、重难点分析14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重点):14突破方案: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14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5突破方案:歌谣法记忆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15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5突破方案:运用地图综合法分析东南亚的城市特点15地区二:中东16一、课标解读16二、重难点分析171、三洲五海之地(重点):17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17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难点)18突破方案:观察法、分析归纳法182、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18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19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难点):19突破方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19地区三:欧洲西部21一、课标解读21二、重难点分析23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重点):23分析:23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对比分析法232、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难点):24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243、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点):25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法25地区四:撒哈拉以南非洲25一、课标解读25二、重难点分析27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重点):27分析:2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读图感悟法27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重点、难点):28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28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重点、难点):29解决方案:综合分析法29地区五:极地地区30一、课标解读30二、重难点分析321、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重难点)32分析:32突破方案: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读图分析法32极地地区经纬网的判读(重难点)33分析:33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332、极地地区的科考和环境保护(重点)34突破方案:读图观察法、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34三、走近国家35课标要求35国家一、日本36一、课标解读36二、重难点分析381、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重点)38分析:38突破方案382、评价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点难点)39分析:39突破方案39国家二、印度41一、课标解读41二、重难点分析421、运用地图,指出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重点)42分析:42突破方案432、运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难点)44突破方案45国家三、俄罗斯46一、课标解读46重难点分析471、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点(重点)48分析:48突破方案: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48俄罗斯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难点)48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482、俄罗斯工业特点(重点)48突破方案:情景创设法节493、俄罗斯的交通特点(重点)49突破方案:对比分析法、读图归纳法50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难点)50分析:50突破方案:学生合作探究50国家四、澳大利亚51一、课标解读51二、重难点分析531、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难点)53分析:53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53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54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543、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55国家五、美国55一、课标解读56二、重难点分析571、美国的人种(重点)5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572、发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重难点)58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583、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崛起(重点)60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60国家六、巴西61一、课标解读61二、重难点分析63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和多元性的文化(重点)63分析:63突破方案:图片品读法632、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64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法6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难点)65突破方案:角色扮演法65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认识大洲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1、运用地图描述描述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大洲,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大洲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说明: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大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本专题主要指位置和范围;这里主要指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水系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里主要指探究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同上)。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一、课标解读1、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里没有对“某大洲”做具体规定,显然,本条标准重在方法要求。一是要使学生明确,认识大洲的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角度研究;二是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具体方法。 1、位置角度: 本条标准主要关注了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是因为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是研究区域其它自然要素的基础。但实际上,研究任何一个区域位置首先都是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了大洲的绝对位置,也就同时确定了大洲的半球位置以及大洲的范围。大洲的范围对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范围广的大洲,地形类型和气候类型可能更加复杂多样。而大洲的半球位置对大洲的气候以及时间差异等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大洲的半球位置和范围同样也应该作为研究内容。 2、方法:学生掌握了认识大洲位置的一般方法,再去认识大区、国家、国内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以及省内区域等各种其他尺度的区域位置时,就是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巩固和拓展,不需要教师再重复教。 2、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处理好案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很多版本的教材都是以亚洲为例来承载课标要求的,我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就算目标达成了。我们以哪个大洲为例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掌握研究大洲位置和范围的一般方法就行。教学思路,那就是首先,以亚洲或任何一个其他大洲为案例示范引导学生感悟研究方法;然后,再以另一个大洲进行演练,看看学生对方法掌握了没有(人教版教材就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北美洲的案例资料);一旦学生对方法已经掌握,那就让学生在剩下的大洲中任选一个或者几个,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2、遵循区域研究的一般规律。大洲属于区域,应该遵循区域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一是关注区域位置。区域位置对区域特征尤其是自然特征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将大洲的位置作为认识每个大洲自然特征的重点。二是关注区域差异。区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大洲之间也是如此。所以,比较法就是认识区域差异的一种常见而且有效的方法。这样看来,我们自然就有了另一种教学思路,那就是两个大洲或者多个大洲同时进行比较探究,在比较中掌握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比较中明辨区域差异。3、分解细化教学目标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运用大洲位置图、范围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掌握认识大洲位置和范围的一般方法。2在对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探究中,了解各大洲之间的位置差异,形成热爱自然、探究自然并尊重自然差异的积极情感。二、重难点分析 1、亚洲的地理位置(重点)分析: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描述位置,本节学到的描述和分析位置的方法,在探究其他大洲甚至地区、国家时都需要用到。所以亚洲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的重点,而位置的影响则是难点,尽管教材没有提到,但需要以亚洲为例简要分析,以使学生逐渐培养起地理思维。突破方案:案例法第一步:以亚洲为案例熟悉描述位置的方法、步骤。出示“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注半球位置以主要位置来定。)描述语言:亚洲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出示“亚洲范围图”:描述语言,从海陆位置上看,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从纬度位置上看,亚洲北部超过80N,南部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但主要在北温带。(注描述经纬度位置,一般不需要精确读出经纬度,只要指出在五带中的位置即可。)经度最东越过180经线,最西越过30E。进一步思考:能否说“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不能,南极洲所跨经度范围为360,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从相对位置上看,亚洲西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隔苏伊士运河相接,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第二步是方法归纳:描述南北半球位置找赤道,某大洲或地区、国家完全位于赤道以北是全部在北半球,完全位于赤道以南是全部在南半球,赤道穿过为跨南北半球。描述经纬度位置,一般不需要精确读出经纬度,只要指出在五带中的位置,并推断出纬度位置决定的气候带即可。海陆位置的描述格式是“方位+海洋”,相对位置描述格式是“方位+相邻或相望的区域”。第三步是方法演练:描述另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北美洲为例,说出北美洲的纬度位置、濒临的海洋及相邻的大洲。学生演练后总结答案:北美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西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北美洲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面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第四步是自主学习交流:课后完成,在余下5个大洲中选择研究案例,以墙报等形式展示。)2、亚洲分区(重点)分析:亚洲分区既是亚洲地域辽阔的体现,也是学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要用到的基础知识。通过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还可以初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悟人地关系。突破方案:读图法第一步在“亚洲地理分区”图上找到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指出中国在哪个地区。第二步找出这个地区面积较大的23个国家,如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北亚属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第三步以中国为参照物,观察这个地区位于中国的方位,如中国北邻北亚,东南邻东南亚,南亚邻南亚,西北邻中亚,西邻西亚。第四步观察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的图片和文字,体会亚洲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异大,导致的居民生活的巨大差异。承上启下,范围大,差异大,产生地区划分,环境差异也影响人类活动,为后面了解地区人地关系奠定基础。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解读1、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细化:关于大洲自然特征的要求具体可以分解为:1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点;2运用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气候特点;3运用地形和水系(河流)图以及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水系特点。结合大洲的位置,自然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可以分解为:1运用位置图、地形图和气候图简要分析某大洲位置、地形与气候之间的关系;2运用地形和水系(河流)图以及气候图简要分析某大洲地形、气候与水系之间的关系。其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位置与气候、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水系、气候与水系等。 意义:本课程内容是整个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运用,归纳,分析”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只要学生在这里掌握了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在大区、国家以及中国各种尺度的区域中再涉及与此相关内容时,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自主进行知识拓展即可,不需要教师再重复教。 2、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关注过程与方法。本专题出现了很多新名词(概念),如地势、地形特点、水系特点等。我们在教学实施中往往会过度关注新知识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更重要的还是研究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以及地理思维方法。教学思路,例如,大洲地形特征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去研究(主要地形区及分布、地势特征等)?为什么要从这些角度研究(如地形分布对气候、河流、人口、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其它活动等都有重要影响)?倘若教师在关注细节的同时,能够站到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2.在方法运用中进行知识拓展。这是一个方法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拓展的过程,即学生在运用方法对其他大洲进行探究的过程1中会自然收获对相应大洲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就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北美洲的案例资料,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参照这种方法,学生也会自主地对其他大洲进行资料搜集、探究学习和成果交流。3、分解细化教学目标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运用大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特点,掌握认识大洲地形特点的一般方法。2运用大洲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气候特点,掌握认识大洲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3运用大洲地形和水系(河流)图以及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水系特点,掌握认识大洲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4运用大洲位置图、地形图和气候图简要分析某大洲位置、地形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理解位置、地形对气候的作用原理。5运用大洲地形和水系(河流)图以及气候图简要分析某大洲地形、气候与水系之间的关系,理解地形、气候对水系特征的作用原理。6在对大洲自然环境的探究中,了解各大洲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形成热爱自然、探究自然并尊重自然差异的积极情感。二、重难点分析 1、亚洲的地势地形(重点)分析:亚洲地形地势有两大学习任务:一是掌握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二是掌握描述一个大洲、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地形、地势的方法。归纳区域地形特征通常包含三个方面:以哪几种地形类型为主;地势起伏如何;地形类型及地形区的分布情况。必要时,可以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把一个大洲分区描述。例如,北美洲地形可以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西部是高大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山地。突破方案:案例法第一步:以亚洲为案例熟悉地形的步骤和方法。出示“亚洲地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洲的中部以较深的褐色等颜色为主,周围以绿色、浅绿和浅黄为主,说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从地形区上看,中部是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向北是蒙古高原,最北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向东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向南是德干高原;向西南是伊朗高原。可见,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然后利用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观察地势变化。如图所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沿东经80经线自北向南,地势同样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综合起来,既可以得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结论。第二步是方法归纳。描述分析某区域地形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其中褐色代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平原。然后用沿不同方向的剖面线绘制的的地形剖面图辅助判断地势特征。最后按一定的顺序读出主要地形区,并观察不同地形类型面积大小,确定主要地形。第三步是方法演练。以北美洲为例,说出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点,如图所示:从颜色可以看出,落基山脉海拔高,大平原地势低平,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较低缓。即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山地。然后观察地形剖面图,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变化特点是高低高。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难点)分析:地形能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地势情况。这种分析地形和河流关系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其他大洲,也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先从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观察其流向和注入海洋。由此可见,由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多数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然后归纳学习地形和河流的方法:由于河流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区域地势决定了河流流向。反过来,可以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河流向哪儿流,哪儿地势就低。例如,观察北美洲地形图,密西西比河支流从东、西两侧汇入干流,说明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而密西西比河干流自北向南流,说明美国中部平原北高南低。 2、复杂的气候(重点)分析:学习一个地区的气候需要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也需要关注典型的或特有的气候类型。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第一步观察气候分布。气候类型复杂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看:不同纬度上,既有热带气候,也有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同一纬度上,北回归线自东向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另外还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有复杂的垂直变化。亚洲气候为什么复杂多样?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第二步: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可以联系上节课的内容思考: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第三步:注意东部有三种季风气候,回顾上册世界气候分布可以知道,只有亚洲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与自然景观关系(难点)分析:从亚洲开始,需要记住一个大洲、地区和国家出现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该气候对自然景观和农业的影响。学会这一方法,可以顺利解决其他地区和国家类似内容。解决方案:直观教学法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可以借助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帮助记忆。同时与相应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以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为例,从图上可以看出,各月气温都在25左右,各月降水都很多,气候特征可以总结为“全年高温多雨”,自然景观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季风气候特征及影响(难点)分析: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影响是一个难点。解决方案:降低难度,分步达标法 从整个初中段教材上看,季风气候的特征、影响在亚洲自然环境一节首次提到,在后面的印度、中国的自然环境部分还会进一步学习。所以,本节这部分可以降低难度,暂不涉及形成原因。由于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可以联系生活,提示我国冬季、夏季风向、降水多少。然后简要分析季风气候利弊两方面: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大洲的突出特点。如亚洲的面积世界第一、季风性气候最显著;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等。二、了解地区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1、通过读图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描述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东南亚、中东侧重位置本身;欧洲西部、撒哈拉侧重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极地地区纬度影响共性,海陆影响个性)2、通过阅读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除中东外均有,尤以东南亚、欧洲西部最典型)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东南亚、中东、欧西、撒哈拉几种不同气候造就的不同影响)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最典型)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中东最典型、撒哈拉,对比鲜明)6、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东南亚、欧洲西部最典型,且欧更佳)7、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中东最典型、撒哈拉)8、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极地地区)2、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说明: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地区,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里主要指探究世界地区的基本方法)。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如东南亚的热带资源、南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都是吸引学生对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地区一:东南亚一、课标解读1、正确理解课标要求课程内容:涉及课标8条中的1、2、3、4、6这五条,可以简单概括为: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地区地势、地形特点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即:地区位置、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意义:东南亚是世界地区的一个研究案例,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掌握案例地区(东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可以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世界地区的基本方法。目前最常见的也是最符合认知规律的地区研究方法是:1、从地区位置入手认识该地区的自然特征,2、根据地区自然特征认识该地区的人文特征,3、理解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2、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从位置入手认识区域自然特征。 就像国家一样,每个地区也同样是各具特色的,而这种区域特色往往是由区域的特殊位置决定的。一提到东南亚的位置,我们都会想到“十字路口”、“海上运输交通枢纽”等,这个真的很特殊,也很重要,所以被我们高度关注。但是,在关注东南亚交通位置(或相对位置)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东南亚纬度位置的关注,因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对东南亚的区域特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东南亚纬度低,所以,它以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为主,所以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且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所以有了居民喜食米饭、住高架屋的习惯和男士穿裙装的现象。同样因为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使东南亚成为世界著名的热带旅游胜地。2从区域自然特征认识区域人文特征。 从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入手这里不再赘述。这里说一下从地形、河流特征看其他人文特色。由于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所以,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河流两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同样由于河流两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和交通都很便利,所以成为东南亚农业发达的地区。3将具体区域作为方法学习的载体。 从前面专题的分析能够看出,大洲的学习是以区域自然特征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为主。从世界地区开始,人地关系将成为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这种人地作用关系蕴含的是一些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地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学完一个区域就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某种原理和掌握某种规律,显然是不现实的,要证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就需要拿出更多的例证。所以,要让学生最终遵循这种规律去思考问题,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还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其他相似案例,供学生演练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检测。 还是那句话,世界太大,地区太多,我们没有必要去逐个认识,只要我们学会了研究区域的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地理思维,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去认识它。3、分解细化教学目标1在世界地区图、东南亚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学会认识地区位置的一般方法。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口、城市以及农业分布的关系,学会认识地区地形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地形与区域人口、城市以及农业等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会认识地区气候的一般方法,理解气候与区域生产、生活等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的城市分布特点,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列举东南亚重要的旅游资源,感悟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二、重难点分析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重点):分析:我们学习一个地区往往是先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只有了解了地理位置,我们才能学习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东南亚也不例外,东南亚地处联系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而马六甲海峡则是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非常重要。马六甲海峡现在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在国际航运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们应该把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重要性作为本节的重点。突破方案: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根据图中信息可直接获取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东南亚大部分位于10S25N之间,地处热带。(2)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靠中国大陆,南连大洋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3)交通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2根据图中信息,总结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上: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注:此处地理位置强调脱胎于海陆位置的交通位置,但不是说之前了解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重要了。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分析思路进行描述。)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和难点):分析:学习一个国家和地区,课标要求“说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东南亚一节中,此点作为一个重点出现。但由于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种类较多,不容易记忆,所以又成为一个难点。突破方案:歌谣法记忆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学习的时候,应该从纬度位置决定气候类型入手,然后再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歌谣突破难点,如: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北边;气候湿热条件好,热带作物主产地;马棕泰橡律麻子,印尼椰子泰国米。)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重点和难点):分析:课标中要求“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在东南亚一节中来落实最合适不过了。首先要认识东南亚的地形地势特点,通过地势特征说出河流的流向,这些是教学的重点。世界上人口和城市一般分布在地形平坦、有河流分布的地区,所以在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的时候,也成为一个重点,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综合学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此知识点便又成为一个难点。突破方案:运用地图综合法分析东南亚的城市特点 1对照图来熟悉一下中南半岛上城市的分布情况。中南半岛上共有五个国家,分别是A国缅甸、B国泰国、C国柬埔寨、D国越南、E国老挝。他们的首都分别是仰光(曾经的旧都)、曼谷、金边、万象、河内。通过图我们会发现,这些首都都位于河流的沿岸。仰光分布在河流甲伊洛瓦底江沿岸,曼谷分布在河流乙湄南河沿岸,金边和万象都分布在河流丙湄公河沿岸,河内分布在河流丁红河沿岸。(通过找出主要城市,从而归纳出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的特点。)2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有利条件(1)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建设提供建设用地。(2)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所以一般为农业区,人口密集。(3)河流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水源。(4)从河流吹来的凉爽清风可以降低城内的空气污染等。(5)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资源。3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不利条件 (1)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河流的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 (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3)过度用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等。地区二:中东一、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涉及课标8条中的1、3、5、7这四条。与前面对东南亚的研究相似,关于中东地区的位置,除了重点关注其特殊的相对位置(交通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同样需要关注其纬度位置,因为纬度位置对中东地区的气候、农业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东的自然资源,除了关注对当地和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石油资源,还要关注对当地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水资源。中东地区的文化习俗,首先要重点关注中东地区特殊的宗教习俗,其次要关注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生活习俗。(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1关注区域位置 首先,同东南亚类似,中东的相对位置(交通位置)很重要。因为中东处于两洋、三洲、五海之间的特殊位置,所以出现了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等咽喉要道,出现了其复杂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其次,中东的纬度位置对当地的其他地理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东处于北纬30附近,所以该地区以日照强烈、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成为影响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例如,因为降水稀少,中东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因为气候炎热少雨,日照强烈,人们多穿白色宽大的长袍,传统民居是平顶屋,夜晚人们把床铺安放在屋顶;因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骆驼成为常见的传统交通工具等。同样因为降水稀少,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成为中东紧张局势的另一重要原因。2关注过程与方法 以上4条内容有这样的要求:“在地图上找出”;“运用图表说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运用资料描述”。显然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要求。认识区域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学生应该基本掌握。我们只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和典型的资料,学生就应该能自主认识中东。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的程度,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结论。通俗点说,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学生能不能“找出”或者“说出”以及为什么没能“找出”或者“说出”等。所以,与其将中东作为一个世界地区研究的新案例,不如将其作为一个检测学生对区域研究方法掌握水平的评价案例。(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1在世界地图、中东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寻找并说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产油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巩固认识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感悟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运用中东石油分布图和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统计图表及其他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以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体味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运用中东气候分布图、中东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以及中东河流(水系)图等资料说出中东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升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4运用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描述中东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并举例说明某种生活、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尊重差异的良好情感。二、重难点分析1、三洲五海之地(重点):分析: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学会描述位置,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析大洲位置的方法,区域地理中仍需学会描述位置。在区域地理中,中东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而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导致中东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东位置的描述仍是本节的重点。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出示“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第一步:在图中找出中东周围的大洲,即大洲的位置。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以及欧洲的东南部,它连接了亚欧非三个大洲。第二步:出示图,找出中东周围的海洋和湖泊,即海陆位置。中东周围有里海(里海其实是湖泊)、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五海。第三步:通过框图引导认识中东联系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塞,备受关注。第四步:总结归纳: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地处三洲五海两洋之地。尤其是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难点)分析:三洲五海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东非常特殊,而在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又有两个特殊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其位置的重要性学生很难说的清楚,需要老师通过图示及相关材料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加以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及分析总结能力。因此把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在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重要性作为难点。突破方案: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第一步:出示“中东的地形”图,在中东地形图中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并说说它们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 第二步:出示资料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全长173千米,河道可通过15万吨满载的油轮和37万吨的空船。从我国广州经苏伊士运河到西欧比绕道好望角缩短9000千米,时间可缩短半个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本区由于石油资源丰富,靠出口石油而赚取大量的外汇,很多国家由于出口石油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因此石油是中东地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被誉为石油经济;中东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港口运往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资料分析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在联系东西方的交通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是亚洲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自亚洲到欧洲大西洋沿岸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的航程大大缩短,提高了经济效益;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黑海沿岸地区与世界海上交通运输的“咽喉“要道,对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的交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归纳总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均是大洲的分界线,是联系东西方的重要的海上通道,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分析:教学目标中提到,认识地区还要指出某地区对当地和世界经济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导致中东战争不断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把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的分布及石油在世界的地位)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知识。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第一步:出示“中东石油分布”图,读中东石油分布图,说明其石油集中产区在哪里,并找出波斯湾附近的主要产油国。描述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矿产资源的分布,一定要先找一个参照物,起“定点定位作用”和“参照”作用。在本区的石油分布图中,波斯湾无疑是一个重要参照物,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的石油分布最多,并且其周围的很多国家石油资源丰富。第二步:出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图,说说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由图示得知,中东石油的储量、生产量及出口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验证教材的“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这一知识。第三步:总结归纳:中东石油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的产油国有5个;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难点):分析: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导致中东战争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对当地的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课本并没有直接的描述,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不能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因此将这一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突破方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第一步:出示资料,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据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其它地区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15年,中东的石油储量可开采80年,中东地区必将面对石油枯竭的问题。中东的石油对当地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由资料可知,石油是本地区的经济命脉,是中东地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被誉为石油经济。但当石油采完后,一些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必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石油对本区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第二步:出示中东石油外运图,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运往的地区或国家,并思考三条航线有哪些区别。三条航线中A线和B线主要通往欧洲西部及美国等发达地区,航线C主要通往东亚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其中航线A距离最短,航线B距离最长, 通往东亚的航线C最粗,说明这条航线运量最大。第三步:出示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国图,图中各国对中国石油的供应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家。第四步:中东石油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材料第五步:出示中东石油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新闻材料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13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12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抑制能源消费,到2030年,中国约75%的石油要靠进口。届时,中国每年将消耗约8亿吨石油。这比中国2013年消耗的石油总量高出约60%。美国能源信息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将于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且目前中国消耗的石油一半以上要靠进口。地区三:欧洲西部一、课标解读(一)正确解读课标涉及课标8条中的1、2、3、6这四条。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位置研究相似,在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时,要同时关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为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欧洲西部的地势和地形对当地的气候和人类活动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也有重要影响。所以,在世界地区的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不仅仅是某个区域要素,更重要的是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人地关系。所以,在认识某个地理要素特征的同时,要为认识其他要素打好基础,即要纵览全局,不能就事论事。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东南亚有一定的差别,东南亚以热带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为优势,而欧洲西部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也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应该以此为例对旅游业的发展条件进行适当的补充。(二)有效落实课标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点。1进行区域对比在认识欧洲西部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亚和中东两个地区。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这几个区域进行比较,一方面学生会在比较的过程中感悟“区域差异”的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多个案例的比较中会内化一些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思维习惯。例如,将东南亚、中东和欧洲西部的纬度位置、气候特点和农业特色进行比较,学生一方面可以深刻感受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会潜移默化地领悟位置影响区域气候、气候影响农业等地理规律。再如,将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进行对比,学生既可以感受两地之间旅游资源的差异,也能深刻体会两地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差异,加深对区域差异的理解,同时对影响旅游业发展因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全面。2关注区域内部差异任何区域内部都是有差异的,欧洲西部更是明显。欧洲西部包括西欧、中欧、北欧和南欧四个地区。由于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它们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它们的共性而忽视了区域内部的差异。例如,南欧与北欧从位置、气候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是迥然不同的;同样西欧与中欧,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他们之间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也是有明显差异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发现区域特征共性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研究区域的一般方法进行区域差异研究,从而对研究区域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1在世界地图、欧洲西部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巩固认识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地势及地形特点,巩固认识区域地势及地形特点的一般方法。 3运用地形图、农业类型分布图以及人类生活景观图等资料,解释地形与当地农业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地形对农业、生活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形成人地和谐的观念。 4运用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欧洲西部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巩固认识区域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5运用欧洲西部气候资料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观资料等,解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气候对农业、文化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从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初步认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二、重难点分析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重点):分析:欧洲西部是欧洲西半部,面积约为欧洲面积的一半,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本区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这部分可以联系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读图查找、对比分析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第一步:熟悉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结合欧洲西部政区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第二步:展示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国家的示意图,请同学结合课本相关资料探讨欧洲西部发达国家的经济特点。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结论:欧洲西部大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第三步:以意大利为例,探讨欧洲西部经济结构。展示2010年意大利各产业比重图。结合教材和上图分析可知,欧洲西部的国民经济支柱是第三产业;工业技术水平和效率高,可以请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身边常见的欧洲西部的工业产品(汽车、手表、香水等);农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很小,但机械化程度高(结合教材P55图819分析)。2、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难点):分析:通过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总结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从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和综合所掌握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第一步:展示欧洲地形图,分析欧洲西部地形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欧洲西部以绿色为主,而北部和南部有以褐色为主,说明欧洲西部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和南部分别分布着长期受冰川作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板块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第二步:展示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由于欧洲西部地形是以平原为主,中部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大部分地区能常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结合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归纳出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终年温暖湿润,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第三步:总结欧洲位置、地形和气候的特点,讨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点):分析: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欧洲西部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灿烂的文化古迹,这些都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旅游观光者。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法第一步:教师展示部分国家旅游景点,让学生结合教材找出景点所属的国家。第二步: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分组设计欧洲旅游线路图,并找出经过的国家、主要的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欧洲西部发达国家众多,通过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欧洲西部的国家、首都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对比东南亚旅游分析经济发达在欧洲旅游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地区四: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涉及课标8条中的1、3、5、7,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位置研究相似,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也要同时关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尤其是纬度位置,因为纬度位置对当地的气候以及生产、生活等都有重要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与东南亚相似,所以,两地都以热带气候为主,这决定了两地都有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除都有热带雨林气候之外,撒哈拉以南非洲还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而东南亚受海陆位置影响,还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所以,两地的农作物种类也同样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另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旱灾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自然原因。在经济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与中东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被称为“矿产资源的宝库”,而中东地区因为石油资源储量和产量都很大,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同样是资源宝库,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很大。这种比较,对学生认识影响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