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1453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名一中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 )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2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 ;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 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3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4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A“民贵君轻”说 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 D“君权神授”论5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心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6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A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8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9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10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主张实行代议制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D主张恢复君主制11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主要表达了作者A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B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C呼唤个人和社会的解放 D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脱离罗马天主教皇的管辖13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如同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说1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A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C传统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D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人权1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17下列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A BC D18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鸢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A文人画追求神韵意趣 B明代市井生活丰富C现实主义创造手法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19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20“将人类视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该材料评价的是A.宗教改革 B.进化论C.相对论 D.启蒙运动21“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2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23“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24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师夷长技以制夷”“世道必进,后胜于今”A. B. C. D.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26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该评论针对的是( )A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 B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C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 D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27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西方文明“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禆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可见陈独秀鼓吹西方学说的真正目的是( )A、彻底颠覆中国的传统文化 B、促进社会的全面革新和进步C、实现穷思极解泛文空论的理想 D、把西方文明融入中国儒学文化中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3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32“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33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A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B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35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选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A.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C.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36下图是1957 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完成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37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38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3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D萧伯纳的苹果车40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对这一剧作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剧情虽荒诞不经,但寓意深远体现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焦虑现实与传统相互冲突驱使下的精神探索 A B C D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而向而言西学。分而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语言文字,其末也。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二: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6分)(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新特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3分)42、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上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6分)(4)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全集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声名文物之邦,中国的孔教甲于万国,西洋只有格致枪炮厉害,学来这点便得设若议论稍不如此,便被人看做“心醉欧风者流”,要受一世人的唾骂了。毛泽东早期文稿材料三:中国的特点: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材料四: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的观点。在材料三中,毛泽东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3分)(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观点的相同点。(2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10ADADB CCADA 11-20ABDCB AAAAB 21-30ACBDB CBBCD 31-40CDBCA BABAD 41.【答案】(1)“西学”:西方的先进科技。理解: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辅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3分)(2)不同:洋务派主张单纯学习西方科技;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相似:都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失败告终。(6分)(3)如何摆脱:科学和人权并重。新特点: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2分)(4)特点:学习西方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由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面),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3分)42、(1)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2)批判对象: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2分)政治追求: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2分)(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2分)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2分,言之成理即可)43.【答案】(1)主张: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模式,吸收世界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共同发展。(3分)(2)观点:批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看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不能走合法斗争道路、“城市中心道路”,而应该走“工农武装割据”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分)(3)观点: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我们有益的文化知识,反对故步自封,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分)(4)相同点: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西结合,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强国道路。(2分)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文学作品的风格,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材料主旨体现的是“顺其自然”,这与道家思想相一致,A项正确;题干“顺其自然”与儒家思想不符,排除B;题干“顺其自然”与墨家思想不符,排除C;题干“顺其自然”与法家思想不符,排除D。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失其度矣”和“僭越”“ 这违反了“周公之典”都可以看出孔子是反对违反周礼的,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的,A和B正确。春秋晚期是社会转型时期,孔子还在维护捍卫周礼,不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保守主义倾向,C正确。D项错误,孔子维护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董仲舒从“王”字入手,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A项符合题意,正确;“天人感应”意指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仁政”,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教化”,排除D。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名师点睛】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掌握。(1)儒家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后经发展,从哲学的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即程朱理学。(3)后来再由陆王心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比君更加重要,因而不能够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排除A;“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不符合题意,排除B;“知行合一”论是陆王心学王阳明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君权神授”论给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披上了合法外衣,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名师点睛】关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理论上“天人感应”: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2)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世,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通过祥瑞和灾异予以褒奖或谴责;(3)伦理上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认为君臣、父子、夫妻的等级差别出于天的安排,并将仁、义、礼、智、信(五常)视作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后人习称“三纲五常”;(4)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5B【解析】试题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市民文化的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撇开旧注,自抒新意”、“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起,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等一系列探究“理”的方法,培养了文人的思辨精神,故B项正确;民族矛盾,与材料无明显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宋代学者怀疑精神与自抒新意,而不是儒学复兴,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代儒学宋代教育6C 【解析】试题分析: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揭示元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7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 “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8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A。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智者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性,以人为本,从而往往会造成人人私欲泛滥,甚至会造成道德败坏,所以,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揭示的是经济方面,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项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实际上与“人是万物的尺度”背离,排除。故选D。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10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豆子抓阄”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是一种抽签选举的直接民主,而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可知苏格拉底对于这种直接民主是反对的态度,因这种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会导致素质不同的人享有同等国家管理权,国家权力被滥用或误用。因此,正确选项是A。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么高贵的理性!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以看出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神地位;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社会;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自然。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精神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但他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反对封建神权、教权的政治运动,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对天主教会进行了改革;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说法不准确,直接排除。故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概况及认识 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这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属于误选项,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思想,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题干信息体现不了“人民主权”,排除B;题干信息体现不了“天赋人权”,排除C。故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1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和对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三大定律”,不难发现叙述的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再根据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以该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故C项正确,BD项排除;A项是孟德斯鸠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1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卢梭的主张可知,社会秩序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推翻现存的封建制度,构建一个符合理性的社会秩序,进而才能维护普遍的人权。综合上述分析判断,本题应选B项,不选ACD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宋代正因为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使得士大夫私藏图书极为丰富,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印刷术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是楚辞,节选自屈原的离骚,是唐诗代表作,作者杜牧,是元曲的马致远代表作,是宋词,李清照的代表作,以时间为序排列应该是,故答案选A。BCD排序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体裁【名师点睛】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鸢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表明诗人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故选A项。BD两项和题意无关,不选BD两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材料描述不符,不选C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人画19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可知,经典力学产生后,人们把所有不能解释的现象都归结到,经典力学上,这一做法是不科学的,可见A说法正确。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20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进化论的意义,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进化论21A【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材料所述的火车是工业革命成果,二是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是更加遵守、珍惜时间了。上述情况表明人们的出行、日常生活、工作都与以前不同了,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人们的时间概念的改变,不是技术创新,不选B项。题干没有显示转化为生产力,不选C项。题意没有涉及生活的质量,不选D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发明的影响2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1997年.美国失业率.降.经济增长率.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可知此现象由克林顿推行“新经济”所致,故本题应选C项;A项开始于1991年苏联的解体、B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出现后,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96年”、“1997年”,故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现象,故D项的表述错误。23B【解析】试题分析: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说的是封建思想伦理的作用,明显不符合题意;项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体现的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的宣传,明显具有落后性;故选B。项分别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近代化。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近代化理念【名师点睛】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层次的推进,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还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维新变法思想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虽然没有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但是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对于开阔眼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参政热情,仍然有深远的影响。24D【解析】试题分析:项是20世纪初宣传的革命思想;项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项是进化论的思想,属于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潮。因此按顺序应该是,故选D。考点:西学东渐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但是在一战之后,人们对西方的制度、思想等重新进行了反思。社会上出现了进行革命、进行分本社会变革的声音。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2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阶层都在探求救国道路,各种思潮的传入,正反映了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根据材料“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只表明各种思潮兴起,这种状况同时表明当时中国人还在探索适合救国的思想,不选A项。各种思潮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信仰杂乱,不选C项。材料是在说明各种力量导致各种思潮兴起,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的作用,不选D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背景26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体现的是借孔子之名,进行维新变法”,李贽并未提出改革,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没有提出改革,故B项错误;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之名进行改革,故C项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是为了称帝,故D项错误。27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销量很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选B项。A项中“开始”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不选A项。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统治这下,且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C项。D项普遍的说法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不选D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宣言2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禆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材料主旨体现出陈独秀主张“要有益于现实生活”,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项“彻底颠覆”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明显背离,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中国儒学文化,排除D。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概况及认识 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错误,材料中列举的三个例子中人物的主张各不相同,所以排除A项。B项内容符合孙传芳的主张,东三省有人不一定是军阀,所以排除B项。D项内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孙传芳标榜的“三爱”、东三省人主张的三权都与“三民主义”内容无关。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名师点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30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反帝的要求,故排除A项;B项中“发展”、C项中“反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独占.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独占.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了孙中山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的思想。故本题应选D项。31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是指19世纪末到1920年。AB两项表述正确,由君主立宪的道路到民主共和的道路,最后选择了走俄国人的路;C项表述是从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的体现。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3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理论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分析、认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邓小平主张“走出国门,推行对外开放”,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中国外交政策,排除A;B项与题干“借鉴、学习外国经验”主旨不符,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市场经济”,排除C。故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概况及认识 33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可知此应为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故本题应选A项。3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的主要体现。故选C。 A项是邓小平理论;B项是三个代表的内容,体现不了继承;D项是邓小平理论内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意义3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选攻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杂交水稻3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双百”方针的提出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文艺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故B项正确;A是1957年;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文艺方针双百方针【名师点睛】现代中国的教育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2)两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3)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片混乱;新时期蓬勃发展。(4)四项决策:恢复高考、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义务教育。3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的复兴。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主持下,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与题干所述的时间、情景相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B项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底召开,C项排除;“三个面向”出现于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D项排除。3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20世纪中期”“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反映的是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故B项正确;A项18世纪;C项是19世纪;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文学39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流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世纪初”、“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知此应为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故排除均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B、C、D三项,选择A项。40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看了这些戏,我们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戏剧的剧情虽荒诞不经,但寓意深远,现代主义文学往往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焦虑,体现了现实与传统相互冲突驱使下的精神探索,故正确,故D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发端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不能反映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故错误,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现代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