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9648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太原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太原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原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B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C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2 . 对下列各项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很想知道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了。(加点的词都是代词)B掌握一种语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运用暗喻手法)C明天我将登门拜访你,请在家恭候。(表述得体)D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获益匪浅。(没有语病)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祷告(do)宽恕(sh)怦怦(png)B贮满(ch)供给(j)劫掠(ji)C卓越(zhu)潜行(qin)潺潺(chn)D酝酿 (yn ning)人才济济(j)繁弦(xin)急管4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为了支援灾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钱。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C听了王军的讲述,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骗局。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二、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人生还。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二)长征路上,我们都是奋进者(盛玉雷)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本报评论员随队出发,深入长征沿线进行报道评论。本版开设“现场评论我在长征路上”栏目,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段壮丽史诗,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凝聚新时代新长征的磅礴力量。长征大桥、渡江大道、长征广场、红军大道走在江西于都街头,这样的地名特别多。醒目的路标,也是历史的坐标。目之所及,既让人看清了脚下的路,也启发人们去追寻那条峥嵘的路、光辉的路、伟大的路。85年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夜渡于都河,开启了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于都,号召全党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踏寻足迹,回望初心,数百名媒体记者重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一位老报人令年轻同行们动容。他叫罗开富,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沿红军长征原路徒步采访,用双脚丈量距离,用纸笔还原长征全貌。这位前辈讲述的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第一天走下来,脚上就磨出血泡,到了第三天,袜子和血泡粘连在一起脱不下来。”忆往昔,无数红军战士正是以血肉之躯,完成了这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几天走下来,所见所闻让我们对长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长征很远,因为_;长征离我们又很近,因为_。在万里长征的砥砺前行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根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长征是伟大的,也是具体的。对99岁的烈士遗孀段桂秀老人来说,长征是一场等待,用尽一生盼着丈夫兑现“我们一定会胜利回来”的诺言;对96岁的红军后代李观福老人而言,长征是一次告别,那时才七八岁的他还来不及与父亲多说几句话;对段德彰将军的侄孙段绍发来说,长征是一种感召,他有义务有动力让更多人晓得那些“发生过的事情”。重温长征史诗,讲好长征故事,长征就将记忆永存,长征精神就将薪火不灭。长征是艰苦的,也是顽强的。绝处逢生,凭的是什么?革命胜利,靠的是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可以说,长征是信仰的胜利,也是精神的奇迹。正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让红军渡过了湘江、乌江、大渡河,攻克了娄山关、腊子口,越过了雪山草地理想信念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只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把艰难险阻通通抛在身后。长征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一位村干部说,“当年红军走过的小道,现在已经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大路了”。站在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过去,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眺望远方,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进正当时。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继续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就在段桂秀老人家中的一面墙上,挂着丈夫王金长的烈士证,正下方贴满了两个曾孙女在学校的优秀奖状。仿佛时空的交汇,几代人都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前后守望、互相砥砺。这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也是红色基因的延续。追寻革命先辈开辟的路,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都在长征,我们都是奋进者。节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三)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内容梳理5 . 观察图片,判断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BCD6 . 结合材料一内容,试概括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哪些困难?内容理解7 . 材料二中,作者说“长征很远”,又说“长征离我们又很近”,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请在相应的横线处填写内容。8 . 阅读材料三七律长征,完成下列任务。(1)“金沙水拍云崖暖”写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暖”字写出了红军战士取得战斗胜利后的_;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寒”字写出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过程的_。(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一篇,埃德加斯诺以这首七律长征结尾的用意是_9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内容拓展10 .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后,作为记者的你将要以某位红军战士为视角,用第三人称写一篇人物传记片段。要求:结合第1题中的五张图,选取二个特定场景;捕捉经典“镜头”,抓取人物当时的细节描写。100字左右,语言要得体。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身处沟渠,无碍仰望星空最近,一个叫雷海为的外卖小哥刷屏了,因为他的另一个令人惊叹的身份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尊严和光芒。诗词对于雷海为来说,不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而是丰润人生的业余爱好,所以他才有一种独有的淡定、诗意的旷达。与其说雷海为的成功是梦想的召唤,倒不如说是坚持和热爱的力量。明朝文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雷海为就是这样深情的人,是诗歌这一终生爱好赋予了他深情。他说,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将山川湖海藏于心中。读诗背诗于他来说,是一种纯粹的热爱,“背一首,就开心;一天没背,就觉得少了什么”。因此,它才可以成为快乐之源,涵养自己的人生,“将山川湖海藏于心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雷海为强就强在他的“无欲”上他不怕输,大不了接着送快递,“他就是天龙八部里那种扫地僧,他根本就不管江湖中的事,但是他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英雄不问出处。身有残疾的余秀华创作的诗歌打动很多读者,还有校园保安考取硕士研究生步入名校殿堂,等等。他们给了那些生活在浑浑噩噩中的人一个警醒平凡和困顿不是浑噩生活的理由,平凡的人也会发光。有许多坚持和热爱无关职业、财富、出身,却有关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厚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终归于平凡。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从时代的变化中看懂生命的永恒,从而更加热爱平凡的生活,这比拥有梦想、实现梦想之类更为现实,也更为迫切。雷海为是通过诗词,展现了自己平凡人的不凡魅力,这样的东西,我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王尔德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愿你我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做那个时时不忘仰望星空的人。11 .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2 . 请概述第段的论证思路。13 . 第段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其实每个英雄都有“来路”,能否结合全文,谈谈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课外阅读洁净之莲张佐香莲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情影,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越心。一湾碧水澹澹,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淋。(A)那水的绿啦,绿得蓬勤,绿得纯正,绿得深迷,绿得温柔,绿得恬推、绿得醉人,绿锦缎似的术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事如盖。碧波有幸,能照它的影;鱼儿有幸,能吻它的足。莲与碧水结下不解之缘,涟漪了整个夏季。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其间,有一支支或白或粉或嫣红的花,在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隐现。莲的身上不曾沾染一星尘埃,瘦长的腰身烤烤熔婷,在风中故摆,韵致绝住,红莲穿破碧波,等着炽烈的火焰,通出明丽的色调。白莲冰肌玉肤,素巾编袂,一派清远的风度。每米莲花都仰着脸,专注而矜持,每张脸都不重复。偶尔微风拜访,举起一张张阔大圆滑的绿叶,漾起无边的清凉。莲的芬芳,香气盘桓,久久不肯逸去。那摇曳着交叠的红、白、绿,荡漾起袅象的更加动人魂魄的娇媚,染满我的心壁。我尤爱月光下的白莲,我疑心那白荷的峻洁品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B)我仿佛看见蓝就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级。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莲也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透露洁净清爽之意。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王维有“莲动下渔舟”的闲适情怀,李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审美雅趣.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莲的清香,诠释了莲的品格与精神。垂暮之年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把清淡素雅的莲作为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用颜料把莲塘上众多的瞬间和形象永久地凝固在画布上。终于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混点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亘古与莲相伴。莲的精魂,如一帧写意水墨画,在馥郁的莲的气息中,我渐静、渐净,心扉突然洞开,心渐渐空出来。它以菩提树的身影摇曳出我心中的清凉,它似晨钟幕鼓,击出清风竹韵;他似圣洁之水,涤净尘间的污浊。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得见心灵的纯正,被统正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拥有莲的慧心,做洁净的人。14 . 文章“洁净之莲”中莲的“洁净”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具体说明A15 . 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6 . 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A17 .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开出“洁净之莲”?(写出两点即可)三、句子默写18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游山西村中表现春日山村景象热闹、乡风淳朴的诗句是:_,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乙)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19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将要)B杂然相许(赞同)C河曲智叟亡以应(丢失)D飞来山上千寻塔(古代长度单位)20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操蛇之神闻之D不畏浮云遮望眼21 . 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B操蛇之神闻之C跳往助之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2 .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23 .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4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且焉置土石(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5 . 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五、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6 . 诗歌首联“_”和“_”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7 . 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B诗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唯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选自战国策.西周策)28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亭不拔雍氏而去拔:攻取B寡人请以国听听:服从,照办C何为与高都与:和D韩氏罢于兵罢:通“疲”,累。29 .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秦国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A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B秦闻之必大怒/面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C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D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贺得充周也30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苏代向周君表明自己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兵求粮并且献出高都。B楚将昭应曾说一月便能夺取韩国的雍氏,现在包围雍氏五月不能攻下。C韩国相国听信了苏代的言辞,将高都献给西周。D苏代认为如今韩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31 .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票于周,此告楚(是韩国)病也。七、作文32 . 作文一块墓碑是岁月留给烈士的礼物,一封家书是远方亲人送达的礼物,一次哭泣的经历是生活馈赠的礼物;无论欢喜无论悲,无论困境还是顺境,只要你用一颗真心去发现去感悟,你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最好的礼物。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