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7《曹刿论战》学案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917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7《曹刿论战》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7《曹刿论战》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7《曹刿论战》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会翻译全文,能背诵课文。 2.认识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归纳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学法指导结合课文注释和字词典,解决重点字词。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自主学习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2.长勺之战背景:春秋初期,齐、鲁两个大国为了争霸时有冲突。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桓公不听管仲先修内政待机而动的劝阻,再次兴兵攻鲁。鲁庄公决心应战。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4.给加点字注音。曹刿( ) 又何间( )焉 肉食者鄙( )弗( )敢专也 小惠未遍( ) 小信未孚( )公与之乘( ) 下视其辙( ) 登轼( )而望之遂( )逐齐师 夫( )战 彼竭( )我盈望其旗靡( )5.解释加点词语。齐师伐我 ( ) 肉食者鄙( ) 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 ( ) 神弗福也( ) 小大之狱( )必以情 ( ) 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公将鼓之 ( ) 遂逐齐师( )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 ) 再而衰 ( ) 6.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故:故逐之( ) 公问其故( )从:民弗从也( ) 战则请从( )夫:夫战( ) 其夫呓语( )之:肉食者谋之( ) 忠之属也( ) 公将驰之( )其:公问其故( ) 吾视其辙乱( ) 其乡人曰( )以:何以战( ) 必以情( ) 必以分人( )8.翻译下列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战于长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堂短剧。要注意表演时说话的节奏、语调、表情等。探究二:同桌分角色朗读全文,说说曹刿是如何论战的? 探究三:你能归纳出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么? 探究四:小组合作探究,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我的收获:根据课文填空: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的 , 说明必须 ,运用正确的 ,并掌握 ,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第二课时探究一:人物形象探究1.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2.课文中的哪个字最能表现鲁庄公的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 探究二:写法探究1.综观全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2.“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够删去?(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我的收获1.学习了本文,你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是如何评价的?请以“我喜欢曹刿_ _,因为_ 。”和“我喜欢(不喜欢)鲁庄公_ _ ,因为_ 。”的句式说一说。2.“读人省身”“读史明智”,品评曹刿、鲁庄公后,你读课文又有些什么心得呢?请以“读曹刿论战一文,我懂得了_ 。”的句式说一说。27.曹刿论战自主学习1.编年 左丘明4.gu jin b f bin f chng zh sh su f ji m5.攻打 鄙陋,目光短浅 虚夸,谎报 使人信服 赐福,保佑 案件 实情 一类的(事情) 凭借 击鼓 追赶,追击 原因 振作 第二次 6.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间:参与 隔开,不连接 狱:案件,官司 监牢 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轻视,看不起7.故:所以 缘故,原因 从:听从 跟随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丈夫之: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助词,无实意 其:这样,如此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以:凭借 按照 把8.略 9.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2段:叙述长勺之战的过程;第3段:写曹刿论述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第一课时探究二战前,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战后,曹刿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在“彼竭我盈”时进行反击,在“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探究三百姓支持,上下同心:鲁庄公在施政方面,一切诉讼案件,都能据实情去处理,务求判决公平,他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国家一旦有事,人民会全力支持他,奋力对抗外敌。礼贤下士,善用人才:庄公不嫌曹刿身分低微,与他讨论作战凭借的条件,并允许他随军出战,作战时更听从他的意见,让他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结果击败齐军。战略运用,巧妙恰当: 善用战术,敌疲我打曹刿深知士气是作战时决定胜负的关键,当齐军击鼓进攻时,鲁军按兵不动,保存士气;直到齐军三鼓,士气竭尽,鲁军便把握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一鼓作气,击退齐军。善审敌情,提防伏兵曹刿明白兵不厌诈的道理,齐军败走时,他制止鲁军立即追击,以提防敌军诈败,埋有伏兵,直到他看见齐军辙乱旗靡,才决定追击,结果大获全胜。探究四左传这一本书集中反应了春秋以来日益兴起的民本思想。后来成为了儒家政治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孟子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也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将其说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语亦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以民为本的思想。当堂检测:取信于民 长勺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远见卓识 杰出才能 取信于民 战略战术 战机第二课时探究一1.“远谋”最能概括曹刿的特点。 他的性格特点:(1)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2)军事上:机敏持重 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总而言之,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能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忠心爱国的臣民。2.“鄙”最能表现庄公的形象。表现在:“齐师伐我”鲁庄公在没有准备下就将迎战在“曹刿请见”问及作战条件时,庄公把希望寄托在大官和神灵的身上战中他不观战况,不解敌情就要进攻战胜后却不知原因鲁庄公是一个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的平庸的国君。他目光短浅,激躁冒进,不懂行军作战;但能知人善用,勤政爱民,不耻下问,取长补短,因此不失为一个明君。探究二1.a.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作铺垫;b.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 “远谋”二字成为全文的文眼.线索。2.不能删。这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再次表明鲁庄公“肉食者鄙”。3.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我的收获1.例如:我喜欢曹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因为他不认为战争只是“肉食者”的事,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喜欢鲁庄公能知人善用,因为他能大胆任用人才。2.例如:我读曹刿论战一文,我懂得了爱国的责任感、毛遂自荐的勇气、镇定自信的风度、稳重细心的作风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