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_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295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_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_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_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基础夯实1.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A.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基本摆脱了外来经济的控制C.实业救国不能改变中国现状D.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解析:由火柴商标上的“救国”“富强”“中华民国利兴公司”等信息,可知A项正确。答案:A2.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推动国内贸易的发展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便利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答案:B3.导学号52440021周学熙在出任北洋军阀政府财政总长期间,开始逐步有计划地实施他的实业政策,积极贯彻“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的财政方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十分重视“棉花的改良、增产”和“纺织业的保护和奖励”。周学熙的这些措施()A.促进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彻底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促进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繁荣解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达到真正的经济繁荣,因此可知B、C、D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4.下图为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发展变化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运动的有力推动答案:A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A.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C.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D.商人投资规模缩小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纺织业的衰落。材料中有“外纱复纷至沓来”的信息,说明B项正确。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外纱复纷至沓来”,挤占了中国棉纱市场,这说明世界棉纺织业并未萎缩,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官僚资本方面的信息,C项排除。“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的信息说明D项错误。答案:B6.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逐渐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抵羊”及“抵制洋货”可知,这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7.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产品共获得1 211项奖,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参加的历届博览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中国产品在这次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B.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C.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答案:A8.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解析:材料只提供了中部、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故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故选D项。答案:D9.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开始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但到了1949年5月却出现了“粒米值百元”的现象。右图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国统区的反战宣传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哪一方面的困境()A.帝国主义的搜刮B.封建势力的勒索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的变相掠夺D.官僚资本的压榨解析:正确解读漫画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片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印证了C项正确。答案:C10.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解析:19131936年是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是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在解放战争以后才开始崩溃,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初期, 世界性经济危机正在蔓延,法西斯势力猖狂,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却得到了发展,因此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能力提升11.导学号52440022(2016湖南株洲一模)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说明已经突破传统技术,故A项错误;采用的电力机不一定是中国生产的,无法反映苏州重工业领先轻工业,故B项错误;电力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反映中国的丝织业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丝织业动力的改变,不能表明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故D项错误。答案:C12.19001920年,中国农业、手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6%,近代工业只占14%。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传统产业占92.16%。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B.近代工业发展迅速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中国资本主义缺乏发展空间解析: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初,尽管中国新式工业有所发展,但农业、手工业产值仍占较大比重,即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3.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7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7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1941年、1942年和1943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7省开办工厂的速度并非逐年递增,1942年和1944年就有所减少,故A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故C项错误;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而不仅仅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B14.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A项错误;B、D两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项正确。答案:C15.导学号52440023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解析:第一次低谷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第二次低谷是因为发生了抗日战争,国土迅速流失,工业发达地区沦陷,剩余工厂亦纷纷转为军用,支持抗战,工业体系被破坏。所以两次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B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16.合理的经济结构,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材料二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影响”主要回答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和对西方的积极影响。第(2)问,要联系教材中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等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特点”可直接从图中得出。参考答案:(1)表现:中国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鼓励商业发展,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其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加快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现象: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 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 600多万两。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 500里铁路等特权。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问津,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设厂增多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提供的有关数字可以明显看出,我国进口数额减少,出口数额上升。第(2)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回答。第(3)问,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是日美加剧对华经济侵略,至于说明的问题,要上升到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高度进行思考。第(4)问,要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去思考。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进口数额减少,出口数额增加,入超的现象大为改变。(2)辛亥革命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市场需求的刺激。(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经济掠夺。说明力量较弱的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