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06825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石家庄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对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之教”创立于战国,在西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B“中国之政”由秦始皇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奠定基础C“中国之境”在汉武帝时北击匈奴,安定边疆而奠定基本版图D“中国之教”为“中国之政”和“中国之境”打下了坚实基础2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减轻刑罚C兴修水利,奖励耕织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 . 有一部穿越古代的影视剧说汉武帝使用上了微信!据此推测,在汉武帝的朋友圈中,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A司马迁晒出撰写的史记B司马光晒出撰写的资治通鉴C张骞晒出拜别汉武大帝出使西域的场景D董仲舒晒出太学中五经的图片4 .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与它的建造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周平王东迁洛阳B曹丕定都洛阳建立魏国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刘秀定都洛阳5 .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韩赵魏B齐楚燕C秦赵魏D楚韩魏6 . 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A尧舜时禅让制B夏朝的世袭制C西周的分封制D商朝的盘庚迁都7 . 小明同学搜集以下图片,进行主题研究性学习,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8 . 下列制度中,不属西周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9 . 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时代代表人物A战国孔子、屈原B唐朝李白、白居易C宋元苏轼、关汉卿D明清吴承恩、曹雪芹A. A B. B C. C D. D10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安徽境内。小明要去寻访历史遗迹,他应去的地点是( )A陈B巨鹿C大泽乡D渔阳11 .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蔡伦 改进造纸术B华佗伤寒杂病论C张角 太平道D张陵 五斗米道12 .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B主父偃C蔡伦D李斯13 .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B北方农民大批南迁C军事上的需要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14 . 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D建立丞相制15 . 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B晋国C吴国D越国16 . 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铁制工具应用农业生产领域最早开始于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7 . 西汉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大一统”的局面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8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A齐桓公B秦孝公C李冰D商鞅19 . 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这种局面得益于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ABCD20 . 夏商两代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A加强国防充实武备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21 . 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A楚国B秦国C齐国D魏国22 . “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A孙权与刘备B诸葛亮与刘备C曹操与诸葛亮D刘备与曹操23 .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应是他生活在北朝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思想A张仲景B贾思勰C祖冲之D王羲之24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出土于殷墟的是( )ABCD25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材料中包含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为统一度量衡统一服饰统一车轨统一文字ABCD26 .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孙中山也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这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A汉武帝B禹C秦始皇D黄帝27 .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的过程,正确的是A金文-甲骨文一篆书-楷书-隶书B甲骨文一篆书-隶书-楷书-金文C金文-甲骨文-隶书一篆书-楷书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28 . 我们的祖先很早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我们称之为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9 .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巨鹿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外戚与宦官专权导致秦朝灭亡C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D文景之治是西汉经济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30 .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B曹丕定都洛阳C刘备在成都称帝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二、综合题31 . 历史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认真思索的心,就能探索清楚历史的脉搏。请大家一起跟着下面的问题,来感受历史。任务一(图片呈现,辨析历史材料)(1)依据下表提示,将上述图片的序号填入表格中适当的位置。类别历史遗物历史遗址远古传说(2)将上述图片材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任务二(文本研读,关注古老文字)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到目前为止共出土了15万余片。它们是研究商用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5000余个。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刻画符号的基础上,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笔画结构不仪已经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3)你从材料中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任务三(情景再现,了解远古人类)1929年发现这种古人类的头盖骨化石。其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4)材料所述与哪种原始人吻合?他们生活在哪个石器时代?这一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任务四(构建联系,解读古代制度)(5)根据如框词语提供的信息,以“制度管理”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用示意图把该古代制度形象地展示出来。32 . 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为政(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属于那个学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2)图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结合材料二,指出他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材料三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四中的“臣”是谁?他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从此以后居于主导地位是什么学说?33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 经济篇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1)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哪一遗址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探究二 制度篇材料二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2)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探究三 改革篇材料三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之法“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3)材料中的“他”是谁?秦孝公何时任用“他”变法? (4)请回答此次变法的意义。(5)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综合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