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命题组二组样卷语文试题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1020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命题组二组样卷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命题组二组样卷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命题组二组样卷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中考命题组二组样卷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能自拔。B由于富春江流域航标设置年代较早,且受水流反复冲刷,使航道发生变化,目前这个问题已高度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C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D二泉印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手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2 . 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3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顿时慷慨淋漓地下起了一场大雨。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C雾霾肆虐,扑朔迷离的足球场让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足球赛。D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二、字词书写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翻开岁月的扉页,回首走过的路程,那日渐远离的过去,留给我们许多清淅的记忆:春的柔情,夏的奔腾,秋的充实,冬的庄重。年轻而渴求的心承载着我们的责任与梦想,驱使我们以自信且坚实的脚步去踏响今天的弦律。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路程:_承载:_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_改为_改为_三、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有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虔诚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物理学理论因此停滞了几十年。而25岁的爱因斯坦不以人蔽己,他赞赏普朗克的假设并向纵深探索研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甲】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所以,只有具有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认识的对错, 。罗蒙洛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乙】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了比前人更高的成就。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具有“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5 .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B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C“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巨大作用。D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6 . 根据选文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两项分别填入【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识论从批判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将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北魏文人李谧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荀子也曾在劝学中说:“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ABCD7 . 根据文章,在文章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_。_。阅读下文,回答小题。感悟春天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的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_人性,_浮生,_世事,_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说面对春日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满是无奈的话,那么现代的哲人桑塔亚那面对春日的行为,则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王观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8 . 第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为:_ _。A感叹B感谢C感召D感受9 . 第段中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10 . 第段中“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写得太悲凉,其实,流水和落花没有带走春天的美丽。请运用你知道的诗句对此句予以反驳。11 . 联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四、句子默写12 . (1)昨夜江边春水生,_。(观书有感(其二)(2)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_,雪尽马蹄轻。(观猎)(4)六十而耳顺,_,_。(孔孟论学)(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醉翁亭记)五、对比阅读(甲)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有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子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丧。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乙)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韩非子注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文贞”。上:指唐太宗李世民。第:住宅。中:指宫廷。谒:禀告。婴:即晏婴,又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烦且:骏马名。驺(zu)子韩枢:驺子,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韩枢,善于驾车的人。13 . 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1)非亡者之志 _(2)寻向所志_(3)传骑又至_(4)虽有至道_14 . 请根据古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给“景公遽起”的“遽”选择最准确的义项( )A传递信息的快速马年B迅速C惶恐D就15 . 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16 . 根据上面两则故事,以下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魏徽生病后,唐太宗派使臣送药频繁,并派专员随报病情。B微徽死后,他的妻子拒绝了隆重的陪葬仪式,简化了葬礼。C两次飞骑传报晏婴病危,齐景公有点六神无主,手忙脚乱。D晏婴病情严重,景公即使有良马烦且,善驾韩枢也来不及。17 . 反复往往能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下面两句中的加点字都有此效果,也体现了人物的共同特点,请结合两句简要分析。(1)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2)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8 . 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抒发内心的愤郁之情。B“中原北望气如山”意即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C“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意即不认为自己是这种人物。D“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19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称赞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的诗风相近。七、名著阅读20 . 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可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_,_”(2)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的“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是指农历_日。(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上面文段选自_写的_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我后面小题。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前言:大数据代的来临,为我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材料一)画(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材料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材料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改,不世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21 . (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22 .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23 . 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九、作文24 . 命题作文: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朋友的鼓励、他人的关爱、自然的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500字以上。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