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0774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 (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 (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 (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普宁一中高三级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24.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相克)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它用以弥补政权更替中自然证据的不足。根据下图,推断秦、汉两朝的德性应是夏A.火德、土德 B.金德、火德 C.水德、土德 D.土德、木德25.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D.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2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 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27.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据此分析叶适A. 主张万物皆理 B反对空谈性理C提倡经世致用 D. 否定格物致知28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29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0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1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A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准备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成果 D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32“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 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 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33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C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D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34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1948年68%66%29%33%1952年29%29%15%11%A经互会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柏林危机的爆发35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 B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 C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9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10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运动,它包含了对民族的理性认知,也蕴含了巨大的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它往往从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和利益出发,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排斥或否定其他民族的利益。因此民族主义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理性情感,而另一方面它的非理性即自私、狭隘、利己和排他性却盘根错节于民族主义的肌体。这种二律背反,使得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中的演变中始终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有为“请断发易服”与中华民国政府“剪辫法令”的目的差别。(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说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意义。(10分) 高三级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2425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BCADCADDAB40(25分)(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9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3)本问为相对开放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参考如下: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如果学生回答“西方近代医学传人中国对中国传统医学形成挑战”等亦可同等给分)。(3分) 内容:中西医学理论、方法的不同;主要是医术、医政的争论。(4分) 影响: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3分)41、【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示例一: 论点:民族主义具有理性情感的表达。(2分)论证:在西方,民族主义产生初期,在各国反封建、反教会,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英、法、意等国的建立。(4分)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中国民众逐渐觉醒。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分)结论:民族主义在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分)参考示例二:论点:民族主义具有排它性(2分)论证:民族主义极易滋生偏执的民族利己情绪。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利用人民的的民族情绪,走上了对外族人民的征服之路,给法国和欧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4分)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民族主义非理性的体现。一战前德法矛盾的激化尖锐与德国逐渐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密不可分。二战前,希特勒把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结合起来,发展成法西斯主义,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结论: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蕴藏着自私、狭隘、排他等非理性的表达。(2分)示例三: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2分)一方面,民族主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出现,国际格局初具雏形;二战后,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众多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另一方面,欧美列强参与争夺世界霸权,发动帝国主义战争,这种由民族主义催生的民族利己情绪,给人类和国际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世纪90年代再度兴起的民族主义,其狭隘性往往导致民族的分离并伴随暴力冲突,在当前国际格局的演变中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4分)所以,民族主义的双重性决定了民族主义既是维护国际体系稳定的规范性因素,又是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裂变因素。(2分)45(15分)(1)康有为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提供条件。(3分) 民国政府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或清除满清统治的影响。(2分) (2)因素:政治改革的促进;进步政府的推动;西学东渐的影响等。(4分,答两点即可) 意义: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改造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