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055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老子 (共5题;共15分)1. (3分)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其思想精华的是( )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 (3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阐释了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 ) A . 老子B . 庄子C . 孔子D . 孟子3. (3分)成绩好不必骄傲,成绩差不必气馁,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包含这种辩证法( )A . 孔子B . 老子C . 孟子D . 墨子4. (3分)李萌萌同学在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讲道理,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 ) A . 孔子B . 老子C . 墨子D . 韩非子5. (3分)下列思想主张不是孔子提出的是( ) A . “仁者爱人”B . 以德治国C . “有教无类”D . “无为而治”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共5题;共15分)6. (3分)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B . 温故知新C . 有教无类D . 仁者爱人7. (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子”指的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A . 老子B . 孔子C . 孟子D . 韩非8. (3分)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 A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B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9. (3分)在古今社会,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行为是( ) A . 以强凌弱B . 乐于助人C . 以大欺小D . 杀富济贫10. (3分)2018年6月9日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在祝酒辞中说,“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仁者爱人,仁爱之心,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仁爱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其中是指( ) A . 儒家B . 墨家C . 兵家D . 法家三、 百家争鸣 (共5题;共15分)11. (3分)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单位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之中早在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A . 老子B . 墨子C . 孙武D . 韩非子12. (3分)“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B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C .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D .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13. (3分)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乙B . 丙C . 甲、乙D . 甲、丙14. (3分)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 . 百家争鸣B . 焚书坑儒C . 独尊儒术D . 崇儒尚佛15. (3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法治的思想起源于古代的( ) A . 老子B . 孔子C . 孟子D . 韩非子四、 材料探究 (共2题;共55分)16. (18分)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 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请回答:(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17. (3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苛政猛于虎。”“仁”就是要爱人,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扰民,要“无为而治。”材料三:治国须“严刑峻法”。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是谁的主张?(2)你认为治理国家应施行“仁政”还是“法治”?为什么?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老子 (共5题;共15分)1-1、2-1、3-1、4-1、5-1、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共5题;共15分)6-1、7-1、8-1、9-1、10-1、三、 百家争鸣 (共5题;共15分)11-1、12-1、13-1、14-1、15-1、四、 材料探究 (共2题;共55分)16-1、16-2、16-3、17-1、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