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后训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299248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后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后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后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训练与检测(三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2016广东七校联考)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强调“礼仪”“法”结合治国,这与荀子的“礼法兼施”思想一致,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海南卷)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答案:B3(2016四川资阳一诊)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可知该学派是法家学派,法家学派主张“事异则备变”和厉行赏罚,故B项正确。答案:B4(2016天津南开二模)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材料“主旨简约而容易掌握,事情少而成就大”,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5(2016江苏常州期末考试)孟子滕文公上中写道:“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漫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表明孟子认为()A实行仁政,要将田地分给农民B实行公平,要反对暴君和污吏C实行仁政,要厘清土地归属权D实行平等,要均等地分配谷禄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依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定从土地归属权开始。 选项C与之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广东广州荔湾调研)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C秦朝 D西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成为文官体系的统一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四川绵阳一诊)“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据材料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答案:A8(2016陕西第一次联考)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竭力济贫以安抚广大民众B政治的最高目标是仁政C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D实行变法奖励耕战解析:“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可以判断为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又因题干为“治国理念”,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未涉及。答案:C9(2016江西赣州联考)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材料体现了他“春秋大一统”思想,“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的,故C项正确。答案:C10(2016四川绵阳一诊)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可知孔丘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6江西鹰潭二模)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可见()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董仲舒提出民性有“善质”而“未善”,民之向善需要王者的教化,从而从人性之维为天子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其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6河北邯郸一模)“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6广东东莞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陈独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仁”和“礼”的含义;第三小问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理解“继承与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找出区别。第二小问应从两方面去看待。答案:(1)价值观: “仁”和“礼”。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 “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2)相同: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观点是错误的。14(2016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答案:(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2)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