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98604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竦峙(zh)澄清(chng)高邈(mio)人声鼎沸(dng)B蹒跚(pn)怅然(zhng)称职(chn)随声附和(h)C着落(zhu)贮蓄(ch)倜傥(t tng)参差不齐(cn c)D热忱(chn)惩戒(chng )狭隘(i)杞人忧天(q)2 .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蜡染是贵州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也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由杨正华的蜡染厂生产的蜡染工艺品与苗族文化融为一体,_。A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B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C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D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3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炫耀俯冲大相径廷惊慌失措B惩戒怂恿畏罪潜逃篷篷勃勃C决别烂漫花团晶簇油然而生D庇护缥缈漠不关心人声鼎沸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地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 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4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 选文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6 .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7 . 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8 . 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胡同文化汪曾祺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文化是一种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北京人只要有窝头,就够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选自人间有味有删改,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9 . 根据文章内容,第2段可以填入最恰当的词是_。10 . 胡同中的北京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11 . 赏析下列语句。(1)“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加点的词应当如何理解?(2)请从语言修辞的角度对“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加以赏析。12 . 请结合课文昆明的雨,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相似之处?三、句子默写13 . 根据提示填空: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争渡,争渡,_。(李清照如梦令)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4 . 下面对野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是一首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B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C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颌联运用动态描写,颈联运用静态描写,描写恬淡自然的田园风光,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表达诗人内心的彷徨、孤独和苦闷。1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空谷传响三峡B万钟于我何加焉/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C蹴尔而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具有鱼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牧入驱犊返_长歌怀采薇_仿佛若有光_死亦我所恶_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8 . 乙文中面对当时的社会,陶渊明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19 . 丙文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五、诗歌鉴赏古诗阅读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营营:往来劳碌。20 .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该词的词牌名为“临江仙”,“夜归临皋”是该词的题目,按照字数分类,它属于长调。B“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C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D“夜阑风静縠纹平”,以江面的平静反衬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写出词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E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在情感上,该词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属于豪放词。21 .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22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_,如收在康熙字典里的汉字就达47000多个。汉字的文化底蕴丰富,如汉字与年号、谥号、庙号,汉字与姓、氏、名、字,汉字与避讳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汉字和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也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书法和篆刻,_,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七、名著阅读23 .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相关题目。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言讫,堕泪如雨。(1)这段文字节选自水浒传,选段中的兄弟是指,绰号是。(2)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宋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水浒传中还有类似选文中宋江这样愚忠的人,其中最典型的有两人,他们在宋江死后殉葬,吊死在宋江墓前,以死伴随宋江左右,请说出其中一个人,并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八、综合性学习24 .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是人类传达感情、表示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方块汉字,形象生动,方圆有序,整齐划一,引人遐思。其奥妙、其优势,超过任何拼音文字也无法代替。因为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汉字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文化奇观,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可以说,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散发着静静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芬芳,都代表着无穷无尽的寓意,包含着现实的哲理,可谓是“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第处搭配不当,应将_改为_。第处句式杂糅,应改为_。第处成分残缺,应在_后添加_。第处语序不当,应将_调至_之前。九、作文25 . 请以我们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26 . 作文。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跌跌撞撞,哭哭笑笑,忙忙碌碌,看人生匆匆,我们留下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也许,在某一天,我们会让生活折磨的麻木不仁,但当我们走过了欢笑,泪水,孤独和彷徨之后,便会发现:还有一份永恒的注视,让我们回眸时感慨万千。要求:1以“在_的目光中,我渐渐长大”为题。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