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246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通史概讲 时空坐标 通史综述1 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2)后期:19191949年。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2 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确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4)两大任务: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了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3 内容主线(1)帝国主义侵华: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4)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清末“新政”。无产阶级:(略)。4 阶段分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注:按政府分: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国民政府(19271949)(2)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革与转型史实要点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阶段特征1 历史时期:18401895年。2 阶段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3 政治文明: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 物质文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5 精神文明: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6 社会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根本上改变,城乡、地域差别较大。解题探究(2012广东高考,节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饮冰室合集请回答:(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解题思路审材料关键词“清末”、“日常所用来自他国”说明工业产品对中国家庭手工业冲击较大,自然经济日渐瓦解。审设问方向中国手工业兴衰与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关联。答案(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其与所学进行联系。这里的“旧工业”显然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其衰落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法总结如何抓取“材料有效信息”(1)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材料有效信息。(2)注意每段材料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等信息)。(3)明确材料的主题及蕴藏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判断。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史实要点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选修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电话传入(1882);科举制度废除(1905)戊戌变法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列强“以华治华”门户开放中华民国与北洋军阀统治20世纪初到1919年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山装、剪辫;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孙中山阶段特征1 历史时期:18951919年。2 阶段特征: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 政治文明: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4 物质文明: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5 精神文明: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6 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解题探究(2013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三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请回答:(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解题思路审材料“妇女解放”“精神上”“身体上”“同等权利”,表明妇女平等观念有提高,但实际地位仍较低。明立意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社会转型。审设问“列举史实”结合所学;妇女地位依据材料。答案(3)史实: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地位: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列举即可;第二小问,注意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解读。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要点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选修中华民国与北洋军阀统治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山装、剪辫;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孙中山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新三民主义十年对峙1927193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长征、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中共七大、南京大屠杀、抗战胜利日军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19451949年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民族资本主义的萎缩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阶段特征1 历史时期:19191949年。2 阶段特征: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3 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 物质文明: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5 精神文明: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6 社会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解题探究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认为中国近代以来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今年2009年,向前推近30年是1979年,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要实现富国强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请回答:(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这在当时思想观念领域有何体现?(2)1889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什么?这一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千年之大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的揭幕人,为什么?(3)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时期?解题思路审题要旨设问审时间明角度联所学(1)1859思想观念交流学技术(2)1889“实践”、思想变革学制度(3)1919社会转折变思想答案(1)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2)洋务运动。康梁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求发展资本主义。(3)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能够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税率,这实际上废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故本题选A项。其他三项在税率问题上均无明确规定。2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关于处置清政府官员的问题,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映,B项正确;A、C、D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3 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从学生“抵制日货”和“举行通俗的演讲”可以判断是五四运动时期,选项C符合题意。4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深化,其中“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的思想状况得到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清政府创办了先进的军事工业C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D维新变法运动的大规模开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思想文化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题干材料强调,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这属于资产阶级的观点,其根本原因应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符。6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答题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等提示可知近代民族企业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7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迅猛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农村知识分子大量涌入城市,本质上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A项最符合题意。8 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下列对图示主题影响不大的选项应是()A欧美工业文明的传入B南京临时政府法令的影响C社会经济发展,现代传媒的宣传D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缓慢变化答案D解析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指自然经济、小农户经营生产,是社会生活变迁、婚姻自主观念变化的阻碍因素,故选D。9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是当务之急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薄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首要任务是反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然后才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正确答案选B项。10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同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分析可知,陈独秀全盘肯定西学和否定中学,新文化运动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B项正确,D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的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C项排除。11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其他说法较为片面或本身不成立。答案为C。12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B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D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列举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与经济、科技、民主政治均没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排除A、C、D项,故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到秦统一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同时经过法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种文明的政治经济特点。你认为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3)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2)农业文明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文明特点:法制保障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两大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政治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丧失大量领土和土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维新变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14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2)“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3)“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3)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可概括出特点,进而回答原因即可。第(2)问的“变化”可从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及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增加还是减少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主要有自然经济解体情况、通商口岸数量变化、列强获得的特权等原因;第二小问要联系同时期西方工业革命这一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