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94677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二、授课内容,第1章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概述第2章供配电系统第3章电气照明第4章民用建筑物防雷第5章接地及安全第6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第7章综合布线系统第8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概念,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含义: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电力、照明、给排水、运输、防灾、保安等设备以集中监视与管理为目的,构成一个综合系统。国外简称为BAS或BA系统,国内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或楼宇自动化系统,现在称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广义BAS: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狭义BAS: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初步设计,系统组成及控制功能;确定机房位置、设备规格;传输线缆选择及敷设要求。,施工图设计,监控系统方框图,绘至DDC站止。随图说明相关建筑设备监控(测)要求、点数,DDC站位置。配合承包方了解建筑设备情况及要求,对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审查其内容。,设计步骤1,(1)确定控制对象系统监控方案包括内容: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各个控制系统要求。(2)画出各子系统的控制原理图施工图级BAS的控制原理图应表示出全部控制系统的原理图,要标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位号和点号。,设计步骤2,(3)按控制对象系统编制监控分表。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水、电、通专业再次提出的详细资料,重新复核检测控制的内容和数量,编制监控分表。(4)确定分站的位置及数量,画出分站监控原理接线图。根据现场设备情况,合理选择DDC监控范围,确定DDC位置及数量,确定DDC布线长度,画出DDC监控原理接线图。(5)进一步完善监控总表。,设计步骤3,(6)确定中央站硬件组态,监控中心的位置,画出监控中心设备布置图,对中央站供电电源、用房面积,环境条件提出具体要求。(7)确定系统的网络结构,画出系统网络图。应表示出全部控制系统的配置框图,表明每台控制器的位号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相互位置和网络拓扑结构,连接数量是否超出规定。,设计步骤4,(8)画出各层BA系统设备布置平面。包括中央站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现场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接线及敷设方式,图中都要标注设备的位号、位置相对、电缆号、敷设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第8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8.1一般规定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构成8.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8.4制冷系统的监控8.5热交换系统的监控8.6新风机组的监控8.7定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控8.8变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控,第8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8.9给、排水系统的监控8.10室内照明系统的监控8.13供配电系统的监测8.14电梯运行监测8.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8.16监控表,8.1一般规定,1.本章适用于建筑物(群)所属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的设计。BAS可对下列子系统进行设备运行和建筑节能的监测与控制: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热交换系统;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给水与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8.1一般规定,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支持开放式系统技术,宜建立分布式控制网络;应选择先进、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容易扩展、维护和升级;选择的第三方子系统或产品应具备开放性和互操作性;,8.1一般规定,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充分确定系统的可集成性;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重要性等确定采取冗余、容错等技术。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具备系统自诊断和故障报警功能,8.1一般规定,4.当工程有智能建筑集成要求,且主管部门允许时,BAS应提供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及安全防范系统(SAS)的通信接口,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规模,可按实时数据库的硬件点和软件点点数区分,宜符合表8.1.4的规定。,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布式系统和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并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功能要求及选用产品的特点,采用单层、两层或三层的网络结构,但不同网络结构均应满足分布式系统集中监视操作和分散采集控制(分散危险)的原则。大型系统宜采用由管理、控制、现场设备三个网络层构成的三层网络结构,其网络结构应符合图8.2.1的规定。中型系统宜采用两层或三层的网络结构,其中两层网络结构宜由管理层和现场设备层构成。,图8.2.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三层网络系统结构,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小型系统宜采用以现场设备层为骨干构成的单层网络结构或两层网络结构。各网络层应符合下列规定:管理网络层应完成系统集中监控和各种系统的集成;控制网络层应完成建筑设备的自动控制;现场设备网络层应完成末端设备控制和现场仪表设备的信息采集和处理。,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2.用于网络互联的通信接口设备,应根据各层不同情况,以ISO/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为参照体系,合理选择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互联通信接口设备。注释:DCS的通信网络通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各个层次网络之间,甚至同层次网络之间,在地域上比较分散且可能不是同构的,需要用网络接口设备把它们互联起来。网络接口设备通常包括: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中继器通过复制位信号延伸网段长度,中继器仅在网络的物理层起作用,通过中继器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网段实际上是一个网段;网桥是存储转发设备,用来在数据链路层次上连接同一类型的局域网,可在局域网之间存储或转发数据帧;路由器工作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层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网络间存储转发分组信号;在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使用网关进行协议转换,提供更高层次的接口,用以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之间、包括使用不同网络操作系统的网络之间的互联。,8.3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1.管理网络层应具有下列功能:监控系统的运行参数;检测可控的子系统对控制命令的响应情况;显示和记录各种测量数据、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等信息;数据报表和打印,8.3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2.管理网络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当需要远程监控时,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应支持Web服务器;应采用符合IEEE802.3的以太网;宜采用TCP/IP通信协议;实时数据库的监控点数(包括软件点),应留有裕量,不宜少于10%;,8.3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服务器应为客户机(操作站)提供数据库访问,并宜采集控制器、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阀门、风阀、变频器数据,采集过程历史数据,提供服务器配置数据,存储用户定义数据的应用信息结构,生成报警和事件记录、趋势图、报表,提供系统状态信息;客户机(操作站)软件根据需要可安装在多台PC机上,宜建立多台客户机(操作站)并行工作的局域网系统;,8.3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客户机(操作站)软件可以和服务器安装在一台PC机上;管理网络层应具有与互联网联网能力,提供互联网用户通信接口技术。用户可通过Web浏览器,查看BAS的各种数据或进行远程操作;当管理网络层的服务器和(或)操作站故障或停止工作时,不应影响控制器、微控制器和现场仪表设备运行,控制网络层、现场网络层通信也不应因此而中断。,8.3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3当不同地理位置上分布有多组相同种类的BAS时,宜采DSA(DistributedServerArchitecture)分布式服务器结构。每个BAS服务器管理的数据库应互相透明,从不同的BAS的客户机(操作站)均可访问其他BAS的服务器,与该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使这些独立的服务器连接成为逻辑上的一个整体系统。,8.3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4管理网络层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10BASE-T100BASE-T方式,选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服务器与客户机(操作站)之间的连接宜选用交换式集线器管理网络层的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客户机(操作站)应位于监控中心内;在管理体制允许,BAS、FAS和SAS共用一个控制中心或各控制中心相距不远的情况下,可共用同一个管理网络层,构成建筑管理系统(BMS),但应使三者其余部分的网络各自保持相对独立。,10BASE-T100BASE-T注释:BASE指基带传输,即未经过调制,不能复用的传输,BASE前的数字表示网络的数据传输率,10BASE指数据传输率为10Mbps,100BASE为100MbpsBASE后的字母或数字指的是传输介质,反应介质特点,比如说10BASE-T中的T指双绞线,,交换式集线器注释:,交换式集线器也称为以太网交换器,以其为核心设备连接站点或者网段。10BASE-T100BASE-T系统使用以太网交换器后,就构成了交换型以太网。交换型以太网与共享型以太网比较有以下优点:每个端口上可以连接站点,也可以连接一个网段,均独占10Mbps(或100Mbps);系统最大带宽可以达到端口带宽的n倍,其中n为端口数;交换器连接了多个网段,网段上运作都是独立的,被隔离的;被交换器隔离的独立网段上数据流信息不会在其他端口上广播,具有一定的数据安全性;若端口支持全双工传输方式,则端口上媒体的长度不受CSMACD制约,可以延伸距离;交换器工作时,实际上允许多组端口间的通道同时工作,它的功能就不仅仅包括一个网桥的功能,而是可以认为具有多个网桥的功能。,8.4控制网络层(分站),1.控制网络层应完成对主控项目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监控点逻辑开关表控制和监控点时间表控制。2.控制网络层应由通信总线和控制器组成。通信总线的通信协议宜采用TCP/IP、BACnet、LonTalk、MeterBus和ModBus等国际标准。3.控制网络层的控制器(分站)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兼有DDC、PLC特性的混合型控制器HC(HybridController)。,DDC控制器和PLC控制器注释:,都能完成控制功能,但两者还是有一些差别。DDC控制器比较适用于以模拟量为主的过程控制,PLC控制器比较适用于以开关量控制为主的工厂自动化控制。民用建筑的环境控制(冷热源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等)主要是过程控制,所以除有特殊要求外,建议采用DDC控制器。,8.4控制网络层(分站),4.在民用建筑中,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选用DDC控制器。5.每台控制器(分站)的监控点数(硬件点),应留有裕量,不宜小于10%。6控制器(分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CPU不宜低于16位;RAM不宜低于128kB;EPROM和(或)Flash-EPROM不宜低于512kB;RAM数据应有72h断电保护;,8.4控制网络层(分站),(5)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应存储在EPROM或Flash-EPROM中;(6)硬件和软件宜采用模块化结构;(7)可提供使用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构成开放式系统;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应安装在现场网络层上;(8)应提供至少一个RS232通信接口与计算机在现场连接;,8.4控制网络层(分站),(9)应提供与控制网络层通信总线的通信接口,便于控制器与通信总线连接和与其他控制器通信;(10)宜提供与现场网络层通信总线的通信接口,便于控制器与现场网络通信总线连接并与现场设备通信;(11)宜提供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输出以及高速计数脉冲输入,并应满足控制任务优先级别管理和实时性要求;(12)控制器(分站)规模以监控点(硬件点)数量区分,每台不宜超过256点;,8.4控制网络层(分站),(13)控制器(分站)宜通过图形化编程工程软件进行配置和选择控制应用;(14)控制器宜选用挂墙的箱式结构或小型落地柜式结构;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宜采用可直接安装在建筑设备的控制柜中的导轨式模块结构;(15)应提供控制器典型配置时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6)每个控制器(分站)在管理网络层故障时应能继续独立工作。,8.4控制网络层(分站),7控制网络层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总线拓扑结构,也可采用环形、星形拓扑结构;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2)控制网络层可包括并行工作的多条通信总线,每条通信总线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与管理网络层连接,也可通过管理网络层服务器的RS232通信接口或内置通信网卡直接与服务器连接;(3)控制器(分站)之间通信,应为对等式直接数据通信;,8.4控制网络层(分站),(4)当控制器(分站)采用以太网通信接口而与管理网络层处于同一通信级别时,可采用交换式集线器连接,与中央管理工作站进行通信;(5)控制器(分站)可与现场网络层的智能现场仪表和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进行通信;(6)当控制器(分站)采用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时,可以用软件配置的方法,把各个输入、输出点分配到不同的控制器(分站)中进行监控。,8.5现场网络层,1.中型及以上系统的现场网络层,宜由通信总线连接微控制器、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和传感器、电量变送器、照度变送器、执行器、阀门、风阀、变频器等智能现场仪表组成。也可使用常规现场仪表和一对一连线。2.现场网络层宜采用TCPIP、BACnet、LonTalk、MeterBus和ModBus等国际标准通信总线。,MeterBus、Modbus注释:,MeterBus主要用于冷量、热量、电量、燃气、自来水等的消耗计量。Modbus最初由Modicon公司开发,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Modbus协议可以方便地在各种网络体系结构内进行通信,各种设备(PLC、控制面板、变频器、IO设铬)都能使用Modbus协议来启动远程操作,,8.5现场网络层,3.微控制器应具有对末端设备进行控制的功能,并能独立于控制器(分站)和中央管理工作站完成控制操作。注释:与控制器(分站)一般为模块化结构不同,微控制器、智能现场仪表、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均为嵌入式系统网络化现场设备。,8.5现场网络层,4.微控制器宜直接安装在被控设备的控制柜(箱)里,成为控制设备的一部分。5.微控制器按专业功能可分为下列几类:空调系统的变风量箱微控制器、风机盘管微控制器、吊顶空调微控制器、热泵微控制器等;给排水系统的给水泵微控制器、中水泵微控制器、排水泵微控制器等;变配电微控制器、照明微控制器等。,8.5现场网络层,6.作为控制器的组成部分的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应通过通信总线与控制器计算机模块连接。注释:当分站为模块化结构的控制器时,其输入输出模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式,即控制器各输入输出模块和CPU模块等安装在同一箱体中;另一类是分布式,把这些输入输出模块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现场总线连接在一起以后,与控制器CPU模块连通工作。可以把两类模块混合在一个分站中组成应用,也可分别单独应用。,8.5现场网络层,7.现场网络层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微控制器、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智能现场仪表之间,应为对等式直接数据通信;现场网络层可包括并行工作的多条通信总线,每条通信总线可视为一个现场网络;每个现场网络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与管理网络层(中央管理工作站)连接,也可通过网络管理层服务器RS232通信接口或内置通信网卡直接与服务器连接;,8.5现场网络层,7.现场网络层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微控制器和(或)分布式智能输入输出模块,采用以太网通信接口而与管理网络层处于同一通信级别时,可采用交换式集线器连接,与中央管理工作站进行通信;智能现场仪表可通过网络通信接口与控制网络层控制器(分站)进行通信;智能现场仪表宜采用分布式连接,用软件配置的方法,可把各种现场设备信息分配到不同的控制器、微控制器中进行处理;,8.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软件,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三个网络层,应具有下列不同的软件:管理网络层的客户机和服务器软件;控制网络层的控制器软件;现场网络层的微控制器软件。,8.7现场仪表的选择,1.传感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传感器的精度和量程,应满足系统控制及参数测量的要求;温度传感器量程应为测点温度的1.21.5倍,管道内温度传感器热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5s,当在室内或室外安装时,热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50s;仅用于一般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宜采用分度号为Ptl000的B级精度(二线制);当参数参与自动控制和经济核算时,宜采用分度号为Ptl00的A级精度(三线制);,1.传感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附近没有热源、水滴且空气流通,能反映被测房间或风道空气状态的位置,其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50s;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工作压力(压差),应大于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iN差)的1.5倍,量程应为测点压力(压差)的1.21.3倍;液位传感器宜使正常液位处于仪表满量程的50;智能传感器应有以太网或现场总线通信接口。,1.传感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流量传感器量程应为系统最大流量的1.21.3倍,且应耐受管道介质最大压力,并具有瞬态输出;流量传感器的安装部位,应满足上游10D(管径)、下游5D的直管段要求,当采用电磁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时,其精度宜为1.5;成分传感器的量程应按检测气体、浓度进行选择,一氧化碳气体宜按0300ppm或0500ppm;二氧化碳气体宜按02000ppm或010000ppm(ppm=10-6);风量传感器宜采用皮托管风量测量装置,其测量的风速范围不宜小于216ms,测量精度不应小于5;,传感器的选择注释:,为满足控制过程的要求,传感器的选择本应同时考虑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但考虑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处理的控制过程响应时间通常比传感器响应时间大得多,本条中只提出影响最大的两项静态参数指标:精度和量程。,8.7现场仪表的选择,2.调节阀和风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管道的两通阀宜选择等百分比流量特性;蒸汽两通阀,当压力损失比大于或等于0.6时,宜选用线性流量特性;小于0.6时,宜选用等百分比流量特性;合流三通阀应具有合流后总流量不变的流量特性,其A-AB口宜采用等百分比流量特性,B-AB口宜采用线性流量特性;分流三通阀应具有分流后总流量不变的流量特性,其AB-A口宜采用等百分比流量特性,AB-B口宜采用线性流量特性;,调节阀的选择注释:调节阀理想流量特性的选择是基于改善调节系统品质而确定的,即以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去补偿狭义控制过程的非线性特性,从而使广义控制过程近似为线性特性。,合流阀b)分流阀,8.7现场仪表的选择,调节阀的口径应通过计算阀门流通能力确定;空调系统宜选择多叶对开型风阀,风阀面积由风管尺寸决定,并应根据风阀面积选择风阀执行器,执行器扭矩应能可靠关闭风阀;风阀面积过大时,可选多台执行器并联工作。3.执行器宜选用电动执行器,其输出的力或扭矩应使阀门或风阀在最大流体流通压力时可靠开启和闭合。,8.7现场仪表的选择,4.水泵、风机变频器输出频率范围应为155Hz,变频器过载能力不应小于120额定电流,变频器外接给定控制信号应包括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电压信号为直流010V,电流信号为直流420mA。5.现场一次测量仪表、电动执行器及调节阀的选择除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24章的相关规定。第24章锅炉房热工检测与控制,8.8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8.8.1压缩式制冷系统8.8.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8.8.3冰蓄冷系统8.8.4水源热泵系统,8.8.1压缩式制冷系统,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水机的电机、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内部设备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均由机组自带的控制系统监控,宜由供应商提供数据总线通信接口,直接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交换数据。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的外部水路的参数监测与控制,应由BAS控制器(分站)完成。,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具有下列控制功能:制冷系统启、停的顺序控制;冷冻水供水压差恒定闭环控制;备用泵投切、冷却塔风机启停和冷水机低流量保护的开关量控制;根据冷量需求确定冷水机运行台数的节能控制;,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宜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冷却水最低水温控制;冷却塔风机台数控制或风机调速控制。中小型工程冷冻水宜采用一次泵系统,系统较大、阻力较高且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时,宜采用二次泵系统;二次泵宜选用变频调速控制。,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3.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参数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冷冻水供水、回水温度测量应设置自动显示、超限报警、历史数据记录、打印及趋势图;冷冻水供水流量测量应设置瞬时值显示、流量积算、超限报警、历史数据记录、打印及趋势图;应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及流量瞬时值计算冷量和累计冷量消耗;当系统有冷冻水过滤器时,应设置堵塞报警;,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进、出冷水机的冷却水水温测量应设置自动显示、极限值报警、历史数据记录、打印;冷却塔风机联动控制,应根据设定的冷却水温度上、下限启停风机;闭式空调水系统宜设高位膨胀水箱或气体定压罐定压;膨胀水箱内水位开关的高低水位或气体定压罐内高低压力越限时,应报警、历史数据记录和打印;系统内的水泵、风机、冷水机组应设置运行时间记录。,8.8.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水机组的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溶液泵、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直燃型的燃烧器等内部设备宜由机组自带的控制器监控,并宜由供应商提供数据总线通信接口,直接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交换数据。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的外部水路的参数监测与控制及各设备顺序控制,应由BAS控制器完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及工艺参数的监测应符合本规范第8.8.1条2、3款的规定。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不宜提供低温冷冻水,冷冻水出口温度应大于3。同时应设置冷却水温度低于24时的防溴化锂结晶报警及连锁控制。,8.9热交换系统,1.热交换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热交换系统应设置启、停顺序控制;自动调节系统应根据二次供水温度设定值控制一次侧温度调节阀开度,使二次侧热水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热交换系统宜设置二次供回水恒定压差控制;根据设在二次供回水管道上的差压变送器测量值,调节旁通阀开度或调节热水泵变频器的频率以改变水泵转速,保持供回水压差在设定值范围。,8.9热交换系统,2.热交换系统的参数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汽一水交换器应监测蒸汽温度、二次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力,并应监测热水循环泵运行状态;当温度、压力超限及热水循环泵故障时报警;水一水交换器应监测一次供回水温度、压力、二次供回水温度、压力,并应监测热水循环泵运行状态;当温度、压力超限及热水循环泵故障时报警;,8.9热交换系统,2.热交换系统的参数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二次水流量测量宜设置瞬时值显示、流量积算、历史数据记录、打印;当需要经济核算时,应根据二次供回水温差及流量瞬时值计算热量和累计热量消耗。,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1.新风机组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新风机与新风阀应设连锁控制;新风机启停控制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当发生火灾时,应接受消防联动控制信号连锁停机;在寒冷地区,新风机组应设置防冻开关报警和连锁控制;新风机组应设置送风温度自动调节系统;新风机组宜设置送风湿度自动调节系统;新风机组可设置由室内CO2浓度控制送风量的自动调节系统。,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2.新风机组的参数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新风机组应设置送风温度、湿度显示;应设置新风过滤器两侧压差监测、压差超限报警;应设置机组启停状态及阀门状态显示;宜设置室外温、湿度监测。,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3.空调机组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空调机组应设置风机、新风阀、回风阀连锁控制;空调机组启停,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当发生火灾时,应接受消防联动控制信号连锁停机;在寒冷地区,空调机组应设置防冻开关报警和连锁控制;在定风量空调系统中,应根据回风或室内温度设定值,比侧、积分连续调节冷水阀或热水阀开度,保持回风或室内温度不变;,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在定风量空调系统中,应根据回风或室内湿度设定值,开关量控制或连续调节加湿除湿过程,保持回风或室内湿度不变;在定风量系统中,宜设置根据回风或室内C02浓度控制新风量的自动调节系统;当采用单回路调节不能满足系统控制要求时,宜采用串级调节系统;,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在变风量空调机组中,送风量的控制宜采用定静压法、变静压法或总风量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定静压法时,应根据送风静压设定值控制变速风机转速;当采用变静压法时,为使送风管道静压值处于最小状态,宜使变风量箱风阀均处于85%99%的开度;当采用总风量法时,应以所有变风量末端装置实时风量之和,控制风机转速以改变送风量。,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4.空调机组的参数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空调机组应设置送、回风温度显示和趋势图;当有湿度控制要求时,应设置送、回风湿度显示;空气过滤器应设置两侧压差的监测、超限报警;当有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要求时,应设置CO2浓度监测,并显示其瞬时值。,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5.风机盘管是与新风机组配套使用的空调末端设备,其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风机盘管宜由开关式温度控制器自动控制电动水阀通断,手动三速开关控制风机高、中、低三种风速转换;风机启停应与电动水阀连锁,两管制冬夏均运行的风机盘管宜设手动控制冬夏季切换开关;微控制器应提供以太网或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构成开放式现场网络层。,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5.风机盘管是与新风机组配套使用的空调末端设备,其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要求高的场所,宜由专用的风机盘管微控制器控制;微控制器应提供四管制的热水阀、冷冻水阀连续调节和风机三速控制,冬夏季自动切换两管制系统;,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6.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箱)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选用压力有关型变风量箱时,采用室内温度传感器、微控制器及电动风阀构成单回路闭环调节系统,其控制器宜选择一体化微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与风阀电动执行器制成一体,可直接安装在变风量箱上;,8.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6.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箱)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选用压力无关型变风量箱时,采用室内温度作为主调节参数,变风量箱风阀入口风量或风阀开度作为副调节参数,构成串级调节系统,其控制器宜选择一体化微控制器,串级控制器与风阀电动执行器制成一体,可直接安装在变风量箱上。,8.11生活给水、中水与排水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建筑物顶部设有生活水箱时,应设置液位计测量水箱液位,其高、低工值宜用作控制给水泵,高、低值用于报警;当建筑物采用变频调速给水系统时,应设置压力变送器测量给水管压力,用于调节给水泵转速以稳定供水压力;应设置给水泵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当生活给水泵故障时,备用泵应自动投入运行;,8.11生活给水、中水与排水系统,宜设置主、备用泵自动轮换工作方式;给水系统控制器宜有手动、自动工况转换。2.中水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中水箱应设置液位计测量水箱液位,其上限信号用于停中水泵,下限信号用于启动中水泵;主泵故障时,备用泵应自动投入运行;宜设置主、备用泵自动轮换工作方式;中水系统控制器宜有手动、自动工况转换。,8.11生活给水、中水与排水系统,3.排水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建筑物内设有污水池时,应设置液位计测量水池水位,其上限信号用于启动排污泵,下限信号用于停泵;应设置污水泵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当污水泵故障时,备用泵应能自动投入;排水系统的控制器应设置手动、自动工况转换。,8.12供配电系统,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对供配电系统下列电气参数进行监测10(6)kV进线断路器、馈线断路器和联络断路器,应设置分、合闸状态显示及故障跳闸报警;10(6)kV进线回路及配出回路,应设置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显示及历史数据记录;10(6)kV进出线回路宜设置电流、电压显示及趋势图和历史数据记录;0.4kV进线开关及重要的配出开关应设置分、合闸状态显示及故障跳闸报警;,8.12供配电系统,0.4kV进出线回路宜设置电流、电压显示、趋势图及历史数据记录;宜设置0.4kV零序电流显示及历史数据记录;宜设置功率因数补偿电流显示及历史数据记录;当有经济核算要求时,应设置用电量累计;宜设置变压器线圈温度显示、超温报警、运行时间累计及强制风冷风机运行状态显示。,8.12供配电系统,2.柴油发电机组宜设置下列监测功能:柴油发电机工作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日用油箱油位显示及超高、超低报警;蓄电池组电压显示及充电器故障报警。,8.13公共照明系统,1.公共照明系统的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照明系统宜采用分布式控制器,当采用第三方专用控制系统时,该系统应有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连接的通信接口;室内照明系统的控制器应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等功能。正常工作时,宜采用自动控制,检修或故障时,宜采用手动控制;,8.13公共照明系统,室内照明宜按分区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室外照明可按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也可采用室外照度传感器进行控制,室外照度传感器应考虑设备防雨防尘的防护等级;照明控制箱应由分布式控制器与配电箱两部分组成。可选择一体的,也可选择分体的。控制器与其配用的照度传感器宜选用现场总线连接方式。,8.14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1.电梯和自动扶梯运行参数的监测宜符合下列规定:宜设置电梯、自动扶梯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当监控电梯群组运行时,电梯群宜分组、分时段控制;宜对每台电梯的运行时间进行累计。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火灾信号应设有连锁控制。当系统接收火灾信号后,应将全部客梯迫降至首层。,8.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应在保证分布式系统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信息集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2.当冷冻水、冷却水、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系统的负荷变化较大或调节阀(风门)阻力损失较大时,各系统的水泵和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控制。,8.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3.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的监控,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当根据冷量控制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运行台数时,水泵及冷却塔风机宜采用调速控制;根据制冷机组对冷却水温度的要求,监控系统应按与制冷机适配的冷却水温度自动调节冷却塔风机转速。,8.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4.空调系统的监控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在不影响舒适度的情况下,温度设定值宜根据昼夜、作息时间、室外温度等条件自动再设定;根据室内外空气焓值条件,自动调节新风量的节能运行;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控制;在建筑物预冷或预热期间,按照预先设定的自动控制程序停止新风供应。,8.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5.建筑物内照明系统的监控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工作时段设置与工作状态自动转换;工作分区设置与工作状态自动转换;在人员活动有规律的场所,采用时间控制和分区控制二种组合控制方式;在可利用自然光的场所,采用光电传感器的调光控制方式。,8.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6.室外照明系统的监控宜采用下列节能措施:道路照明、庭院照明宜采用分区、分时段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和光电传感器控制二种组合控制方式;建筑物的景观照明宜采用分时段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方式。7.给水排水系统宜按预置程序在用电低谷时将水箱灌满,污水池排空。8.在保证供配电系统安全运行情况下,宜根据用电负荷的大小控制变压器运行台数。,8.16监控表,1.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编制的监控表,应符合下列规定:编制监控表应在各工种设备选择之后,根据控制系统结构图,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的设计人与各工种设计人共同编制,同时核定对监控点实施监控的可行性。,8.16监控表,编制的监控点一览表宜符合下列要求:为划分分站、确定分站IO模块选型提供依据;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为规划通信信道提供依据;为系统能以简洁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的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8.16监控表,2.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控制器(DDC)编制的监控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3.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编制的监控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K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