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气孔状态观察.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368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气孔状态观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验二气孔状态观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验二气孔状态观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材料准备不足,影响了实验完成。2.怀疑铝盒在烘干前有水分,为何不称一下烘干后的铝盒重量呢?可以换算出来正确的鲜重和干重。3.试管的刻度不准确,应该用移液管来统一量取。4.结合含水量和水势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一环境因素对植物水分状态的影响,存在问题:,实验二气孔运动的调节,()气孔密度的观察()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肾形(双子叶植物),哑铃形(单子叶植物),气孔密度:单位叶片面积上的气孔数(显微镜视野面积内观测到的气孔数),气孔开度:保卫细胞内壁间跨距,不同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大小,掌握测定气孔密度和开度的方法;学会分析影响因素对气孔运动的调节;学会利用显微镜物镜测微尺(物尺)标定目镜测微尺(目尺)的方法。,1.实验目的,2.1印迹法,以有机物质的溶胶(火棉胶、牛皮胶、醋酸纤维素胶、指甲油等)涂在植物的表面,胶体风干后凝成薄膜,这层膜上印有表皮组织各细胞的界迹边痕,从而显示出气孔的开闭情况。将印膜撕下,供观察和测量。,除用来观察气孔状况外,还可用于观测植物表皮上的细胞、茸毛、蜜腺、蜜盘、刺、鳞片等。优点:非破坏性取样;方便快捷。缺陷:界迹边痕不明显的样品印迹模糊;凹陷气孔难以取到印迹;清晰薄膜制作有难度。,2.实验原理,2.2固定法,优点:镜下观察较印迹法的醒目;植物材料可长期保存;凹陷气孔仍可观察。缺陷:破坏性取样;不适用于下表皮难于剥离的样品观察。,无水乙醇能使植物细胞迅速脱水、死亡,因而细胞壁硬化、细胞形状固定,气孔也得以保持原形,有利于以后镜检研究。,2.3K+对气孔开度的影响,气孔运动的机制(4种假说):淀粉与糖转化学说K+积累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玉米黄素假说,在光下,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生成ATP,ATP驱动质膜上的K+-H+泵,使保卫细胞能逆浓度梯度从周围表皮细胞吸收K+,或从外界溶液中吸收K+,从而降低其渗透势,促进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K+在保卫细胞的积累,可以促进气孔开放。Na+可以代替K+,使气孔开放,但效果如何?,K+积累学说,蚕豆叶片,竹叶菜(Commelinabenghalensis)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测微尺、培养皿印迹法:火棉胶、棉花球、镊子、刀片;固定法:无水酒精、镊子0.5%KNO3、NaNO3溶液光源(生长箱或自然光),3.材料、仪器设备与试剂,目镜测微尺(目尺):是一块可放在目镜内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物像大小。刻度大小随放大倍数变化而改变。物镜测微尺(物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m。实际长度不受放大倍数影响。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4.实验步骤,1)计算显微镜视野直径和面积(40,物尺)物尺放在视野直径线计算直径,视野面积S=(d/2)2。2)用物尺标定目尺(40),由于不同显微镜镜筒长度不同,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尺测量物体大小时,必须先用物尺校正,以计算出在一定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下目尺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才能用来测量物体大小。,低倍镜下找到物尺,并移至视野中部,高倍镜下标定目尺。,目尺每格1020/29(m),目尺,物尺,每格10m,目尺29格对物尺20格,视野10格目尺r=?计算气孔密度17格目尺对应6格物尺目尺每格610/17(um)测气孔大小,目尺17格,物尺6格,计算气孔开度?m,将火棉胶均匀涂抹于叶片下表皮表面,风干2min,用镊子揭开一层薄膜;将薄膜平铺在稍有湿润(哈气)的载玻片上,压上盖玻片,镜检;低倍镜下选视野,高倍镜下观察记数,观察3个视野的气孔数目。,3)印记法观察气孔密度,4)固定法观察气孔密度,用镊子撕剥叶片下表皮(用刀片切一小口以利于撕取或直接将镊尖插入下表皮后侧拉),迅速(愈快愈好)放入无水乙醇中固定23min,把固定好的表皮平放在载玻片上,加几滴无水乙醇,压上盖玻片,镜检,低倍镜下选视野,高倍镜下观察记数,观察3个视野的气孔数目。,5)K+、Na+对气孔开度的影响,3个培养皿中分别放0.5%KNO3、0.5%NaNO3溶液和蒸馏水各15ml;每个培养皿放23张从相似叶位/相近大小的叶片上取下的下表皮;25下,光照处理60min;依次制片和镜下观察气孔开度,记录与开度相应的目尺格数。每个处理随机观察5个气孔。,实验步骤,1)计算显微镜视野直径和面积(40,物尺)2)用物尺标定目尺(40)3)印记法观察气孔密度:将火棉胶均匀涂抹于叶片下表皮表面,风干2min,用镊子揭开一层薄膜;将薄膜平铺在稍有湿润(哈气)的载玻片上,压上盖玻片,镜检,观察3个视野的气孔数目。4)固定法观察气孔密度:用镊子撕剥叶片下表皮,迅速放入无水乙醇中固定23min,把固定好的表皮平放在载玻片上,加几滴无水乙醇,压上盖玻片,镜检,观察3个视野的气孔数目。5)K+、Na+对气孔开度的影响:3个培养皿中分别放0.5%KNO3、0.5%NaNO3溶液和水各15ml;每个培养皿分别放23张从相似叶位/相近大小的叶片上取下的下表皮;25下,光照处理60min;依次制片和镜下观察气孔开度,记录与开度相应的目尺格数。每个处理随机观察5个气孔。,1)比较印迹法和固定法测定的气孔密度,如果两者结果有差异,试加以分析。,5.结果与分析,表1不同方法观察的气孔密度,表2不同溶液处理后的气孔开度,2)以H2O为对照,分析比较K+、Na+对气孔开度的影响。,6.注意事项,首先确定显微镜好用;胶棉液涂均匀、超薄一层;叶表皮取下后要迅速投入乙醇(2秒);物镜测微尺安全使用,切勿压破,载物台由近及远,缓慢调节;先低倍镜下找到视野后,高倍镜下观察气孔数目、大小或标定目尺;物尺放在视野直径线计算直径;物尺和目尺0刻度对齐再标定,之后即可还物尺;固定法、印迹法各观察3个视野;胶膜朝上观察。,1)印迹法和固定法两种方法观察到的气孔密度,哪个大?为什么?2)哪种溶液中气孔开度最大?为什么?,7.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