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3044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鼓励学习。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旨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结构思路,表达技巧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重点难点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重要性,使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前后判若两人,表现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能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指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也可见其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十分生动。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作结。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从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古今对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经典(去)当学官吗!只是应当略读群书,了解历史罢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事务繁多,怎么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y):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点评】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讨论军务的时候,鲁肃非常惊讶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典例剖析例(2018陕西中考)请你参加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崇敬英雄弘扬正气,(2)学校拟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王金瑞同志,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邀请函尊敬的王金瑞同志:三秦中学德育处2018年6月27日(3)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示的内容。,解析(1)汉字的书写要做到正确、规范、工整。(2)“邀请函”属于应用文一类,应用文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一般都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几个部分组成。本题除了注意格式以外,在正文里还要写明邀请的原因,出席的时间、地点以及与被邀请人相关的事项。(3)这是一幅条形图,横坐标上的项目是“我最崇拜的人物”,纵坐标上是统计的数据比率。每一组最崇拜的人物有活动前后两个条形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活动前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不足20%,而活动后有近80%,变化很大;相反,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活动前有近80%,而活动后只,有10%左右,变化也很大;而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数据差别不大。将这些变化写清楚即可。(4)解答本题要联系图表和生活实际,可以选择充满正能量的英雄人物,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对心目中的英雄的崇敬之情,内容正确,语句流畅、简洁即可。,答案(1)(2)邀请函尊敬的王金瑞同志: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期待您的到来!三秦中学德育处2018年6月27日,(3)(示例1)活动前,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示例2)活动前后,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或:比率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4)(示例1)英雄们不怕困难、英勇顽强、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革命精神,是我今后成长的坐标。(示例2)夏明翰烈士,你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q)邪(y)B.卿今当涂掌事(qng)孰若孤(sh)C.即更刮目相待(gng)蒙辞以军中多务(c)D.肃遂拜蒙母(su)但当涉猎(sh),答案C更gng。,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蒙词以军中多务。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义。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卿今者才掠,非复吴下阿蒙!,答案CA.词辞。B.义益。D.掠略。,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到事物)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地阅读)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答案B“见事”在句中是“知晓事情”的意思。,4.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司马光是(朝代)著名的家、家。,答案资治通鉴编年体战国五代北宋政治史学,解析要注意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如“鉴”不要误写为“签”等。,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权谓吕蒙曰()A.叫作B.说C.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言辞C.推托见往事耳()A.看见B.了解C.见识孰若孤()A.第二人称代词,你B.比得上,如,好像C.假如,如果蒙乃始就学(),A.于是,就B.才C.却,竟然及鲁肃过寻阳()A.经过B.到,等到C.离开,答案CCBBAB,解析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2.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1)(2),答案(1)吴下阿蒙:用来比喻原先学识浅陋之人。(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解析要在学习课文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CA.动词,掌管;动词,应当。B.介词,用;与“为”连用,构成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2)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答案(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不学习!(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3)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解析注意对重点字词的准确翻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行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托。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答案B不是正面烘托,而是侧面烘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答案A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材料二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答:,答案一个人的成才主要与其后天的学习、受教育有关。,解析材料一强调仲永有天资,可“卒之为众人”,是不学习的结果;材料二强调吕蒙通过后天的学习取得成就。由此可得出探究结果。,3.下文出自三国志吕蒙传,请将其与课文中的“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相同点:不同点:,答案相同点:都写出了吕蒙的变化及鲁肃的赞叹。不同点:课文主要记言,本文则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课文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而本文还表现出了鲁肃对吕蒙的态度由轻视到叹服的变化;课文略去了两人谈话的内容,而本文予以清楚的交代。,解析首先要把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其次要把两篇文章的语言进行比较。,(2018河北唐山滦南期中,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注寻:不久。让:责备。崔道固:人名。城局参军:官职名称。露布:公开的文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卿今当涂掌事(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唯傅修期耳(4)涉猎经史,兼有才笔,2.()翻译下列句子。(2分)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译文: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B.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人不知而不愠(论语)D.卿言多务,孰若孤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4.()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答:(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1.答案(1)当道,当权(2)知晓事情(3)只有,只(4)粗略地阅读解析注意课内外的关联和延伸,学会知识的迁移。2.答案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解析句中的“与之书”“而”“答”等词语要准确翻译,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3.答案CA.介词,用;介词,凭、靠。B.代词,他;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转折连词,却。D.动词,比得上;代词,你。4.答案(1)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都有惊人的长进。,解析(1)读懂乙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经历及思想变化,从而作答。(2)从甲文的吕蒙“军中多务”和乙文开头对傅永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人身份相同;从甲文“蒙乃始就学”及鲁肃的赞扬中可以看出吕蒙刻苦学习后惊人的长进,从乙文傅永“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及“帝每叹曰”中可以看出傅永刻苦学习和惊人的长进。参考译文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并很有文才。任崔道固城局参军,和崔道固一起投降,为齐国平民百姓。皇上常赞叹说:“上马能击退贼兵,下马能写文书的,只有傅修期了。”,(2018广东深圳龙岗期中,79)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3题。(9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及鲁肃过寻阳(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恐已暮矣(4)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得到的启示。(3分)答:,1.答案(1)到,等到(2)只,只是(3)迟、晚(4)哪有解析结合具体语境解词。2.答案(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正午的阳光。解析(1)“但”“涉猎”“往事”“耳”要准确翻译。(2)“好”“如”“日出之阳”“日中之光”要准确翻译。,3.答案(示例1)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2)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解析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启示。注意语言的简洁。,参考译文乙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天黑了,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正午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点燃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的光亮,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讲得好啊!”,(2018山东济宁中考,6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污(w)池:水池。水潦:雨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焉”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1.答案D“过”在句中的意思是“经过”。2.答案C例句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A.“复到舅家问焉”的“焉”是代词,指代方仲永的情况。B.疑问代词,哪里。C.与例句相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助词,不译。3.答案D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古代君王自称为“孤”。C.“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说法有误,孙权是现身说法委婉地劝说吕蒙的。D.从“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中理解。4.答案读书人离别几天,就应该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大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准确达意,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重点词语必须译准。省略现象应该予以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5.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解析“显闻四方”与“流声后裔”是四字并列短语,且说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应断开;“者”一般是断句的标志;“岂非也”是反问句式。按照以上分析断句即可。参考译文乙孔子对孔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能够和人整天谈论不休的,大概只有学问了吧。一个人的容貌形体不值得观赏,他的勇武气力不值得忌惮,他的祖先不值得称道,他的家族姓氏不值得称道。最终有很大的名气,能够显著地让天下人听到,名声能在子孙后代中流传的人,难道不是学习的功用吗?所以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就像)容貌是不能不打扮的。远远地看起来光彩夺目的外表,是打扮的结果;靠近了,让人感到更有智慧的,是学习的结果啊。拿一个池塘来打比方,雨水从那里注入,芦苇就在那里生长。即使有人来观赏这美景,可谁能知道它的源头呢?”,1.(2018湖南岳阳中考,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答案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2.(2017湖北襄阳中考,1216)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倥偬(knzn):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余近日以军务倥偬以:(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译文:(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从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的品质。(2分)(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分)答:,答案(1)研究因为(2)D(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感到什么苦的)。(4)结友有恒(勤朴)(5)(示例1)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示例2)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示例3)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示例4)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1)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文言词语。(2)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正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恰当翻译即可。“如是”是“像这样”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无所苦”是“不感到什么苦(没感到什么苦的)”的意思。(4)根据选文内容作答即可。(5)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概括,并加以说明。,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后,请你参加下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题目。正方:反方:(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看法。(不超过80字),链接材料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不会运用的人,结果一事无成。例如,南朝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编史书时就一字也写不出,人称“书橱”。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学习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民问俗,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答:(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答:,答案(示例)(1)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2)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思考、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左右。(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经验。,解析(1)双方的辩论题目要紧扣活动的主题,能引发人们的辩论兴趣,且具有相对性和可辩性。(2)读懂材料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辩证地阐明观点。(3)补充的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理论论据,都要与论点相吻合,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进行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答:(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请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100130字)答:,答案(1)(示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少动力;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2)(示例)“主动学习”可以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己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自己“主动学习”的时候,就会不断思考,会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学得更好、更扎实。,解析(1)此题切合中学生实际,可联系实际作答,但要注意列举的三条不能重复,而且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2)此题是第(1)题的延伸,因此,可以根据第(1)题的答案来解答,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