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9285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对当前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对当前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刘岩华,课程改革的历程(20012012),课程改革的历程(20012012),课程改革的历程(20012012),一、对教材的反思,全面了解修订后教材的整体安排,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次序调整,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反映电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所以修订后将此部分内容延后学习。,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次序调整,将原教科书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次序调整,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考虑到修订后的课标中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故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次序调整,实验中教师们反映,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新教科书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删减内容,原教科书在声学部分有一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根据修订中“注意减轻负担”的原则,并考虑到与生物课的衔接和协调,将此节内容删去,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将原教科书中“颜料的混合”内容删去。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删减内容,根据修改后的课标,删去原教科书第九章第节“电磁波的海洋”中给出的公式c=f。,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但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此内容并不是必须的,完全可以从“机械效率”中知道:使用机械不会省功。,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调整改写,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教科书专门有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修订后的教科书根据新的结构将此节中的有关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放在第五章“望远镜”一节内的“探索宇宙”和第七章“重力”一节后的“科学世界飞出地球”两处。,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调整改写,将粒子部分的“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内容放在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一节,将原子的结构内容放在第二十二章“核能”一节。,原教科书将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教科书将原教科书几节中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调整改写,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将原“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重新精减、整合为一节“磁现象磁场”。,原教科书作为电生磁知识的应用安排了“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两节内容,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将这些内容重新精简整合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节。,理顺牛顿第一定律的思路,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调整改写,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搭好台阶,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突出“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修改难做的习题,一、对教材的反思,深刻领悟教材修订者的意图,增加,新课标增加的“光的反射定律”、“液体内部压强”、“焦耳定律”等内容,原教科书这些内容都有,仍然保留,未做大的变动。,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的内容。,一、对教材的反思,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教材的修订,修订后教材更加突出了以下特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一、对教材的反思,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教材的修订,修订后教材更加突出了以下特点,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一、对教材的反思,用科学的方法用好教材,认真研读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修订者的意图,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一、对教材的反思,用科学的方法用好教材,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阅读高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对初中教材的目标要求,了解不同版本的同类教材,重新认识自己使用的教材,选择最优素材以利教学,认真研读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修订者的意图,一、对教材的反思,用科学的方法用好教材,教师要有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李政道,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并非是单纯地提出一个问题,而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意识到一些疑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探索、解决的求知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地提高问题,称为问题意识。,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教师提问的技巧,明确性,有效性,针对性,挑战性,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合理的问题距,教师提问的技巧,明确性,有效性,针对性,挑战性,大众性,层次性,适时性,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教师不仅要练习开嘴的艺术,也要练习闭嘴的艺术,教师提问的技巧,明确性,有效性,针对性,挑战性,大众性,层次性,适时性,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探究的形式,三、对“科学探究”的反思,作为课堂探究活动,可以是包括七个要素的探究过程的全部,也可以是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一个环节,只要学生能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或学会了某种科学的方法、技能或形成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能很好地达到其中一个目的,这样的活动就可以称为一个有效的活动。,探究应目的明确,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更高,三、对“科学探究”的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探究的形式,探究应目的明确,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更高,三、对“科学探究”的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探究的形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有效探究的核心,探究不一定非要亲自动手,探究并非是只为了得到某一个结论,它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过程与方法。,三、对“科学探究”的反思,探究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持,三、对“科学探究”的反思,要从长远眼光看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效果,探究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持,三、对“科学探究”的反思,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梯度,初、高中之间的台阶是如何形成的,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教材方面,教学方面,思维能力方面,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的梯度,初中应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了解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例:关于速度,初中:讲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高中:讲到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当时,,进一步有了加速度及一系列的计算,初中:声学高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初中:摩擦力高中: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举例:水平推箱子,什么是振动?,例:初中关于能量,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同样具有做功的本领,它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物体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高中关于能量,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功能原理: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初中应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了解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适当了解新课程高考的要求,物理学科的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高考物理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5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初中应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刚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应该把“兴趣”作为第一目标,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经历学习过程,就有获取知识的动力。,初中应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初中应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物理问题分成一些类型,让学生感悟和概括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把方法当成知识来灌输,让学生记住某一类问题的解题套路来套出问题的答案,这并不是好的教学过程。这些“方法”是教师解答大量题目后“悟”出来的,不是学生的体会。,把各种题目的解答也称之为“法”,让学生记住答案的公式在考试中套用。它不仅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更严重的是对学生正确思维的形成有很大摧残作用。,初中应从哪些方面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四、对“初高中衔接”的反思,初步渗透几种意识,明确研究对象,区分状态量与过程量,数理结合的意识,波斯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叶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