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期末重点-大题部分.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91976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2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期末重点-大题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史》期末重点-大题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史》期末重点-大题部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1 页 共 9 页 简述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从历史的视角看当代心理学的主题。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5.弄清心理学“流行”或“时尚”的原因为什么说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879年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把心理学的历史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漫长的前科学时期 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至1879年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这段时间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在这段时期内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特别是附属于哲学的。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自此,西方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意识心理学】试述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一)心理科学观1、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不主张两者彻底分离 2、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心身平行论3、心理学的应用性:应该研究意识经验自身而不考虑意识研究的功用和意义(二)心理学的对象直接经验。冯特认为心理学的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他将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实验工具)(四)心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经验的分析基本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2、经验的结合联想,统觉,心理复合的规律(五)民族心理学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可避免的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从中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 的基本规律。由于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以群体心理为研究对象,语言、神话和风俗是组成民族心理的三要素,他强调 了社会文化中的心理因素。概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局限一、冯特的贡献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冯特的最大贡献。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二、冯特的局限第一、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 研究对象统一在经验的范围内,对于促进心理学的科学化是有帮助的。但是,以经验替代其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 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第二、尽管冯特公开宣称反对传统内省法,在其实验中也尽量使用实验的内省法客观化,但是,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第三,冯特的理论体系即庞杂又混乱。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主要论点:1、内容和机能在经验中可以分离。如梦和纯粹感觉就只有内容而无机能,而毫无目的的注意或没有具体的期望则只有机能而无内容。2、内容和机能可以各自独立变化。例如当人从知觉一个客体转向知觉另一个客体时,是内容变而机能不变。而在对一对象先感知后判断的情况下,则 是机能变而内容不变。3、内容和机能在性质上各不相同。内容稳定,易于实验分析;机能变动不居,不易做实验分析,只能用经验的反省进行研究。4、内容和机能都有强度和性质,但彼此各不相关。比如,一个强烈的音和一个强烈的欲望,他们既不相关,也不能比较。5、内容和机能各有自己的规律。内容的规律为联合、混合、对比等,而机能的规律则为定势、决定倾向、意识的态度等。简述詹姆士关于意识流的主要观点意识流(具有五个特征)第一、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个思想都倾向于成 为某个人的私人意识的一部分。每一个思想都属于某甲或某乙所有,而不会互相融合。任同时间、同空间、同性质、同内容也不能打破这层障碍,把思想融合在一起。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2 页 共 9 页 第二、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都是变动不居的,只能出现一次,不能复返。第三、意识是连续不断的。詹姆斯认为意识虽然不断变化,却从来不会中断,或许表面看来存在着某些意识上的间断,但这都不足以否定意识的连续不断的性质。第四、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即意识是认知的或具有认识的功能。但他所说的对象指的只是在当前意识状态之外的对象,并不一定是指存在于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世界。第五、意识具有选择性。意识总是对它的对象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为关切,总是选择一个对象或对象的一个方面,同时,又排斥这其他对象或对象的其他方面。 詹姆斯的心理学体系一、研究对象:心理学是描述及解释意识状态的科学。意识流(具有五个特征)第一、意识是属于私人的。第二、意识是常变的。第三、意识是连续不断的。第四、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第五、意识具有选择性。二、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三、其他心理学理论双重记忆理论:记忆有两种要素组成。第一种要素是初级记忆;第二种要素是次级记忆。 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看到了外周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促进了对情绪的研究,但是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自我理论:根据自我在心里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划分为经验的自我和纯粹的自我两个方面本能论和习惯论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目的一直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研究方法:铁钦纳的内省法是对冯特内省法的继承和发展,但对内省描述的要求更加严格,为内省法规定了种种限制。 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是什么”意识经验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特有元素) 意象(是观念的特有元素)感情(是情绪的特有元素)意识元素五种属性:性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清晰性。“怎么样”-“联想对心理学的作用就如引力对物理学的作用”所有的联想律都可以还原为接近律通过接近联想,首先把同类元素结合在一起,然后把不同种类元素结合在一起,其次再把不同种类的基本心理过程结合起来。“为什么”-身心平行论 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法基本要旨: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内省分析为元素(感觉、意像、感情),这些元素有各种属性(性质、强度、持续 性广延性,清晰性等),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或结合(联想)而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一类的心理过程。这些简单和复杂的心理过程与神经过程发生的过程相平行或以之为条件。对铁钦纳构造主义的评价(一)铁钦纳构造主义的贡献首先、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次,铁钦纳正是打出构造主义旗帜,明确地划定了构造主义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美国机能主义的界限,导致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心理学派别的对立。 再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二)铁钦纳构造主义的局限首先,在心理学对象上,铁钦纳只主张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其次,也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铁钦纳比其老师冯特走得更远。再次,在内省方法上,铁钦纳也比冯特更加极端,最后,在身心关系上,铁钦纳坚持心身平行论。杜威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整个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2、明确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3、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3 页 共 9 页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其共同特点(杜威、哥伦比亚共同点)A、从研究心理学的共同规律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B、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C、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法,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D、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 E、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是指应用于生活实际。试述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区别: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对立的主要表现就在于研究对象的分歧。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感觉、情感等直接经验,并把心理学的的任务规定为心理学心理元素的分析和确定由心理元素构成心理负荷体的原理与规律,意动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以意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意动指的是各种心理的活动或动作,内容则为意动所涉及的各种对象。 联系:任何意动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内容,指向于一定的客体试述内容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铁钦钠与冯特联系区别)联系: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区别:1、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但他又不同意冯特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区分,认为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直接研究经验,物理学是研究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心理学是研究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2、在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铁钦纳比其老师走的冯特走的更远。尽管冯特也强调分析意识的元素,但冯特并没有忽视整体,且把元素看成是一种过 程,而铁钦纳只重视元素而忽视整体,对意识元素进行了频繁的分析,因而最终成为一个元素主义者,受到激烈的批评。3、在研究方法上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对冯特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加以改造。如果说冯特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实验的话,那么铁钦纳的实验内省法则重在内省,只不过他对内省的限制比冯特更加严格而已4、心理学的任务和内容方面铁钦纳与冯特的观点基本相同,只是在细节上稍有不同,铁钦纳认为心理学任务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像冯特一样铁钦纳也把意识经验分析成为基本元素,但又增添了一个意象元素。这样人的一切意识经验或心理过程都是由感觉意象情感三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行为主义】 试述行为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历史条件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决非偶然,他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一种要求和反映。二、哲学背景行为主义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一)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二)实证主义哲学(三)实用主义哲学三、心理学背景(一)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二)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是行为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 (四)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对华生的影响评述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心理学研究目的“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2.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行为包括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外显的习惯反应、内隐的习惯反应、外显的遗传反应、内隐的遗传反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对内省,倡导客观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报告的只是自己体体内部的变化,而不是心理和意识的活动,因而并不是通常所谓的内容。)、测验法(行为测验) 四、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4 页 共 9 页 (一)关于感觉的理论(二)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由“相互作用论”转向“环境决定论” ,因而特别重视学习问题。“教育万能” 构造差异和早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三)关于情绪的理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婴儿有三种内在的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亲爱。(四)关于思维外周理论:思维就是一种内隐的感官运动,思维与言语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五)人格理论简述华生的人格理论1、“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全部资产和债务”人 格资产已被组成的各种习惯的总合,社会化了的和已被锻炼过的各种情绪以及他们的可塑性和保持力。也就是个人对当前的或未来的环境的适用能力。债务在当前环境中不发生作用和阻止其对已改变的环境进行顺应的潜在因素。资产和债务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形成了个人特殊的人格特征。2、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3、人格是环境的产物。(重新安排生活来可以改造社会。)表明人是环境消极的产物。评价华生的行为主义 一、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以客观行为代替了主观意识,以实验法代替了内省法,使心理学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的研究结果 ,心理学获得了与其他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由于行为主义的目标就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因而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一、生物学化倾向严重。否认心理和意识的存在,把行为归结为刺激- 反应的联结,而刺激、反应又被分析还原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二、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否认意识、心理、内省及相关的概念,使心理学犯了客观主义的错误,成为没有头脑的心理学。三、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华生的行为主义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了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把人视为一架被动的刺激-反应机器,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把环境看作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力量。新行为主义哲学基础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切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二、操作主义的影响三、行为主义自身的需要 思考:早期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新行为主义在坚持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方面没有歧见,但对华生那种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或多或少存有异议,于是展开了自己的研究,试图加以改进、弥补,或者干脆转向不同的方向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其特征为: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新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的行为主义,主要特征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符号学习论)(所谓学习就是习得符号及其意义)(1)期待所谓期待就是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的意义(通常是指目标物的意义)的知识或信念。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经验导致的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期待。感知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推理性期待: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2)位置学习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5 页 共 9 页 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此即为位置学习。(3)潜伏学习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论述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体系及其影响心理学:关于整体行为的学说(与分子性行为对立)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符号学习论)(所谓学习就是习得符号及其意义)(1)期待(2)位置学习(3)潜伏学习 简评:第一、托尔曼的理论影响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他倡导的整体行为研究以及中介变量等概念吸引了与他同时代的其它行为主义者,被他们吸收和接纳。第二、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托尔曼未能像赫尔那样坚持理论的系统、严密和完整性,而是充满了零乱和模糊。另外,他的体系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说明人类行为的程度是有限的。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区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经典式条件反射。指有特定的、可观 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反应。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性行为。认为华生仅以经典式条件作用来说明一切机体行为,过于简单。斯金纳操作强化理论结论(1)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维持和发展。(3)强化也是行为分化的重要原因。(4)强化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有以下程序,定时强化、定比强化、变时距强化、变比率强化 评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体系及其应用心理学:描述行为的科学(一)反对以往心理学家采取间接方式研究行为、把 行为的一切特性都归因于不证自明的内部实体的做法。(二)心理学的性质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理论性的,主张心理学是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先行的、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和有机体随后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的方法:不带理论结构而进行研究的、严格的经验体系“行为分析法”:“斯金纳箱”实验分析体系特别注意对单个被试进行彻底的研究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建立、消退、泛化、分化。(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1、积极强化物、消极强化物2、强化的程序斯金纳操作强化理论结论:(1)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维持和发展。(3)强化也是行为分化的重要原因。(4)强化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有以下程序,定时强化、定比强化、变异时距强化、变异比率强化行为原理的推广和应用 (一)言语行为以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认为言语也是一种习得的行为。以单一的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语言的获得和发展(二)教学及其与程序教学(三)社会控制计划新的新行为主义共同的特点第一,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第二,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第三,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第四,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第五,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6 页 共 9 页 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3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交互决定论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班图拉指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两因素的结合或两因素之间的单向作用。自我调节论1、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 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2、班图拉认为自我调节由三个过程组成。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3、获得途径第一是模仿。第二是标准内化。第三是榜样作用。评价: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强调了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 自我效能原理1977年首次提到了自我效能。把自我效能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80年代以后,班图拉把自我效能看作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他认为自我效能信念有近似于认知、动机及情感的功能,是人类行为操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它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 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1.行为的成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 大。2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巨大影响。3.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影响也不很大。4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5情境条件自我效能培养途径:适当的外部强化。及时自我强化。加强归因训练。评价:第一,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二,班图拉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 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由于他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因而在方法论上,班图拉必然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第四,班图拉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观察学习、交互作用、自我调节、自我效能等重大课题,突出了人的主动性、社会性,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赞同。局限性:第一,正由于班图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第二,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图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 第三,班图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难以让人苟同。第四,班图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重心和目的,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第五,社会学习理论否认了个体在遗传、大脑和学习上的差别。 【精神分析】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的对象与方法(一)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二)精神分析的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三、本能论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7 页 共 9 页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来源本能的来源是身体状态或需要(欠缺);目的本能的目的是消除身体的欠缺并重建内在平衡;对象本能的对象是指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有的对象是固定的,有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原动力本能的原动力决定于身体欠缺的程度。种类早期,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种:性本能和自我本能。性本能也称为“力比多”。四、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大部分;晚期, 他认为,人格是由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动态能量系统。(二)人格的发展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阶段属前生殖阶段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达到生殖期人 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 两种危机:一是固着,二是倒退,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五、梦论梦是情绪素材的丰富来源。之所以形成梦,是因为检查作用放松警惕,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通过化装的方式偷偷溜进意识而形成的.当人觉醒以后,检查作用加强,所以我们不能回忆起来梦境。梦的内容是被压抑的伪装的本能欲望,所以还需要加以分析和解释才能找到本能欲望的本来面目。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在梦中满足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所有的梦都包含性的意义。梦的工作方式:凝缩、移置、象征/戏剧化、润饰凝缩(condesation)几种隐意用一种象征(或符号)出现;移置(displace)在梦的工作中,把隐梦内容加 以转移用不重要的部分替换其主要的部分;象征/戏剧化(symbolization)以具体的形象代替抽象的欲望。润饰(secondaryrevision)醒后把梦中无条 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六、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1、性质和根源: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关键因素。早期,认为焦虑主要是对不可发泄的性冲动的一种有害反应。后期,认为焦虑是冲突所引起的结果而自我是把他当成一种危险的或 不愉快的信号反应,从而产生防御机能。(第二焦虑理论)2、种类:现实性焦虑(本我)、神经性焦虑(自我)、道德性焦虑(超我)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移置升华自居作用倒退七、社会文化观基本观点是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相对立。辩证法的文化分析是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的精 髓,它一方面认为文明以抑制本能为出发点,以征服本能为基础,同时又认为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更多的人的更多需要得到满足。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一、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3、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二、局限1.非理性主义倾向:否定意识是心理的实质,否认意识的主导作用2.生物学化的倾向: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及人的 社会性本质,抹杀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3.方法论上的局限:以偏盖全,将变态心理普遍化、绝对化忽略个体和群体、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本能和文化的差异,用关于个体、个体心理和本能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文化和历史现象荣格的情结理论首先,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其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再次,情结属于个体无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无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最后,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8 页 共 9 页 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主要来源:早期,童年期的心理创伤;后期,认为是根源是集体潜意识。简述荣格的心理类型说态度类型:外倾 内倾功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一种是外倾思维型。一种是内倾思维型。一种是外倾情感型。一种是内倾情感型。一种是外倾感觉型。一种是内倾感觉型。一种是外倾直觉型。 一种是内倾直觉型。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无序阶段婴儿期;君主阶段自我开始发展;二元论阶段区分主客体。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心灵的诞生”时期主要任务:克服童年期意识狭窄的倾向,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量,不要过分迷恋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否则他就会在人生的后半段发生障碍,不利于实现个性化。3、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如日中天,事业有成,社会地位和家庭都比较 满意的时期,但也容易出问题,如中年期心理危机。4、老年时期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中,喜欢回忆过去,更愿意考虑来世生活问题。结合史实论述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的分歧(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基本的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2、荣格在早期曾用里比多来代指心理能量,但他的里比多和弗洛伊德的不同。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 多。(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他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 验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2、荣格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的影响。中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1、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相互结合。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他的研究方法为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等。其代表著作梦的解释于1900年出版,大大推进了精神分析运动,大体上构造起精神分析的理论 框架。2、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荣格采用机械因果论、目的论“共时性”的方法研究。(四)研究倾向的不同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的取向。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他把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看作某一民族独特历史的心理状态,可见其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 比较格式塔的顿悟说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人本主义】对马斯洛的评价贡献:第一、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第二、强调人的高层次需要和内在价值的人格学说。第三、需要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第四、人类潜能的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局限: 第一、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把自我实现 心理学史大题汇总Stella O(_)O 第 9 页 共 9 页 的人置于乌托邦中。第二、过分强调生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第三、个人中心论者。第四、自我实现理论不具有普遍性。【名词解释】无意象思维:彪勒在1907年明确地指出,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即思维元素,也就是“无意象思维”意识流:詹姆士主张,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所以叫做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 刺激错误:把心理过程与被观察的对象即感觉与刺激相混淆,从而犯下刺激错误。整体行为:整体行为并不是各部分之和,它有自己的描述性和规定性,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整体行为坚持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指向目标,总选择一定的途径;指向特定目标,总选择较短的路径和较容易的手段;是可教育变化的。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地图的模型,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指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中形成迷宫的格局,并称之为“认知地图”。(有机体习得的是关于周围环境、目标位置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也就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而不是习得简单、机 械的反应。)潜伏学习: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操作性行为: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反应行为。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情结:首先,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 格结构。其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再次,情结属于个体无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无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最后,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集体潜意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生活风格: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是一种表示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照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自我同一性: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必须保 持一种同一性感,即自我同一性感或心理社会统一性感。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性、一致性和连续性、社会团结性。现象学方法:观察者如何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包括观察的主体和观察的对象。行为环境: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同型论:就是认为生理历程与意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彼此完全等同。顿悟学习:指的是一种对关系的自发的把握或理解。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学习。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心理场: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概括性,可迁移中介变量:所谓中介变量不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是介于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蔡格尼克效应:与已完成任务的回忆相比,被试更容易地回忆起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临床法:研究者在和儿童办自然交往中向儿童提出一些活动任务,让他们看一些实物或向他们提一些特定问题,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自我实现:“就是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等的充分 开拓和利用。这样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他人力所能及的是总是尽力去完成”。高峰体验: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愉悦的瞬时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