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248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一、济南市“学考说明”中关于文学作品部分的考察要点1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3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4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6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二、文学作品复习知识储备(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关于记叙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顺序:顺叙:按时间的发生、发展、结果先后顺序叙述事情,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倒叙:把事件结局提前叙述,引起回忆从头进行叙述,避免平铺直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突出中心。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件,使内容更加充实,突出中心。3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直抒胸臆,感情强烈,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客观、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关于描写描写描写对象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面描写动景、静景描写详略细描语言细腻,突出人物性格或中心白描语言简约,印象深刻描写角度正面描写正面直接的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使形象更鲜明、突出虚实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烘托,突出中心关于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使感情朴实真切,震动人心。间接抒情包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关于议论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文学作品中一般有三种情况: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二)文学作品中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引用等。(三)文学作品中常用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前后照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铺垫、对比、联想、想象、象征、衬托、渲染等。三、文学作品考点梳理专题一 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对全篇文章而言的,包括内容、结构、情感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察。进行整体感知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抓标题,看开头和结尾;重视议论、抒情句;把握关键句或反复出现的句子;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准确完整地概括中心;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等。从近几年中考的命题趋势看,以下三种题型是考察的重点:(一)内容概括“要素法”概括,人+事情+结果1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例1:故乡的榕树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例2:原谅一文中围绕“原谅”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女儿在英国当女侍时,不小心打碎了很多酒杯,却得到了领班的原谅;。2抓住主要情节,梳理思路。例1:心中的小火炉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由冬日的严寒引出儿时的回忆老家冬日取暖的风俗儿时提着小火炉游戏的情景例2:倔强的仙人掌女人挑了两盆嫁接仙人掌,准备买下女人付钱买下,老头儿把扯断的仙人掌送给她。3。提炼相关信息,根据提示语填空。(二)分析标题内容+主旨+表达效果例1: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以“小小红帆船”为题的原因是什么。例2: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有什么好处?例3:文章为什么以“心中的小火炉”为题?例4:文章为什么以“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思路点拨:1.概括文章内容;2.归纳主旨;3.结合题目特色写出表达效果。常见的特色及作用有:新颖生动,激发兴趣;点明主旨,便于理解情感;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反问),形象生动,吸引读者;一语双关,含义丰富;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思路清晰。(三)把握情感关键句+线索+分析人物思路点拨:1.通读全文,抓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关注开头(开篇点题)和结尾(卒章显志);2.抓线索,体会前后情感的变化;3.通过具体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表现,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向。专题二 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主要包括: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在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的考查体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其语言赏析题常常是分值大、题型多。这类试题没有太大的审题难度,关键是发现语言的特点,一般要关注四个角度,即用词、句式、修辞、写作手法,抓住语言的特点后,再用规范的格式、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赏析题要避免答题笼统,不妨落实以下四个答题点:一怎样写的;二写出了什么;三写得怎么样;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一)词语互换和选词填空例: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1要义无反顾。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青春的门槛)2为了如期登上珠穆朗玛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登上地球之巅)【解析】词语替换是常用的语言鉴赏方法之一,有利于考查评价学生的语感与理解能力。这类试题和选词填空题相似,其答题规律都在于从两个词语的含义入手,先“找同”,后“比异”。【答案】不可以。因为“义无反顾”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勇往直前”是不畏艰险,勇敢地一直往前走。这两个词语都有勇敢前行的意思,但是“义无反顾”,强调认定了就不回头;“勇往直前”强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一直走下去。(本题共4分。一点1分。)思路点拨:成功完成词语互换题或选词填空题,关键在“找同”“比异”。比较所给词语含义的异同,一般从程度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的褒贬、前后搭配等角度来进行比较,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确定。(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的理解例: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谈谈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解析】画线句共有三个分句,用关联词“虽可”连接起来,整个句子表达了两层意思。然后抓住“悄然离去”“若有若无”“每每牵着”这三个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分别阐述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即可。【答案】本题共4分。1.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难忘怀。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答出“对故乡思念”之意的,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1.谈谈对关键句的理解这类试题,所选关键句常常是文章的主旨句、过渡句,或有哲理、有韵味的议论抒情句。成功完成此类试题,要先看加线的句子阐述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2.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内容: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其作用为开篇点题、做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等;结构: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过渡;艺术效果: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三)品读关键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答案】第1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第2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本题共4分。任选一句,“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思路点拨:赏析关键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所选关键句一般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答题时切忌笼统地回答“使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了文章中心”,必须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语言要完整、规范,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答题点:1.怎样写的(修辞名称);2.写出了什么(结合具体语句);3.写得怎么样;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四)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例1: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原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撤消?多少诗词风景成为了遥远的绝版?改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页以及诗词风景都逐渐消失了。【答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理由:1.运用排比句式,罗列各种流失的古典场景,更具震撼力;2.运用反问句式,情感更加强烈,提醒人们去深刻思考与反省;3.运用贴切的比喻,形象描述了各种古典场景流失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4.用了“硬硬撕掉、生生撤消”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古典场景被毁灭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例2:文章第段,句子独立成段,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原句:这条路,我不再走。改句:我不再走这条路。【答案】原句突出强调了这条路被霸占、被掠取,作者感到惋惜、痛心,不忍再走。改后的句子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思路点拨:完成此类试题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分值设置,从句式、修辞、用词、情感表达等角度将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然后采用完整规范的语言作答。(五)圈点评注例1.那年五一长假,我陪父亲登上了九华山。山路上,每每歇息时,父亲总是让我站在里面,他站在外边,用身子挡着我,生怕我不小心跌下去。我哈腰抱他上床,却没费多大劲儿,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没想到却那样轻!而我的心却沉了许多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做圈点评注。(6分)提示:第一步:在句中圈出1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作注;第二步:品评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要求:评注的内容写在“圈点评注”栏内。【答案】示例1:总:一直、一向的意思,写出爬山时父亲一直在有意识地保护着“我”。这句话通过描写父亲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和呵护。示例2:沉:这里是沉重的意思,写出了“我”抱起老弱的父亲时沉重而心疼的感受。这句话通过写“我”轻而易举地把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抱上床时的动作和内心感受,表达了“我”因感受到父亲变得老弱后,内心的沉重和酸涩。评分意见:本题共6分。圈画词语并能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作答占3分;品评赏析语句占2分,语言表述占1分。例2.(A)“是吗?”她抬起眼皮,瞟了他一眼,反问道。这样的看似暴怒的伪装她也见多了。倘若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何必这么着急,她心里想着,不再吭声(B)忽然,老头儿停了下来,从筐里拿起一棵茁壮的仙人掌,没等女人反应过来,使劲一拉,把它的顶部从底峰上扯了下来,然后一手一半举到女人眼前:“你看,你看!有牙签吗?”他用力地问她,眼里似乎也冒了火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答案】A处示例:瞟:斜着眼睛看,形象入微地写出了女人对老头儿的怀疑和不屑。评分意见:A处共3分。“瞟”的意思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B处示例:这句话通过对老头儿一系列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女人不信任他的不满,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头的倔强、坦诚和率真。评分意见:B处共3分。句子的描写方法占1分,表达效果占2分。思路点拨:“品词”一般包括本义、语境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赏句,要注意四个答题点,即该句是怎样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写得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六)标点符号与关键句的赏析例1:“姑姑,你看船走了”过了一会儿,小谦拽拽我的衣角。果然,那只小船奇迹般歪歪斜斜向远方飘去,那场景极像一场恶战中坚守到底终于凯旋的最后一名士兵,扛着一面鲜艳招展的残旗正在离开战场,颇显几分悲壮美。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标点,并简要陈述理由。(3分)理由:【答案】示例1:“姑姑,你看,船走了!”理由:本句是个祈使句,所以第一个空填逗号,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小谦看到自己救护的小船终于走远,心情激动、兴奋,所以第二个空可填写感叹号。 示例2:“姑姑,你看船走了!”理由:本句是个祈使句,自己的救助终于没有白费,小谦让姑姑去看,语气欣喜而自豪,声音拖长,所以第一个空填破折号;小船终于走远,心情激动、兴奋,所以第二个空可填写感叹号。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标点填写正确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方可得分。思路点拨:标点符号虽小,对文章表情达意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标点表达出不同的停顿、语气、语调,传递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因而“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也包括品味富于表现力的标点符号,它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阅读中要仔细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例如:1.问号,常常表达作者的疑问或思考,有引发读者注意和深思的作用;2.感叹号,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也常用感叹号;3.省略号常起省略某些内容的作用,有时还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话未说完,语意未尽等。(七)品读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采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间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请简要分析文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答案】“鲜花无拘无束地怒放”“孩子快乐地玩耍”“炊烟又袅袅地飘荡”(点明关键词句1分);烘托了在绝境中生命依然顽强不息的氛围,生活还将下去,生活必将下去(1分),衬托出“中年妇女”已走出苦难的阴影,充满希望地开始了新的生活(1分)。思路点拨: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增加其真实性;2.渲染某种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需要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巩固训练1.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惟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请简要分析上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2.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碧玉,在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晶莹的露珠。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只填序号)A、串串B、团团C、片片D、袅袅3.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如果把文中加点的词语“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分)4.两截还能活,这不假,但女人看着老头儿只是觉得心里生疼,仿佛受了伤的不是那棵仙人掌,而是别的什么。那别的什么像一只小手,躲在她的胸膛里,一下一下,揪得她的心生疼。那疼隐隐地从老头儿脚下的那堆仙人掌里传过来,从他那鬼样的普通话中传过来,从他那已经装在布衫口袋里的塑料钱袋里传过来,疼得她直想落泪。文章结尾写道:“那别的什么像一只小手,躲在她的胸膛里,一下一下,揪得她的心生疼。”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5.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文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6.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6.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4分)(1)迈过去!敢于用你还不够坚实的肩膀,承受社会压下来的责任和义务;敢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敢于迎接微妙的眼神、莫测的心机与需要仔细破译的话语;敢于在感情世界里经受痛彻肺腑的考验;敢于树立起宏大的理想目标;敢于以坚韧的毅力和奋发的进取开创出时代、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业绩(2)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青春的内容看透吃透。这样,当你胸有成竹地走进人生的课堂,你就能够用自信的目光,把理想的风铃碰出一阵鸣响。当岁月的钟声敲响15下16下或者17下18下,你就可以自豪地说:青春,你一定在我身上绚丽!专题三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和拓展延伸(一)语言运用:这是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常考考点,出题人创造性地将基础知识中的语言运用题移植到阅读材料中。我们在试题中常见的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运用,常考题型为:(1)仿写;(2)补白。1.仿写:要用规定的句式来写句,或相承,或相对,或转折,或递进,句中的标点、分句的个数和字数都要“保持原样”,连修辞手法也要一样;要充分把握句子内容,特别是要求运用“比喻”时,一定要注意生动而和谐。读完全文,相信你对“原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请仿照示例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理解。(4分)示例:原谅是一种品质,原谅他人的人,消除了自己的烦恼,获得的是心灵的升华。原谅是,原谅他人的人,。【解析】例句有两部分组成,仿写的关键在于将原谅具体化,并写出原谅别人之后自己的收获。此题,要结合原文的主旨来仿写。【答案】示例1:原谅是一种美德,原谅他人的人,舍弃了个人的私利,获得的是他人的尊重。示例2:原谅是一种境界,原谅他人的人,驱逐了心头的阴影,收获的是灵魂的净化。(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对“原谅”的诠释正确得2分,所写句子与原句句式一致得2分。)思路点拨:句式要“保持原样”;句意要符合语境。2.补白:补白是散文阅读中语言赏析的常考题型。让学生结合文意,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通常想象补白的是如下几种描写:补白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叙事类作品);补白景物描写(写景抒情类作品)。例1:文章第段写道:“老头儿一脸自尊,挺着胸膛收钱”请根据上下文描写“老头儿”这时的心理。(4分)老头儿示例1:老头儿满心自豪:别看我是一个卖花的,那骗人的勾当俺可干不了。示例2:老头儿想:这下你总算相信俺了。钱可以不挣,良心咱可不能丢。这年头,唉,也不怪她不信俺。(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体现老人当时自豪骄傲的心理占3分,语言表述占1分。)思路点拨: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先要整体把握人物性格、身份,然后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将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细腻生动地表述出来。例2:请根据文章第段创设的情境进行合理想象,围绕“草丛的香味”,续写(2)处画线的句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_。【答案】示例:草丛的香味弥散在柔美的月光里,如美酒一般让人沉醉。思路点拨: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先要分析文章的语言情境,发挥想象,恰当运用修辞,将景物的形、声、色用生动的文字加以描绘,以此增强画面感。(二)语言运用:此类题目往往由文章的内部引申到文章以外,阅读素材的层次感增强,不但能深入理解文本,而且对于生活也会有更独特的感悟。1.材料探究题:这类题往往另外给出一个甚至多个素材,与原文的比较点常常是针对于内容、主题、情感、手法等。我们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结合素材,比较异同,归纳要点。有时还有由此引申开来,联系生活谈感悟。2.联系实际题:先要明确原文的主旨,再确立我们所要引申的重点,然后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切忌空谈,身边的例子,自我的经历都是被选素材,要酌情运用。3.拓展积累题:这类题常常体现为对相关名言警句、古诗名句等的考查。要读懂原文,明确被选范围,审清题干其它附属要求,有的放矢地答题。另外,此题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现代文阅读注意事项:1把握关键句,提炼主旨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2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3文章第段,“凭借这对大耳朵,周围哪怕是很轻微的声音,它也能捕捉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捕捉”而不用“听”?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4排比、比喻、拟人、反复、反问、设问、对偶、夸张。5仿句: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6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7品味语言,赏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从手法入手。(修辞、描写手法) 2、从语气入手。句序(倒装)句式(反问、设问;感叹;省略;长句短句)3、从词语考虑(叠词、数量词)4、从位置考虑(开头、中间、结尾)示例1:萧萧池塘暮品读第(9)段划线句,比较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4分)原句: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改句: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就不会在地上泛滥成灾。不同:原句是反问句,有强调作用,突出了作者对池塘的触目惊心的现状的思考与痛心;而改为陈述句后则没有这一表达效果。我的邻居吴冠中请比较第二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原句: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改句:他缓缓的一步一步搀扶着她原句运用短句,放缓节奏,强调了“缓缓地”“一步一步”,以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吴冠中对妻子的呵护,表达了作者的感动和赞美之情;改为长句,只起到陈述作用,不能充分表达情感。8拓展运用, 语言表达。方法:明确主题结合题干适当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