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7617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水资源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按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与其他固体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的流动性,它是在循环中形成的一种动态资源,具有循环性。水循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天然水资源系统,处在不断地开采、补给和消耗、恢复的循环中,可以不断地供给人类利用和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 (2)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处在不断的消耗和补给的过程中,具有恢复性强的特征。但实际上全球淡水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大部分储存在极地冰帽和冰川中,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8%。可见,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水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水资源的又一特性。全球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极不均匀性,如大洋洲的径流模数为51.0L/(skm2),澳大利亚仅为1.3L/(skm2),亚洲为10.5L/(skm2)。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数倍或数十倍。我国水资源在区域上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在同一地区中,不同时间分布差异性很大,一般夏多冬少;(4)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是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广泛利用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还用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消费性用水与非常消耗性或消耗很小的用水并存。用水目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使得水资源表现出一水多用的特征;(5)利害的两重性: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水资源质、量适宜,且时 空分布均匀,将为区域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又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2.中国水资源面临哪些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筹规。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作用(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传递等重要作用。(2)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以后,一部分飘移到大陆上空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到地面。降落到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江河汇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又以地下径流或泉流的形式慢慢地注入江河或海洋。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包括江、河、湖、水库等水面蒸发、潜水蒸发、陆面蒸发及植物蒸腾等)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海洋本身的水循环主要是海洋通过蒸发成水蒸气而上升,然后再以降水的方式降落到海洋中。 2 (3)作用:1)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2)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3)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的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2.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一)空间分布特征(1)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东南部丰水,西北部属少水、缺水带。(2)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丰富程度东南向西北递减。(二)时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很不均匀:(1)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发生。(2)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3)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3.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分布于人口、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超出可供的水资源量。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所占水资源比例较高,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尤为如此。(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区域地下水为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地面沉降。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海水入侵。(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第三章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量评价: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 2.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3.降水量年际变化程度的表示(1)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最大年降水量xmax/最小年降水量xmin:Ka值越大,降水量年纪变化越大,Ka值越小,降水量年际变化越小。(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均方差:变差系数C v:Cv=/x均:Cv值越大,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反之就越小。4.我国河流的补给可分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5.径流的时空分布(1)径流的区域分布:受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以及地形及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年径流量的区域分布既有地域性的变化,又有局部的变化。从全国范围看,年径流深度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径流量的动态变化: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一般用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晒受到径流补给类型及流域内的地貌、地质和植被等条件的综合影响。相比较而言,降水补给的河流Cv值大于冰川、融雪和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Cv值,而后者的Cv值又大于地下水补给的河流C v值。(3)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关键取决于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类型和变化规律。地下水补给来源的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而以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相对比较大。 3 6.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表示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Qt、径流总量Wt 、径流模数M 、径流深度Rt 、径流系数。Wt=Qt均t; Rt=Wt/1000F; M=Qt/F; =R/P7.蒸发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路面蒸发。水面蒸发主要反映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与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陆面蒸发量主要是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即陆地实际蒸发量。8.干旱指数干旱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0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E0/P值大于1.0,表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值越大,干旱程度就越严重;反之气候就越湿润。9.地下水的形成、类型及地下水循环:地下水以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为其含水介质,分布于不同的岩层和地质构造中。地下水通过其补给、径流、排泄过程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并与大气圈及水圈发生水交换,构成地下水循环过程。总体上,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是自然界水资源分布与循环的一个局部。(1)形成: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成,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三大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主要形式为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水,河流,蒸发,人工排泄。 10.含水层和隔水层(1)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具透水和给水能力的岩层。含水层和隔水层是地下水形成和储存的重要和基本条件。(2)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为: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11.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线性渗透定律(达西定律,适用于雷诺数小于110)的层流: 或 v=KJQ:渗透量m3/d; H1-H2:在渗透途径L长度上上下游过水断面上的水头损失 L:渗流途径长度;A:渗流过水断面面积;K:渗透系数m/d;v:渗透速度;J:水力坡度,单位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2)非线性渗透定律(哲才公式,适用于紊流):v=KJ 1/2或 Q= KAJ1/2(3)介于层流和紊流之间:v=KJ1/m ;m=12,m=1为达西公式,m=2为哲才公式。12.地表水分区的基本原则(1)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2)流域完整性;(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13. 分区方法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 ;根据天然流域分区; 根据行政区划分区。14.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内容(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6)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15.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1)周期性;(2)确定性和随机性;(3)区域性 16.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1)成因分析法;(2)地理综合法;(3)数理统计法 4 17.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T=1/P;(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大于50%,则 T=1/(1-P)。18.缺乏实测资料时,怎样推求设计年径流量?缺乏实测资料时,一般可采用等值线图法或水文比拟法推求出平均年径流量Q及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并确定线型,再由设计频率查此曲线的设计年径流量。19.开采试验法:给水工程P16520.还原计算:消除人为影响,将资料系列回归到“天然状态”的一种方法,以求得资料系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常用的径流还原计算的方法有分项调查法和降水径流模式法。第四章供水资源水质评价1.水质、水质指标、水质标准(1)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性质。 (2)水质指标: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分三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3)物理性水质指标感官物理性状指标:温度、色度、臭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其他物理性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化学性水质指标一般的化学性质水质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卤代烃、各种农药等;氧平衡指标: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等。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2.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内容(1)物理性状评价:色、味、臭、可见物、温度;(2)普通盐类评价:硬度(以CaCO 3计:150450mg/L,最好是180270mg/L)、SO42-50mg/L、铍0.003mg/L(3)有毒物质限定: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镉(六价)、铅、银、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等(4)对细菌指标的控制:菌落总数(在37下经24h培养,每毫升水中含量)100;大肠杆菌数:不得检出。3.什么是成垢作用,锅垢的成分通常有哪些?锅垢对锅炉用水有什么影响?(1)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2)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3、CaSO4、CaSiO、Mg(OH)2、MgSiO3、A12O3、Fe2O3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3)影响:影响传热,浪费燃料。易使金属炉壁过热熔化,引起锅炉爆炸。4.锅垢的评价公式(1)锅垢总浓度H 0=S+C+72Fe2+51Al3+400Mg2+118Ca2+ S:悬浮物浓度;C:胶体色度(2)硬垢总浓度Hn=SiO2+40Mg2+68(Cl-+2SO42-Na+-K+)(3)硬垢系数Kn=Hn/H05.起泡作用及其评价方式(1)起泡作用主要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浮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2)起泡作用可用气泡系数F来评价,气泡系数按钠、钾的含量计算:F=62Na+78K+6.腐蚀作用及其评价方式(1)腐蚀作用是指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2)水的腐蚀可以按腐蚀系数K k进行定量评价 5 对酸性水:Kk=1.008(H+3Al3+2Fe2+2Mg2+-2CO32-HCO3-)对碱性水: Kk=1.008(2Mg2+-HCO3-)7.工业用水水质水的硬度过高,对肥皂、燃料、酸、碱生产的工业不太适宜;硬水妨碍纺织品着色,并使纤维变脆,皮革不坚固,糖类不结晶;如果水中有亚硝酸盐存在,会使糖制品大量减产;水中存在过量的铁、锰盐类时,能使纸张、淀粉及糖出现色斑,影响产品质量。8.水中物质组成(um)溶解物质(10-5-10-3);胶体物质(10-3-1);悬浮物质(1-100)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采取对供需双方严格管理来实现供需平衡,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1)近期和远期向结合;(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1)系列法(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2)系列法4.可供水量及影响因素(1)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2)影响因素: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分类(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2)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现状的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供需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4)从用水的性质: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6.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与典型年法相比有何特点?(1)不是对某一个别的典型年进行分析,而是在较长时间系列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的动态变化进行逐个时段模拟和预测,因此可以综合考虑水资源系统中各因素随时间变化及随机性而引起的供需的动态变化;(2)不仅可以对整个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由于采用不同的子区和不同水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资源和外域水资源等)之间的联合调度,能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因此能反映出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也能够反映出地域空间上的水供需的不平衡性;(3)仿真性好 ,能直观形象地模拟复杂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管理运行方面的功能,可以按不同调度及优化的方案进行多情景模拟,并可以对不同供水方案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便于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供需状况以及采取对策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使得水资源在整个系统中得到合理的利用。7.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的步骤(1)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就是要把实际问题概化成一个物理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有关 变量间的定量关系;(2)模型的调参与检验: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或预演某一系统的运行情况;(3)模型运行方案的设计。 6 第六章取水工程1.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2.水源应符合的要求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可取水量充沛可靠;原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先行标准;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具有施工条件。3.取水点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河段;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4.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形式?各自适用条件如何?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按取水点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及斗槽式。不同的构筑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取水量和水质要求、不同的河床地形及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河床变化、水深及水位变幅、冰冻及航运情况、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投资及设备供应等情况;(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可分为缆车式和浮船式;(3)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可分为底栏栅式和低坝式,由拦河堤坝,冲沙闸,进水闸,或取水泵房等组成。 适用条件:低坝,适用于枯水期流量特别小,水浅,不通航,不放筏,且推移质不多的小型山溪河流。5.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及其构造组成、基本形式、特点和适用条件(1)定义: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2)构成:集水井、泵房(3)形式: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4)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特点: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在取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5)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特点: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适用于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如水下施工有困难,或建造合建式取水构筑 物对河道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时,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6.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及其基本形式和构造组成(1)定义: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2)构成: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泵房(3)形式:自流管式、虹吸管式、水泵直接吸水式、桥墩式、湿式竖井泵房、淹没式泵房7.浮船式取水构筑物及其适用条件(1)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由浮船、锚固设备、连络管及输水斜管等部分组成。 7 (2)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在10-40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度不大于2m/h,取水点有足够的水深,河道水流平稳、流速和风浪较小、停泊条件好,河床较稳定、岸坡有适当的倾角(20-60度)。8.缆车式取水构筑物及其构造组成和适用条件(1)构造组成:缆车,坡道,输水斜管,卷扬机房,活动接头。(2)适用条件:水位变幅1035m、岸坡稳定、倾角为10o28o、地质条件好的地段9.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分为哪几种形式?如何进行选择?(1)斗槽的类型按其水流补给的方向可分为顺流式斗槽、逆流式斗槽、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和双向式斗槽。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但冰凌不严重的河流。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含沙量较少的河流。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的河流。双向式斗槽:适用于冰凌严重且泥沙含量高的河流。(2)按照斗槽伸入河岸的程度,可分为: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床内:适用于河岸较陡或主流离岸较远以及岸边水深不足的河流。 斗槽全部设置在河岸内:这种型式适用于河岸平缓、河床宽度不大、主流近岸或岸边水深较大的河流。斗槽部分伸入河床:其适用特点和水流条件介于以上二者之间。10.弯曲河段应如何选择取水位置?凹岸泥沙不易淤积,水质较好,且主流靠近河岸,是较好的取水地段。1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及各类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1)管井: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淀管构成,适用于任何岩性与地层结构;(2)大口井:由井室、井筒及进水部分(井壁进水孔和井底反滤层)组成,适用于开采浅层地下水;(3)复合井: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下设管井过滤器组成,适用于地下水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增加井的出水量。(4)辐射井:由大口径的集水井与若干沿井壁向外呈辐射状铺设的集水管(辐射管)组成。适用于不能用大口井开采的、厚度较薄的含水层,以及不能用渗渠开采的厚度薄、埋深度大的含水层。还可用于位于咸水上部的淡水透镜体开采。具有管理集中、占地省、便于卫生防护等优点;(5)渗渠:通常由水平集水管、集水井、检查井和泵站组成。分集水管和积水廊道两种形式。主要用于地下水 埋深小于2m的浅层地下水,或集取季节性河流河床的地下水。12.增加管井出水量措施(1)真空井法:是将管井全部或部分密闭,进行负压状态下的管井抽水,达到增加出水量的目的。(2)爆破法:适用于基岩井。通常将炸药和雷管封置于专用的爆破器内,吊入井中预定位置起爆,以增强基岩含水层的透水性(3)酸处理法:适用于可溶岩地区,以扩大串通可溶岩的裂隙和溶洞,增加出水量。13.管井在运行中出水量减少的几种原因及解决措施(1)过滤器进水口尺寸不当,缠丝或滤网腐蚀破裂,接头不严或管壁断裂等赵成砂粒流入而堵塞。更换过滤器、修补或封闭漏砂部位。(2)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细小泥沙堵塞:用钢丝刷、活塞发、真空发洗井。(3)过滤器表面及周围填砾,含水层被腐蚀胶结物和地下水中析出的盐类沉淀物堵塞。用18%-35%工业盐酸清洗。(4)细菌繁殖堵塞:氯化发或酸化法。 (5)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回灌补充、降低抽水设备安装高度。(6)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失:隔断。14.大口井、辐射井和复合井各适用于何种情况?(1)大口井:地下水较浅且较丰富的地方;(2)辐射井:可开采厚度较薄(大口井不能开采)埋深大(渗渠不能开采)的含水层;(3)复合井:用于地下水水位较高,厚度较大的含水层,能充分利用含水层的厚度。 8 第七章节水理论与技术1.节约用水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与可持续发展。2.用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益不高是我国目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国的灌溉方式多以粗放式灌溉为主,用水效率普遍低于50%,农田灌溉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的1/3甚至一倍以上。我国滴灌和喷灌面积较低,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2%左右。(2)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工业结构中新兴技术产业比重较低,管理滞后。工厂的水重复利用率仅在60%,远未达到90%以上的水平。 (3)由于节水观念淡薄,用水计量不完善,水价偏低,给水管线年久失修,节水设备与技术推广幅度与程度不够,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相当突出。3.水资源保护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实行全面节约用水,以缓解目前存在的城市和农村严重缺水危机,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和水质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在维护水资源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以及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使得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同步发展。4.节约用水基本措施(1)建立合理的、有利于节水的收费制度,引导居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2)提倡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积极采用分质供水,改进用水设备;(3)不断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改革落后的工艺与设备,采用循环用水与污水再生回用技术措施,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灌溉方法,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制度。 5.节约用水现状(1)农业用水所占的比例较大,在70% 以上;(2)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3)长期以来,水的利用效率极低,造成大量宝贵水资源损失与浪费;(4)经过多年的节水努力,全国城市工业用水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北方主要大城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70% 以上。(5)生活用水节水水平极低,基本无任何具有一定规模的节水措施。6.城市生活节水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制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计划管理;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7.工业节水措施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强化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加强企业用水行政管理,逐步实现节水法制化;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8.农业节水技术喷灌、滴灌、管道灌溉、U形混凝土渠道;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地下灌溉;负压差灌溉;局部灌溉;控制性根系交替灌溉;波涌灌溉;渠系防渗;田间节水与农艺节水;节水管理。9.城市用水量定额特点(1)城市用水量定额具有时效性;(2)城市用水量定额受国家政策、居民生活水平、企业或行业中当前及历史生产技术和用水方式、特别是水资源状况等条件限制; 9 (3)城市用水量定额针对不同用水对象而制定;(4)城市用水量定额的核算单元因城市用水量组成类别而异,城市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多以单位用水人口计。10.解决水危机的主要途径(1)推行清洁生产,改变生产结构,革新生产工艺及装备,调整用水方式,强化计划用水管理,改革水价政策,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取多种节水方法等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缓解用水矛盾;(2)远距离跨区域调水,以丰补缺,改变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自然状况;(3)推广污水回用。11.再生水: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12.中水:再生水可供给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河道景观灯作为地质用水,其中办公楼、宾馆、饭店和生活小区等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回用于冲洗厕所、洗车、消防、绿地等生活杂用,又称为“中水”。凡建筑面积超过210 4m2的旅馆、饭店和公寓以及建筑面积3104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和新建生活小区都要建立中水设施。13.污水回用原则:优质水优用,低质水低用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表现(1)城市污水量大、集中,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小,是较稳定的供水水源;(2)城市污水厂一般建在城市附近,与跨流域调水、远距离输水相比,可大大节省取水、输水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3)污水处理厂因增加深度处理单元而增加的投资少于新建水厂的投资,可节省部分新建给水处理厂的费用;(4)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从而可以减轻对水体的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开辟了第二水源,减少了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减轻城市供水不足的压力。15.城市污水再利用分类(1)用于工业:占城市供水量的80%左右,且冷却水占工业用水的70-80% 循环冷却系统的补充水;直流冷却系统用水;工艺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产品用水;杂用水,包括厂区绿化、浇洒道路、消防与除尘等。(2)用于农、林、牧、渔业食用作物和非食用作物灌溉、林地灌溉、牧业和渔业可以供给作物需要的水分,减少农业对新鲜水的消耗;再生水中含有氮、磷和有机质,有利于作物生长。(3)用于城市杂用作为生活杂用水和部分市政用水,包括居民住宅楼、公用建筑等冲洗厕所、车辆冲洗。城市绿化、道路清扫以及建筑施工用水、消防用水等。(4)用于环境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湿地环境用水。(5)用于补充水源可以有计划地将城市再生水通过井孔、沟、渠、塘等水工构筑物从地面渗入或注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 16.再生水利用的要求(1)对人体健康不应产生不良影响;(2)对环境质量和生态循环不应产生不良影响;(3)用于生产目的的不应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再生水应为使用者及公众所接受;(5)再生水的水质应符合各类用途规定的水质标准。 10 第八章水资源保护1.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分配;(2)地表水和地下水分离;(3)上游与下游分离。2.水资源保护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1)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2)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消除次生的环境问题,保障生活、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安全供水,建立安全供水的保障体系;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 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3.污染调查的目的:判明水体污染现状、污染危害程度、污染发生的过程、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污染环境条件,并揭示水污染发展的趋势,确定影响污染过程的可能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污染调查为控制和消除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提供治理依据。水污染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污染环境条件等。4.监测断面(1)设置原则设在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设在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水域或娱乐水域等;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 (2)断面分类背景断面: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内的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与基本含量。在清洁河段中设置水环境背景采样断面或采样点,可得到整个水系或河流的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对照断面:为了弄清河流入境前的水质而设置的。应在流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避开各类污水流入或回流设置,一般对照断面只设一个。消减断面:指污水流入河流,经一段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经稀释和自净而逐渐降低,其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5.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水污染。6.点源:长期连续性集中排放污染物质,并对水体环境构成严重危害的污染源称之为点源。7.有效控制水体污染的措施(1)完善污水排放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2)加强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加强工业废水源头分散处理或集中处理;(4)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向城市管网或水体的排放。 8.水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2)水资源优化配置;(3)节约用水,提高水重复利用率;(4)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5)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6)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7)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8)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9.水质评价方法一般统计法、综合指数法,数理统计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浓度级数模式法,Hamming贴近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