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016-2017年第一学年金融学手打复习重点资料 (钻石白金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发展: 1.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2. 扩大的价值形式 3. 一般价值形式 4. 价值的货币形式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作为货币的特点: 1. 价值比较高 2. 易于分割 3. 易于保存 4. 便于携带 中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 三种形制:布,刀,铜贝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大宗交易是支付手段起作用的主要场所 2 里一个场所是: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领域 第六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 货币材料的确定 2. 货币单位的确定 3. 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 4. 对不同种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 5.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进程: 贝金帛白银 有限法偿,无限法偿,劣币驱逐良币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 一战后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各国货币依然维持金平价,即规定有含金量 汇率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 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持有黄金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在发行储备上规定港元与美元的刚性比率,市场交易中实行的则 是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二节 外汇与外汇管理 外汇: 1. 外国货币:纸币、铸币 2. 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 3. 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 4.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 其他外汇资产 完全可兑换: 本币在境内可以兑换为外汇,外汇可以携出或者汇出境外 本币可以自由进出境 3 外汇课携入、汇入境内,并在境内兑换为本币 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均可在境内持有外汇;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接受 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制度 直接标价法:对一定基数的外币,用本币去表示 间接标价法:对一定基数的本币,用外币来表示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五节 现代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两种形式: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包括两个行为:买卖行为,借贷行为 本票:由债务人签发,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书,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 汇票:由债权人签发,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期限内支付给第三人或 者持票人 承兑:债务人承认付款的手续 银行信用的特点: 1. 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2. 借贷对象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消费信用的方式? 1. 商人直接以赊销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的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 2.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个人用以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以及支付旅游等 费用 3.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提供信用卡 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 1. 国有商业银行 2. 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 其他商业银行 4 4. 信用合作社 5. 财务公司 以前,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职能: 1. 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 2. 货币保管 3. 汇兑 在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 资本主义银行体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 1. 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2. 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出现的股份制银行,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也意 味着高利贷在信用领域的垄断地位已被动摇。 1845年,丽如银行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 1904年,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国银行) 1907年,交通银行 商业银行的作用? 1. 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 2. 充当资本家之间的支付中介 3. 变社会各阶层的储蓄和收入为资本 4.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最能体现银行特点的是:其作为借与贷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全能化途径: 1. 利用金融创新绕开管制,向客户提供原来所不能经营的业务 2. 通过收购、合并或者成立附属机构等形式渗入投资业务领域 3. 通过直接开办其他金融机构实现综合经营 混业经营的两种模式? 1. 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等业务 2. 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某种金融业务的公司链接在一起 1995年中国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5 第四节 金融创新 避免风险的创新? 1. 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 2. 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市场,发展债务工具的期货交易 3. 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 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ATS,NOW,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MMMF,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金融创新对于金融制度,金融业务本身的影响? 1. 使得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 2. 使金融机构传统的分工格局被突破,彼此业务全面交叉 3. 使一些国家在既成事实面前被迫放宽某些金融管制或取消、修改一些法令 4. 增加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复杂性 5. 推动了金融业的同质化、自由化、现代化和国家化;同时又可以有效地转移和分 散既有金融风险 第六节 存款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标: 维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类型 制作人 QQ1539780404 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加强直接变现为: 1. 中央银行的国有化 2. 制定新的银行法 中央银行的类型? 1.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2. 符合中央银行制度 3.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 准中央银行制度 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 l 发行的银行:垄断发行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发行原则 l 银行的银行: 1) 集中存款准备: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准备金 2) 最后贷款人: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 因为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 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意图。 3) 组织全国清算 l 国家的银行: 1) 代理国库: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交由中央银行代理 2) 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3) 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 a) 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 b) 购买国家公债 4)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 5)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6)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中央银行的作用? l 从运转体系来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关键的工具货币 l 中央银行不仅提供货币,而且还承担着为经济运行提供货币稳定环境的职责 l 作为最后贷款人和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中央银行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有 效保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保障支付链条不因偶发 事件的冲击而突然断裂,以致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l 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来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1) 在国际交往中,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的供给者和管理者以及国际货币支付 体系的参与者与维护者,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 在国际经济合作、融合和一体化过程中,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业的领导者 和管理者,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组织,是国际金融谈判、磋商和签约的主 管机关,承担着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以及在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关系中 发挥协调和决策作用的责任 7 第八章 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的功能? l 帮助实现资金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l 在资金重新分配过程中,帮助分散或转移风险 金融资产的特征? 货币性,流动性,偿还期限,风险性,收益性 金融市场的功能? 1. 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 2. 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3. 确定价格 4. 可以帮助金融资产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5. 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金融市场分类: 1.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2. 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现货 1-3 日交割) 3. 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4. 外汇,黄金,保险 货币市场分类: l 票据贴现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 l 典型的商业票据产生于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交付 l 融通票据:无交易背景而只是单纯以融资为目的发出的票据。 关于中央银行票据: l 又称央行票据或者央票。 l 其他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 l 央票则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 l 正回购:卖出证券,承诺以后购回证券;逆回购:买入证券,承诺以后卖出。 l 最著名的贴现市场:伦敦贴现市场 大额存单(CDs,分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 原生性金融工具: l 股票,债券,存单,货币 合约分类: 8 l 远期:货币远期,利率远期 l 期权: 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权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 l 期货,互换。 第九章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分类: l 长期借贷市场 l 长期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 场外交易的特点: 1. 无集中交易场所,交易通过信息网络进行 2. 交易对象主要是没有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 3. 证券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经纪人或者客户直接进行 4. 证券交易一般由双方协商价格,不同于交易所采取的竞价制度 1990 年 11 月 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 年 7 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2004 年 6 月 25日深圳中小企业创业板正式开锣 典型特征是:新兴+转轨;股权分置是一大问题 长期债券包括: l 公司债券,长期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种类: l 抵押债券,担保信托债券,信用债券,次级信用债券,担保债券 评级机构: l 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惠誉国际评级公司 我国目前债券交易集中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 交易所主要发行和交易企业债券和部分政府债券,银行间市场则主要交易政府债券。 十二章 利率的决定于作用 第一节利率及其种类 基准利率: 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一方面,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 9 率;另一方面,也只有市场机制中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其变化才可以使全社会其他利 率按照同样的方向和幅度发生变化。 l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l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确定的“联邦基金利率” 官方利率(官定利率、法定利率) :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我过利率以官定为主,也存在市场利率:同业拆借,民间借贷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贷款利率的优惠与否以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为衡量标准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 1. 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 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 2. 平均利润率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平均利息率具 有相对稳定性 3. 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的分割结果, 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 很大的偶然性 传统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我们称之为实际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影响利率风险的因素: l 影响利率的风险: 1. 通货膨胀风险 2. 违约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4. 偿还期限风险 5. 政策性风险 l 对利率的管制 利率管制的原因: 1. 经济贫困和资本严重不足, 期望促成经济发展和防止过高的利率给经济带来不利影 响 2. 以抑制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3. 为配合全面的经济控制,需要对利率实行管制 10 4. 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数量不多的金融机构容易形成垄断利率和贷款的垄断分配, 并 发展为利率管制 5.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中, 管制利率是配合实现生产流通与分配计划的一个重要部 分,以保证实现计划目标和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储蓄随着利率的提高而降低的现象 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的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 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那么可以促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约翰洛克:货币数量学说 大卫修谟:货币数量论 MV=PQ,发挥的是交易媒介这一职能 费雪方程式:MV=PT 还是从交易媒介考察,但是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马歇尔、庇古:M=kPY, 两者区别: 1.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剑桥重视货币作为一种 资产的功能 2. 费雪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则是从 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3. 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 变动来解释价格;而剑桥则是从制作人 QQ1539780404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 凯恩斯三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债券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 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 们储存起来。 11 凯恩斯的后继者,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作用: M=k! # $ % # 预防性需求: M= 其中: C 与 D 的比:通货存款比 R 与 D 的比:准备存款比 市场经济的货币供给机制,是一个双层次构成的货币创造系统: l 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l 第二个层次在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划分依据:以流动性大小,也就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划分意义: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 IMF 的 M 系列: 通货:一般定义 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与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中国的 M 系列: M0=流通中的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第二节 货币供给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率 13 再贴现率的机制是:贴现率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他们会相应 的减少贷款数量。 法定准备金: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制作人 QQ1539780404 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 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 供应就会相应收缩。 居民持币行为的原因? 1. 财富效应。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者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他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 相对降低。 2. 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居民持有的现金是不产生利息的,假如只存在现金和储蓄 两种金融资产,那么,储蓄存款利率变动和通货比率变动是负相关的关系。 3. 金融危机。加入出现了银行信用不稳定的苗头,居民就会大量提取存款,通货比就 会因此而增大。 4. 非法经济活动,要逃避法律监督,倾向于用现金进行交易 企业与货币供给? 1. 经营的扩大与收缩。经营扩大要求补充资本,补充资本的投入一般要求从补充货币 资本开始。无论什么原因,对贷款需求压力的增大,也就意味着对货币供给压力的 加大 2. 经营效益的高低。资金周转率的降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延长,在相同的产出水平 下会相对增加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 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靠两种行为: 1. 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 2. 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增加或者减少超额准本金的原因? 1. 成本与收益动机: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没有利息,贷出去则有收入,这就是超 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 2. 风险规避动机: 商业银行为了防止存款流出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采取保有超额准备 金的考虑。 中央银行保证流动性的职责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承担着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的职责,即中央 银行做为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支付危机时对他 们提供资金支持。 14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1.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 的价格相区别。 2. 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标出的价格。 3. 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 4. 强调不是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持续的上涨趋向过程。 通货膨胀分类: 1. 公开型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 2.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 货膨胀,体制型通货膨胀 隐蔽型(非公开型)通货膨胀的条件? 1. 经济体系中已经积累了难以消除的过度需求压力 2. 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 这种管制包括了对生产企业的定价管理和流通企业的销价 管制 3. 实行排斥市场机制的单一行政管理机制。 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数? 1. 居民消费指数 2. 批发物价指数 3.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核心价格指数: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后的物价指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 1. 经济体系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即使在货币供给无增长的条件下,原有的货币存量 也会相对过多。 2. 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过快。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 1. 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 2. 垄断行业中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分类: 15 1.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以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前提 2. 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存在着商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中国的通货膨胀说? 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结构说、体制说、摩擦说、混合类型说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产出效应的分类: 促进论 促退论 中性论 通胀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的原因? 当总需求增加时,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旺盛,失业率下降,在雇员与雇主的谈判中,雇 员处于主动地位,雇主必须加大工资提制作人 QQ1539780404 高的比率才能够获得所需 的劳动力;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在雇主与雇员的工资谈判中,雇主处于主动地位, 他不需要提高多少工资,甚至不提高工资,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劳动力供给。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1.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 2. 提高再贴现率,用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从而影响市场利率 3. 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用以缩小货币扩张乘数。 紧缩性财政政策 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1. 确定工资-物价指导实践,以此相应地采取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的措施 2. 管制或冻结工资,一种强行将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 3. 运用税收手段。 其他手段: 1. 价格政策: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 2. 增加有效供给政策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 16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 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 政策目标 2. 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 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IMF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我国的只政策目标: 1. 充分就业 2. 国际收支均衡 3. 经济增长 4. 稳定物价 稳定币值包括两方面内容: 1. 稳定对内价值,也就是稳定物价 2. 稳定对外价值,也就是稳定外汇汇率 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 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 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财政政策,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或范 围内。 逆风向调节(反周期货币政策) : 经济趋热,相应紧缩;经济趋冷,相应扩张。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效果? 1. 由于影响货币乘数而影响货币供给,所以,即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有巨大波动。 2. 即使它不变,它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存款体系的创造派生存款能力 3. 即使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它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局限性? 1. 由于它的效果较为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2. 相同的原因,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3. 它对各类银行和各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 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 17 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再贴现工具的内容? 1. 有关利率的调整 2. 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者贷款的资格 再贴现的效应? 1.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2. 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 1. 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能够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 它能使中央银行随时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4. 通过他它调整的规模和方向,可以临时安排,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那样产生震动性的 影响 直接信用控制 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信用贷款 中介指标的标准? 1. 可控性,要求中介指标与所能适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 数量上的关系 2. 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有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 察,分析和监测 3. 相关性,要求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 上的关系 4. 抗干扰性,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达 到最终目标 5. 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M-R-I-E-Y 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 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其中,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18 托宾的 q 理论? 托宾将 q 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托宾认为,q 和投资支 出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如果企业的 q 值大于 1,意味着企业的重置成本低于企业的市场 价值,由于企业发行少量股票就能够购买大量新投资品,于是投资支出会增加;相反, 如果企业的 q 值小于 1,意味着企业的重置成本高于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可以通过廉 价购买其他企业而获得已经存在的资本,此时,企业投资支出的水平较低。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PS)对 q 产生影响,q 的变化进一步引起 投资、产出规模改变,这便是托宾的 q 理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引起股票价格的上 升,股票价格的上升使 q 值大于 1,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支出,最终实现产出的增加。用 符号可表示为:MiPsqI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依赖于如下一些环节的顺畅。 从中央银行到金融市场 从中央银行到各金融机构 从各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 从个人和企业的投资与消费到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二十四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外来资金: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 借款等 理财产品: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QDII 型 计入表外业务,不在存款准备金政策管理范围之内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资产主要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的方式加以运用 信贷原则:计划性,物资保证性,按期归还性 物资保证性:贷款要与生产流通中真实的物资运动相一致,以便既可以保证信贷资金的 归还和不断周转,又会有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反映了真实票据理论(商业贷款理论) 第三节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无风险业务) :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承兑 19 表外业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资产管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性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呢- 负债管理的缺陷: 1. 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2. 增加了经营风险 3. 往往会使银行忽视自身资本的补充,从而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我国银行的原则: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