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38075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4生活与哲学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 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物质)的关系问题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唯物 先有物质后有意物质决定意识。 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 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哲学概论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主义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时代精神的精华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毛泽东思想 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化的重 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 大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 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征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 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目的性&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认识 意识的作用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物质和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 含义: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现实性活动)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客观物质性 实践 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决定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反复性 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认识 无限性 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 条件性 反作用 上升性 具体性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物质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西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理论评析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我们党指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目标,归宿 辩证统一 内在要求、前提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3 -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概论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 系 观-特征 客观性 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多样性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区别:含义、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原理 联系 相互依赖:离不开 木桶&木板 整体与部分 相互影响:功能及变化 辨证关系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择最佳方案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原理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发 展 观-唯物辩证法方 法 方法论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普遍性: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趋势 原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状态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斗争性-矛 盾 观- 关系: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其制约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承认、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方法论 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 原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辨证关系 方法论:抓住重点;恰当地解决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原理: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辨证关系 方法论:看本质,抓主流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 盾 观- 原理 共性与个性关系;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 内容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和特殊性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辨证关系 意义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两分法(一分为二)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含义: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创 新-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 特点: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实质: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 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批判精神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唯物辩证法作用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制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 论 评 析-唯物辩证法主张用 联系 、 发展 、 全面 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 和 相互作用 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现状与它的 过去 和 将来 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 根本性质 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 内部矛盾(内因) ,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故里、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 和 动力 。 矛盾分析法 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 关键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 社会意识 社会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作 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作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反作用)-社 会 历 史 观-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与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的总趋势 实现途径:在社会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不断解决中实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 改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原理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人民服务,一切像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像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一事物对主体地积极意义。 价值 含义: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 价值观 作用:驱动、制约、导向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人 生 观 & 价 值 观- 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 价值判断 因人而异 认识事物角度不同 价值选择 立场不同 正确判断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选择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内容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社会价值(责任贡献)与自我价值(尊重满足)的统一 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必由之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创造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基础)与实现 在砥砺自我 中走向成功 (主观条件)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注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8、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注意: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10、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注意: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2、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判断是错的)13、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是错的)1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注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15、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6、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7、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8、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注意:总趋势是前进的)19、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20、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1、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注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22、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注意: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2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24、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注意: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5、矛盾就是斗争。(注意:说法片面,简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26、矛盾越少越好。(注意: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27、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以解决的。(注意: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2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2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0、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3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注意: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3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3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4、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35、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注意:有影响)36、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注意: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37、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38、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39、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注意: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40、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注意: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41、扬弃就是抛弃。(注意: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注意: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必然联系。(注意: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注意:历史唯物主义才是)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注意: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注意: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4、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注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注意:这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7、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注意:错,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矛盾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9、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注意: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0、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注意:颠倒了二者关系)11、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注意: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1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意: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14、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注意: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15、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意:价值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16、得到社会承认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17、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