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36588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我们学习的新课烛之武退秦师,将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关于左传,“传”: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形式之一。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作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情:一是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时经过郑国,郑文公以“诸侯之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对晋文公无礼;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又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背景介绍,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围郑形势图,秦,晋,郑,秦军氾南,晋军函陵,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i,f,gng,yu,f,佚之狐(),fn,zhu,qu,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zh,q,png,y,sh,预习检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第一段,以:因为,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军:驻军。,名动,贰:不专一、有二心;从属二主,思考:,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这与整个故事的发展有何关系?,文章第一段用”无礼于晋”和“贰于楚”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围攻的形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而秦郑并无矛盾冲突。内容上交代了烛之武游说秦师的背景,结构上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第二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师:军队,辞:推辞,之:主谓间,取独,是:这,过:过错,已:通“矣”,然:然而,合作探究:,文章写烛之武在接受使命面前,先“推辞”后“接受”,有什么作用?,烛之武先是因为郑文公过去的不重用而推辞,但是在郑伯的诚心道歉和劝说下能够临危受命,内容上表明了他的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结构上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烛之武为什么能够临危受命?,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第三段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变雄厚薄:薄弱,变薄弱形作动,鄙:把当作边邑意动,焉:何用:表原因的介词,陪:增加,夜:在夜里,名作状,既:已经副词,亡:使灭亡使动,远:远地形作名,越:越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以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为:给,济:渡河,夫:发语词,何厌之有=有何厌,厌:通”餍”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所知:知道的事,朝、济:名作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肆:扩张。,阙:削减,焉:哪里,唯:希望,图:考虑,说:通“悦”,乃:副词于是、就,盟:订立盟约名作动,以:表目的,烛之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秦伯的?,越晋难治亡郑利晋舍郑利秦晋人无信晋人无厌,争取结盟,离间秦晋,五论救郑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他有哪些语言艺术?,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以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1、切中要害-“有利”2、援古例今-“有理”3、逻辑清晰-“有节”4、语言适当-“有体”,巧妙游说的艺术:,古人云: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第四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之:代指秦军,微:如果没有,夫:那个,及:达到,因:依靠,敝:损害,知:通“智”,乱:(军队)散乱,易:交换,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去:离开,与:亲附,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讨论: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不仁不智不武,整体把握,秦晋围郑(开端),临危受命(发展),说退秦师(高潮),晋师撤离(结局),合作探究,关于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临危受命、深明大义志士夜缒而出、出使敌营勇士不辱使命、成功退秦辩士,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郑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秦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晋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总结梳理,(二)词类活用,(1)退秦师(2)晋军函陵(3)夜缒而出(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越国以鄙远(6)邻之厚,君之薄也(7)既东封郑(8)阙秦以利晋(9)与郑人盟,退,动词使动,使撤军、退兵军,名作动,驻扎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亡:动词的使动,使灭亡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远:形容词做名词,远方厚:变雄厚,形容词作动词;薄:变薄弱,形容词作动词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作疆界。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盟,名作动,订立盟约,(三)古今异义词,(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3)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的尊称(5)去:古义:离开,距离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6)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惫,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四)一词多义,焉用亡郑以陪邻相当于“而”,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敢以烦执事拿,介词,以,焉,焉用亡郑以陪邻何、哪里,疑问代词,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陈述,以乱易整用,介词,越国以鄙远来,连词,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示顺承,夜缒而出连词表示修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示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示转折,(四)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2、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有何厌?,总结梳理,3、省略句:晋军函陵晋军(于)函陵辞曰:臣之壮也(烛之武)辞曰敢以烦执事敢以(之)烦执事4、判断句: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