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货币银行》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24789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款货币银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存款货币银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存款货币银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第五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第六节金融创新第七节不良债权第八节存款保险制度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第十节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在论证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1.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2.在西方,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有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等名称。3.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1.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发展。2.职能主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3.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这意味着古老的银钱业向现代银行业的演变。,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4.中国关于官府放贷机构的记载较早;关于银钱业的记载则较晚。有关银钱业的大量记载始于唐代:有经营典质业的质库,有保管钱财的柜房,有打制金钱饰物和经营金银买卖的金银铺;至于汇兑业务,不仅有商人经营,更主要的是由官府经营。经过宋、元,到明、清两代,钱庄、银号、票号先后兴起,银钱业有长足发展。但一直未能自我实现向现代银行业的跨越。,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现代银行的产生,1.现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2.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是1580年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此后,相继出现冠以地名的“银行”。但它们所经营的仍然是以海外贸易和以政府为对象的高息贷款业务,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现代银行的产生,3.现代银行体系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后一条途径。4.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它的正式贴现率一开始就规定为4.5%6%,大大低于早期银行业的贷款利率。,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和构成,1.184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一家英国银行。随后至19世纪末,英国的其他银行以及各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相继到中国设立了分行。2.最初,助长中国自身银行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是:外贸的发展要求有新式银行进行资金调剂;兴办工矿交通事业以挽回利权运动的高涨刺激了国民兴办银行的积极性;同时,清政府基于财政需要也想兴办银行。,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出现、发展及构成,3.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1907年设立了交通银行。同时,民族资本商业银行陆续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4.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主要的商业银行,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有规模较大的“小四行”、“南三行”、“北四行”,有大量中小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第九章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作用,1.传统的概括:(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十二章专门讨论)。,2.对商业银行作用的概括是多视角的。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观察商业银行作用的视角也不断交替变换。后面陆续介绍。新视角较之旧视角无疑有其优越性;但以新视角简单否定旧视角,难免陷入片面性。新视角大多是微观视角;只局限于微观视角而忽视宏观视角,不能获得全面的认识。,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2.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些统称权益资本。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吸收的外来资金。外来资金以吸收存款为主,并且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吸收存款,1.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2.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吸收存款,3、银行存款传统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1)活期存款:指那些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准备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吸收存款,3、银行存款传统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2)定期存款: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的“可转让”的定期存单。,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吸收存款,3、银行存款传统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3)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吸收存款,有的国家严格限定只准专门的金融机构经营,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则不准经营。较多的国家,准许存款货币银行经营储蓄存款业务。但是,对储蓄业务均有专门的法规管理,以保护小储户的权益;并不是任何金融机构均可获准经营。,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存款结构,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存款结构,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等。,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从央行借款,1.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2.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直接借款,用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银行同业拆借,1、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2、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3、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1、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2、这种方式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短期资金占用,1、结算过程中的资金,是指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2、占用的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的资金数量相当可观。3、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那么一些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发行金融债券,1、发行债券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2、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1、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2、除了保留法定的现金以及应付客户提存和转帐结算的需求现金外,其余部分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的方式加以运用.3、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资产业务,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资产业务贴现业务,1、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2、公式:3、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第九章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贷款及其种类,贷款:又称为放款,使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1.贷款在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但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有明显下降趋势。2.贷款业务种类很多,划分标准、角度各异。3.过去,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基本上是贷款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票据业务和证券业务,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开展。尽管目前贷款以外的资产业务比重还很小,方式也比较单调,但毕竟已呈现资产业务多样化的趋势。,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贷款及其种类,贷款业务种类很多,划分标准或角度各异。1)按贷款有否抵押品分为:有抵押与无抵押贷款。2)按贷款的对象划分,有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3)按贷款期限划分,有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4)按还款方式划分,有一次性偿还和分期偿还贷款。,第九章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真实票据”原则,1.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贷款投向、条件、用途、方式和数额等起制约作用。2.真实票据论,是西方商业银行的一个古老原则贴现、贷款应以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为根据。理由是:买进确实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或以之作为担保,可以保证按期收回贷款:因为交易背景中的商品直接出售或加工后出售,就是归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工作中就是长期遵循真实票据论的思路。,第九章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真实票据”原则,3.在相当长时期内,一再发现对原则的论证不完全正确。如经济繁荣时期,没有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由于资本回流顺畅也能到期偿还;危机时期,纵使是有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由于商品滞销也难保能够如期偿还。4.这一原则在西方早已不再作为银行经营的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再固守原来管理信贷的思路。,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资产业务证券投资,1.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增加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因此,主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混业经营经营的商业银行,投资于股票的目的则是加强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2.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限于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1.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2.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3.通常包括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信托等业务。,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1.表外业务是指凡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2.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备用信用证等业务。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与相应的高风险。3、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这方面的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汇兑业务,1.汇兑,也称汇款是极古老的业务。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2.在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汇款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处理。,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信用证业务,1、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2、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信用证流程,日本某银行应当地客户的要求开立了一份不可撤消的自由议付L/C,出口地为上海,证中规定单证相符后,议付行可向日本银行的纽约分行索偿。上海一家银行议付了该笔单据,并在L/C有效期内将单据交开证行,同时向其纽约分行索汇,顺利收回款项。第二天开证行提出单据有不符点,要求退款。议付行经落实,确定不符点成立,但此时从受益人处得知,开证申请人已通过其他途径(未用提单)将货提走。议付行可否以此为理由拒绝退款?,案例分析:不能拒绝退款。理由:(1)L/C业务是纯单据业务,单证不符不能付款,银行仅处理单据,不问货物真实情况。(2)尽管开证申请人将货物提走,但开证行并未将单据交给开证人。所以,议付行应向受益人追索所垫付的货款,退款给开证行。,国内A公司与外商签定了一笔进口钢材的合同,货物价值为504万美元,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方式结算。A公司依约对外开出信用证后,在信用证装期内,外商发来传真称货物已如期装运。不久开证行即收到议付行转来的全套单据,提单表明货物于某东欧港口装运,在西欧某港口转运至国内港口。单据经审核无不符点,开证行对外承兑。A公司坐等一个多月,货物依然未到,深感蹊跷,遂向伦敦海事局进行查询,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在所述的装船日未有属名船只在装运港装运钢材。此时信用证项下单据已经开证行承兑,且据议付行反馈回的信息,该行已买断票据,将融资款支付给了受益人。开证行被迫在承兑到期日对外付款,A公司损失惨重。本案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以伪造单据进行的信用证诈骗。1核实提单的真实性,尤其是进口一些大宗商品。首先无论是在签定合同还是开立信用证时,均要求客户在装船之后一定时间(如24小时)内发送装船通知,列明提单号码、装卸港、装船日期、货名、装运数量等内容,以便通过相应机构查询船踪,确定提单内容的真实性。一旦查得提单有诈,即可认真审单以合理拒付。即使单据不存在不符点,也可寻求司法救济。2规范好商品检验条款。开证申请人在信用证项下付款赎单的特点要求,在合同签定和申请出具信用证时要规范好进口货物的检验条款,如在信用证中要求客户提交独立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如此可避免货物未装船或装船货物的质量问题。,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信托1.银行信托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2.信托业务种类极多、范围极广,需要专门的知识、广泛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3.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91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保管部”。,第九章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银行卡业务1.银行业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新面貌。2.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借记卡”)、智能卡等。3.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五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并存时期,第九章第五节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的两种类型:职能分工型与全能型,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所谓职能分工,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职能分工型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相对应,全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模式。,第九章第五节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的两种类型:职能分工型与全能型,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各国商业银行大都经营多种业务,属全能型、综合型银行。经过19291933年大危机中的全面性金融危机,不少西方经人士归咎于银行的综合性业务经营,尤其是长期贷款和证券业务的经营。不过,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北欧等国则继续实行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各种期限的存款、贷款以及证券业务。,第九章第五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美日的转变,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废除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在此之前,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BigBang)”的计划。,第九章第五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美日的转变,现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混业经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诸业务;一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某种金融业务的公司链接在一起。一家银行内开展混业经营,均在人事、资金等方面实施独立的管理,彼此之间设有“防火墙”,决策分别有各自的严格程序。,第九章第五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2.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本来,存贷中介是商业银行本职的认识在我们这里根深蒂固,而银行经营的紊乱更强化了只有分业经营才可保证金融健康发展的观念。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第九章第五节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3.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4.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日益明显。,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六节金融创新,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浪潮,1.金融创新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2.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3.不断推进改革的中国金融事业,金融创新更加受到关注。,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避免风险的创新,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1)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2)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3)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等。,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资产业务证券化,1.作为银行主要资产的贷款业务,使银行时刻面对种种金融风险,其中特别是流动性风险的强大压力。2.贷款证券化是银行避免贷款风险,解决流动性难题的重要途径。3.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键结合点。其意义远远超出银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范围。,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1.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作为依托的。2.技术进步引起了支付系统领域的创新;为技术要求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保障;并使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全球的交易主体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中。,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什么是网络银行,1.网络银行,也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它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2.纯网络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是一种虚拟(virtual)银行。3.分支型网络银行,是指原有传统的实体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以增强竞争力的方式。,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网络银行的优势,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1)方便、快捷、超越时空。(2)成本低。(3)不仅提供大部分传统银行业务,还可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投资理财服务、投资咨询服务和综合经营服务等。(4)传统银行一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而网络银行则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服务。,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网络银行发展中的障碍,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有:(1)安全问题;(2)法律规范问题,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规避行政管制的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规避金融行政管理法规,特别是不合理的、过时的法规,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了种种新的业务形式。如自动转帐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等。,自动转账服务(ATS),支票账户,ATS储蓄账户,客户资金,自动转入,自动转出,签发支票,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当今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事业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突破原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融资技巧以及过时金融法规的樊篱而创新。,第九章第六节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由于经济发展变化所提出的需要既强劲又持久,所以金融创新浪潮也持续不断地推进。3.反转过来,金融创新已对并将继续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七节不良债权,第九章第七节不良债权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1.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其中主要是不良贷款。2.由于银行面对的各种风险是客观的必然,所以,依一定概率发生的不良债权,不可避免。问题是严重程度如何。,第九章第七节不良债权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3.就银行来说,努力方向是:力求使不良债权的发生趋近于较低的概率;对已发生的不良债权寻求最优的化解途径;保证用于冲抵无法化解的不良债权的专项准备金能够及时、足额地提取。,第九章第七节不良债权需要科学分析,1.近些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把不良债权问题看成为关系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键。2.不良债权的危害的确不容轻视。但不应谈虎变色;需要的是科学地剖析与判断: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会有不同的形成原因,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化解时机;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体系、不同的经济体,对不良债权的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不应简单对比,第九章第七节不良债权我国不良债权分析,1.有银行,就有不良债权。计划经济体制也概莫能外。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曾爆发性地出现过巨额不良债权。2.改革开放后,国有经济所需的资金完全由银行解决的格局是不良债权积累的背景。3.不良债权的成因,既有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到位的原因,也有银行体制自身的问题,必须全面剖析。,第九章第七节不良债权我国不良债权分析,4.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必然要为之付出代价。国有经济作为经济主体,不能不是改革成本的基本承担者;在国有经济所需的资金全部由银行供给的条件下,改革成本也不能不构成银行不良债权的重要部分。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一成因相应减弱。5.就趋势看,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必将逐步下降,实际也正在逐步下降。,第九章第七节不良债权债权质量分类法,1.我国的不良贷款多年以来一直是“一逾两呆”的分类法;国际上大体有两种分类法即“大洋洲模式”和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五级分类法”。2.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五级分类”制度。,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八节存款保险制度,巴林银行,巴林银行的财务监管漏洞巴林银行的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尼克李森,巴林银行破产,第九章第八节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1.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以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2.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各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官方建立;官方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在官方支持下,由银行同业建立等。,第九章第八节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3.各国筹集保险基金的方式一般是以法定形式规定按吸收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也有的国家则规定最低限和最高限。4.对每家银行中每位存户承保的存款金额均有最高保险额的规定。最高保险额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状况和保险制度完善程度的不同而异。,第九章第八节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功能与问题,1.这一制度的功能基本如其组建的目标: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大半个世纪的实践也体现了设计的初衷。2.但是,这一制度也明显地促成了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继续存在。所以,在国外,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不相同的评价。,第九章第八节存款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引进我国的问题1.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赞同与不赞同并存。2.从实践角度来看,有些障碍能否逾越具有关键意义。,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1.存款货币银行是以经营金融业务获取利润的企业。利润目标是最具本质意义的目标。2.由于单凭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的调节,难以避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产生矛盾,因而,对金融业普遍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监督管理。,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商业银行的经营的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2.三原则既统一又矛盾,要寻求最佳的均衡点。,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1.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经营条件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演变阶段。2.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协调、合理、有效。,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我国银行经营原则和资产负债管理,1.改革开放以后明确了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2.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贷款规模管理。1994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风险管理倍受关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的风险日益增大。首先,70年代金融自由化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取消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的做法,使利率、汇率以及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剧,金融风险大幅度提高。其次,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加上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加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金融风波,使所有金融开放国家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1.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风险管理也要延伸到资金投放的过程之中:在过程中,风险高低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的决策则须相应调整。,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2.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其本身就包含着对立的一面:出现收益的可能性。正是在收益可能性的基础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风险升水(风险溢价、风险价值):,既然存在风险升水,所以对风险升水的追求构成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3.风险损失可能性与风险升水可能性并存,所以现代的投资理念是以风险承担换取风险收益。这样的观念早已有之。但只有在风险的度量已有科学方法,并相应地发展了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的种种策略和金融工具,现代的风险管理才得以形成。,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存款货币银行的风险类别,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就是指银行的客户或交易对手无力履约的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一些重要变量(如利率、汇率、股价等)的变动而导致银行的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风险,是指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时效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是由于人为错误、系统失灵、不正确的流程和无效的监督等原因造成;其他风险,则包括流动性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在业务发展中是相互交叉的,并呈现出连锁态势。,第九章第九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银行的内部控制,1.对内部人员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受到极度重视,并建立起自身的内部控制和监管体系。2.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实例说明,在金融风险急剧加大的条件下,如果内部的管理跟不上去,也许仅仅是一个点的失败,就会使一个银行,哪怕是极具实力的银行遭到致命的打击。3.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还专门议定了银行机构内控体系的框架。,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十节对存款银行的再论证,第九章第十节对银行的监管传统银行的“衰落”,近些年来有一种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消亡的议论流传。就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来看,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美国,银行比例的下降明显。银行份额下降的趋势是明显的。这就引发了对银行为什么存在的再思考。不过,需要指出,这是美国的情况,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并非全然如此。,第九章第十节对银行的监管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传统的理论认为,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这两者,通常归之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也即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的摩擦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第九章第十节对银行的监管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在一个长期存在的“完全市场”假设中,意味着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或者说市场处于充分参与状态。但这样的假设并不存在于生活之中。银行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客理财,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第九章第十节对银行的监管DD模型,一个讨论银行问题最具基础意义的模型,是Diamond-Dybvig模型,简称DD模型。模型有三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银行开办活期存款可以通过在那些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消费的人们之间进行较好的风险分担来改进竞争性的市场;第二,有一个大家不希望的均衡银行挤兑,处于这种均衡状态时,所有的存款人都很惊慌并且马上提款;第三,银行挤兑使健康的银行也会失败,这造成贷款被收回,生产投资被终止。该模型从设定的基本分析框架出发,论证了银行可以通过活期存款业务,提供流动性的保险:如果出现挤兑的均衡,对传统的暂停存款变现和政府存款保险也在模型所提供的分析框架里得到论证。,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1.依法管理原则;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原则;5.金融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时调整。,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1.金融监管理论,是在政府管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金融业特殊性的分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关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多种多样,但无非是论证监管之必要性、必然性,反映着各自不同的视角。,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2.社会利益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3.金融风险论: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决定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4.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信息不对称的大量存在,导致交易的不公平。这就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5.管制供求论:将金融监管本身看成是存在供给和需求的特殊商品。是否提供管制以及管制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取决于管制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6.公共选择论:强调“管制寻租”的思想,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寻求管制以谋取私利:监管者将管制当作一种“租”,主动地向被监管者提供以获益;被监管者则利用管制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成本,1.在金融监管中,与其他许多经济问题一样,存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2.金融监管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表现为监管的直接成本,如金融监管当局的行政预算支出;隐性成本则主要表现为间接成本,如过度监管导致的效率损失和道德风险等。一般来说,金融监管越严,成本也越高。,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成本,3.金融监管的执法成本与守法成本:执法成本指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执法成本的一部分由被监管的金融机构承担,其余部分由政府预算来补充。由于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是监管目标的实现,从而有可能造成监管成本过高的现象。,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成本,守法成本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遵守监管规定时造成的效率损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等。,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成本,4.金融监管的道德风险: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而忽视自己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的渠道不再畅通;金融机构在接受监管中承担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监管过度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的后果,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福利损失,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失灵问题,1.政府监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市场缺陷,但同样也会面临“失灵”问题。2.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但具体到单个的监管人员来说,由于也是经济人,也具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很容易被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金融监管失灵问题,3.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尽管监管者主观上想最大限度地弥补市场缺陷,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化的目标。制约监管效果的客观因素如:监管者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监管者面临着信息不完备问题;监管时滞问题4.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金融监管机关处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几乎受不到来自于市场的竞争和约束,从而也就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动机。这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中国对银行实施监管的体制,中国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长期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成立,专司这方面的监管。对于是否应该由中央银行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责,在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在论证中当然不能不涉及金融理论,但问题本身,基本属于行政管理操作的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同时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银行机构的国际化给银行监管带来的挑战,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国际化趋势,使得跨国银行和国际资本的规模及活动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风险的国际扩散威胁着各国的金融稳定。对于这些方面,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大多有一些监管措施。但是,单单依靠各国管理当局的分别监管则难于对国际金融舞台加以规范。因而要求国际合作。,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在这方面,首先推动的是对跨国银行的国际监管。1975年,由十国集团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建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7年通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基础上,于1988年通过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有名的巴塞尔协议。,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1.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2.协议的主要内容: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协议订出对资产负债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来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要求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3.在银行国际监管标准的建立中,以巴塞尔协议的银行资本标准最为成功。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跨国银行的资本金监管需视协议规定的标准进行,就是各国国内,货币当局也要求银行遵循这一准则。4.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家银行体系的弱点进一步暴露,严重威胁世界的金融稳定。进一步严格银行监管,强化各国金融体系,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焦点。,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际统一的准则。2.这个原则确定了一个有效监管体系所必须具备的25项基本原则,共分7大类: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发照和结构;审慎法规和要求;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信息要求;正式监管权力;跨国银行业。,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3.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概括而言有:必须具备适当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自主权;必须明确界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严格银行审批程序;重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强调应建立起对风险进行独立评估、监测、管理等的政策和程序;,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1.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这一文件将全面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成为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在信用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银行业的破坏力日趋显现。而巴塞尔协议主要考虑的是信用风险;同时,巴塞尔协议在其他方面也逐渐暴露出局限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蔓延所引发的金融动荡给予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银行业的警示。风险的衡量和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技术上为重新制定新资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3.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除原来考虑的信用风险,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为了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推出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第九章第十一节对银行的监管新巴塞尔资本协议,4.对于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世界各国普遍支持,赞同采用风险敏感度较高的资本管理制度。同时也普遍认为新协议太复杂,难以立即实施。考虑到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正处于转轨过程之中,中国银监会决定推迟实施新协议,并将出台自己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