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景物形象.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2721822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景物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好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景物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好用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3-景物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复习:古诗中的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其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1)明月、风灯、宿鹭、跳鱼四个意象(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常见的意象”),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杜鹃磁针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一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二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的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幽独凄清,作者自己,拟人,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3)分析景物,概括作用。A、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例4: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B、乐景衬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分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1、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景物画面情怀思想),2、解题模式,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答题模式,【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意境,描摹画面,思想情感,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