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67230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7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第一章导言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如何?(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假设前提是什么?1.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以解决整个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的学问。2.前提:宏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这两个假设前提基本是成立的。,(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表现在:(1)二者的追求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增加人类社会的经济福利;(2)二者在分析方法上都属于定量分析;(3)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2.区别表现在:(1)二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有差别的: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资源配置问题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达:资源配置的基本含义:既定资源如何在各种可能用途之间做出合理选择资源配置问题可以由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图1_1):,X1,y,y1,y2,X,O,X2,A,B,图11,C,D,资源配置问题存在的原因:,资源的稀缺稀缺资源在各种可能用途间的使用具有竞争性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各生产点的选择即:是选择A点还是B点,还是其他点?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实现机制:市场竞争,资源利用的基本含义:如何使生产点达到生产可能性线上。资源利用问题存在的原因: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现实中的生产点经常落在生产可能性线之内,如图12中的A点:,y1,y2,y,X1,O,y,A,B,X2,图12,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现实表现:失业企业开工不足、关闭经济萧条资源利用问题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解决失业,把生产点从生产可能性线之内移到线上、甚至线外。资源充分利用的实现途径:政府调节,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续),(2)二者考察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的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3)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法;(4)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总体经济行为是个体经济行为的有机整体,而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相加(如价格总水平);,表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架构,(一)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体系第一篇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二章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三章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第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二篇国民收入的变动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六章经济周期理论第七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三篇宏观经济政策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四篇开放的宏观经济第十章开放经济概论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均衡与调节第五篇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第十二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内容: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可概括为两个模型、三个市场、四个方程,说明了三个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1、两个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2、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3、四个方程:Y=C(YD,A)+I(r,Y)+GIS(产品市场)M/P=L1(Y)+L2(r)LM(货币市场)Y=f(K,N)productfunction(产出函数)Ns(W/P)=Nd(w/p)labormarket(劳动市场)4、三个主要变量是:总收入、失业率和物价水平。,通过考察以上两个模型、三个市场、四个方程,主要是为了说明总产出(总收入)、失业、物价水平这三个主要经济变量的决定及变动,目标是达到“两低一高”。在开放的经济中,还要说明第四个经济变量即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大小及变动。,(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总产出、失业、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大小及变动。因为一国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就是看这几个总量指标是否理想。,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虽然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后才正式形成。,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经济理性主义假定经济主体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本性经济主体存在着自身利益(自利本性)经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时候存在着理性:非常明确自己的行为目标(追求什么)对实现自己行为目标的手段能够做出合理选择(如何得到),(二)实证分析方法,1.含义客观地揭示经济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经济学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客观地揭示,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涉及优劣评价例如:农民收入增长多少2实证分析的两种不同方法经验归纳法(经验实证)逻辑演绎法(逻辑实证),(三)均衡分析方法,力学含义:相对静止状态经济学含义:指经济变量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指以下情况:经济主体利益的最大化状态市场供求的相等状态,(四)总量分析,总量分析的含义总量:与国民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变量总量分析:研究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各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即建立总量函数:投资函数消费函数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由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五)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1含义存量:在某一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如财产、固定资产)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如收入、投资)2宏观经济学侧重流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一国一年新增财富的决定不是一国总财富的决定,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基本前提假设是什么?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如何?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核心是什么?,参考书目,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与第四版相配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4、美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一、GDP与GNP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见教材P428)对此概念要作以下几点说明:(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据此,可列出一个计算公式:GDP=P1Q1+P2Q2+P3Q3+PnQn=PQ(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但现实中难以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所以在具体计算时采用了增值法,即只计算各生产经营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见教材P428案例。,运用增值法(或生产法)计算GDP的一个案例,此例不仅说明了一件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即产出是指增值,或者说产出等于新增价值;而且还说明了产出总是等于收入,以及产出总是等于支出。(见教P429430),(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假如社会某年生产了1万亿美元最终产品,只卖掉0.8万亿美元,又怎么说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呢?这未卖掉的0.2万亿美元产品可被看作是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称存货投资,即企业把存货变化也看作是自己购买自己产品的投资支出。(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2、GDP及其与GNP的关系:(1)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GDP与GNP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代表总产出(总收入),只是统计口径上的区别,即GDP是按属地原则计算的,而GNP则是按属人原则计算的,二者的换算关系是:GDP=GNP+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或:GNP=GDP+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3、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数GDP折算数100=GDP平减指数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意义:(1)可以知道实际产出的变化;(2)可以计算经济增长率。,4.人均GDP人均GDP=GDP总量/人口人均GDP是衡量一国人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发展指标”(WDI),按2002年人均GDP,可以把世界分为:低收入国家(735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736-293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36-9075美元)高收入国家(9076美元以上)一国的GDP总量,反映一国的综合实力。,2010年各国人均GDP及排名,1Luxembourg卢森堡1088322Norway挪威844444Switzerland瑞士672466Denmark丹麦561477Australia澳大利亚550908Sweden瑞典488759UnitedStates美国4728410Netherlands荷兰4717211Canada加拿大4621516Japan日本4282018France法国4101919Germany德国4063122UnitedKingdom英国3612025HongKong中国香港3159138Taiwan(RepublicofChina)台湾1845895China,PeoplesRepublicof中国4382,二、计算国民收入时的其他几个重要总量及其相互关系:1、NDP(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教材P434是指最终产品价值(GDP)中扣除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2、NI(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3、PI(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个人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的转移支付(即政府对个人的补助)4、DPI(个人可支配收入Dominatepersonalincome):是指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综上所述,国民收入是指从GDP到DPI的一群概念,其中,GDP是最广义的国民收入概念,DPI是最狭义的国民收入概念。如果未做特别说明,那么一般所说的国民收入就是指GDP。本课程以下所讲的国民收入概念,基本就是指GDP。,第二节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一、支出法:教材P4311.含义通过核算一个国家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2.理论依据最终产品为社会各个方面所使用社会各方面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价值一国一年内最终产品用于:居民户消费(其市场价值个人支出)-消费支出厂商投资(其市场价值厂商支出)-投资支出-进口政府购买(其市场价值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国外购买(其市场价值国外购买支出)-国外支出(出口)GDP全社会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全社会购买支出GDP=C+I+G+(X-M)所以称为支出法:从最终产品使用者角度统计其支出得出的。,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成本法):教材P4331.含义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2.理论依据最终产品为各要素所创造最终分解为各要素所得(收入)L工资K利息N地租E利润将各要素所得加总即可得GDP所以称为:收入法:是从要素所有者角度统计得出的要素支付法:支付给要素所有者报酬的加总成本法:要素所得企业成本,3.要素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修正要素收入=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NI)+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政府给企业的补助,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平衡公式总支出=总收入或:总需求=总供给一、两部门经济:1.所谓两部门经济,是指整个经济只有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恒等关系,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由哪些方面构成呢?从总需求(使用、支出法)角度看:国民收入居民户支出+厂商支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投资即:YCI从总供给(生产、收入法)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各要素创造的收入的总和各要素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于:总需求=总供给,即:C+I=C+S,得:I=S,即投资恒等于储蓄。,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供给者,需求者,供给者,需求者,居民户向厂商提供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居民户向厂商支出购买商品、劳务费用,厂商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劳务,厂商,居民户,图21,取消物质循环的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100,居民户向厂商支出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费用100图22,居民户,厂商,金融机构,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100,图23(此图说明,要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循环,投资必须等于储蓄),投资40,储蓄40,居民户向厂商支出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费用60,更详细的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二、三部门经济:1.所谓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恒等关系,总需求(支出法)角度看:国民收入居民支出+厂商支出+政府支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C+I+G总供给(收入法)角度看国民收入各要素创造的收入+政府创造收入各要素收入+政府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税收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由于C+I+G=C+S+T,得:I+G=S+T,即:I=S+(T-G)说明投资恒等于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税收,支出,税收,支出,居民户,厂商,政府,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图24,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三、四部门经济:1.所谓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2.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恒等关系,总需求角度:国民收入居民支出+厂商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进口)即:Y+(M)(M):净出口(出口X-进口M)总供给角度:国民收入各要素收入政府收入国外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即:YCSTKrKr: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助)由于C+I+G+(X-M)=C+S+TKr得:I+G+(X-M)=S+TKrI=S+(T-G)+(M-XKr)即投资恒等于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支出,税收,进口,出口,支出,税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厂商,政府,国外,进口出口,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图25,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思考题:1.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DPI、实际GDP、名义GDP、人均GDP、绿色GDP、GDP折算数、GDP平减指数2.国民经济核算以GDP为核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参考P441-442)。3.教材443-444页的第1、2、4、6、7题。,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前的几点说明:1.凯恩斯主义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前的几点说明: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潜在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或产出)。潜在的国民收入(或潜在产出)是指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民收入(或产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是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其变动。即AS=AD时的国民收入。因为:当ASAD时,库存增加,企业会减产;当ASAD时,库存减少,企业会增产;只有在AS=AD时,企业的生产才会稳定下来。另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是实际的国民收入,是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而不是名义收入。,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前的几点说明:3.三个假定前提:(1)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即资源和技术都不发生大的变化);(2)整个社会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需求决定产出(或供给,或收入);(3)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不变,所有厂商都以不变价格提供产品。,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既然均衡的国民收入(或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国民收入,则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的。一、消费函数:因为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同时,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Y=C+S,所以,一旦知道了消费的数额,便可从国民收入中减掉这一数额而求得储蓄量。所以我们先来研究消费大小的决定。1.消费函数研究消费函数就是要研究消费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消费变动有什么规律等问题。,消费量由什么决定呢?在现实生活中,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社会的风气、风俗习惯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收入水平,即:y=c+s由此可得一个函数:c=c(y)这种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是消费函数。,2.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某种依存关系,而且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叫做消费倾向,即:消费倾向=消费/收入。消费倾向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指平均每一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见教材P449)。用公式可表示为:APC(averagepolarityconsumption)=c/y,它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教材P449)。用公式可表示为:MPC(marginalpolarityconsumption)=c/y=它只能小于1或大于零,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动呢?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的规律(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占收入增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4.消费函数可细化为:c=a+y其含义为: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a为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也必须通过举债或动用过去储蓄而保持的基本生活消费,与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自发消费是基本稳定的,要使引致消费多,必须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和人们的收入。见下图所示:,c,o,y,45,c=a+y,图31线性消费函数(即当为一常数时),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即由y=c+s,得s=y-c;又知c=a+y,所以s=y-(a+y)即:s=-a+(1-)y,这就是储蓄函数,它表示储蓄与收入也存在一种依存关系。2.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某种依存关系,而且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储蓄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叫做储蓄倾向,即:储蓄倾向=储蓄/收入。,储蓄倾向可分为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指平均每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见教材P452)。用公式可表示为:APS(averagepolaritysave)=s/y,它可以小于零,等于零或大于零。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教材P452)。用公式可表示为:MPS(marginalpolaritysave)=s/y,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3.储蓄随收入的变动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动呢?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即存在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见教材P451表13-2和P452图13-4所示。储蓄函数的图形为:,o,y,s,S=-a+(1-)y,图32线性储蓄函数,三、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参见教材P452图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c+s=a+y-a+(1-)y=y2、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证明如下:y=c+sy/y=c/y+s/y,即APC+APS=1由此可得:1-APC=APS,1-APS=APC又y=c+s,y/y=c/y+s/y,即MPC+MPS=1由此可得:1-MPC=MPS,1-MPS=MPC,45,s=s(y),c,s,-a,a,A,o,y0,y,c=c(y),图3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二节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建立前有两个假设:1.利息率水平为既定的,即不考虑利息率水平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2.投资水平为既定的,是一个固定的量。在这样两个假定前提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就主要取决于消费。,二、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i(即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c=a+y两式联立可得均衡收入公式:y=(a+i)/(1-)在上式中,由于a、i都是既定的量,所以y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即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国民收入也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国民收入也就越小。因此,凯恩斯鼓励人们,为了增大国民收入,必须提高消费。从而提出了一个“节约的悖论”。,大专辩论会,正方:扩大消费更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反方:扩大储蓄、增加生产更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c+i,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图式表示如下(参见教材P461):,图34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A,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决定现实供给量大小的需求被称为有效需求。或:有效需求是使社会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存在“三大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3、流动性陷阱(P496)。,AB为紧缩的缺口,y,c+i,B,yH,请稍加休息Havearest.(第30页),有效需求过度的情况(第39页),二、基本公式2、三部门经济: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i+g(即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c=ydYd=y-t0+tr,t0-tr=tc=a+(y-t)代入上式可得均衡收入公式:y=(a+i+g-t)/(1-),二、基本公式3、四部门经济: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y=c+i+g+(x-m)c=ydYd=y-t0+tr,t0-tr=txmxmoym=mo+y分别代入得均衡收入公式:y=(a+i+g-t+tr+x-m0)/(1-+),第三节乘数原理乘数,又称倍数,它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引起这种增量的总需求增量这二者之间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K=Y/AD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当总需求的增加指的是投资的增加时,便有投资乘数;当总需求增加指的是政府支出增加时,便有政府支出乘数;当总需求增加指的是净出口增加时,便有对外贸易乘数。等等。,一、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k=y/i=1/(1-)投资乘数的推导:y=c+i,y=c+i,i=y-c,由此,可以推出:k=y/i=y/(y-c)=1/(1-)=1/(1-MPC)=1/MPS结论:(1)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其大小程度主要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即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2)乘数效应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例如:某部门增加投资100万元,则会使供给该部门投资品部门的收入增加100万元。如果投资品部门将得到的100万元的80%即80万元用来消费,即假定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会使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收入增加80万元,以次类推,则整个社会总共会增加收入500万元。如下图所示:iy100万元100万元+80万元(100万元0.8)+64万元(80万元0.8)+51.2万元(64万元0.8),500万元(3)乘数的作用是两面的,它是一把“双刃的剑”。(4)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是社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kg=y/g=1/(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推导:由于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为:y=c+i+g=a+(y-t)+i+g得:y=(a+i+g-t)/(1)当政府购买支出从g0变为g1时的收入分别为:y0=(a0+i0+g0-t0)/(1)y1=(a0+i0+g1-t0)/(1)y1-y0=y=(g1-g0)/(1)=g/(1)kg=y/g=1/(1)由于小于1,所以kg为正数,它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三、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kt=y/t=-/1-税收乘数的推导:y=(a+i+g-t)/(1)当税收从t0变为t1时,得:y0=(a0+i0+g0-t0)/(1)y1=(a0+i0+g0-t1)/(1)y1-y0=y=(-t1+t0)/1=-t/1kt=y/t=-/1由于小于1,所以税收乘数kt为负值。说明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因为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ktr=y/tr=/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推导:因为有了政府转移支付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yd=y-t0+try=c+i+g=a+yd+i+g=a+(y-t0+tr)+i+gy=(a+i+g+trt0)/(1)当政府转移支付由tr0变为tr1的国民收入分别为:y0=(a0+i0+g0+tr0t00)/(1)y1=(a0+i0+g0+tr1t00)/(1)y1-y0=y=(tr1-tr0)/(1)=tr/(1)ktr=y/tr=/1由于小于1,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大于零。,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kb=y/g=y/t=(1-)/1-=1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y=kgg+ktt=(1/1-)g+(-/1)t由于假定g等于t,y=(1/1-)g+(-/1)g=(1/1)g=g或y=(1/1-)t+(-/1)t=(1/1)t=ty/g=y/t=1-/1-=1=kb可见,平衡预算乘数kb为1。,六、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可表示为:y/x=dy/dx=1/1-(1-t)+表明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乘数更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在进口商品上去了。,第四节乘数与加速数相结合模型一、加速原理1、什么是加速原理?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变化,即一定量投资在已知边际消费倾向的条件下对收入的影响。加速原理就是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理论,或者说,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表示收入变化引起投资变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用公式可表示为:v=i/y=it/(yt-yt-1)(i为新增投资,也叫净投资,用it表示)加速数一般是大于等于1的。在技术不变时,加速数等于资本_产量比率(指生产单位产量与要用几单位资本设备之间的比率即:资本-产量比率=K/Y)。参见教材P715-718案例。,2、加速数也是一把“双刃的剑”。3、为什么有加速数效应?这不仅是因为,人们收入的增减必定引起消费量增减,而消费量增减必定引起消费品生产的增减,而消费品生产的增减又必定引起资本品生产的增减。也就是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紧密联系的,存在连锁反应。4、加速数发生作用的前提仍然是社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乘数与加速数相结合模型投资与收入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收入、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解释经济周期问题。设:(1)现期收入为Yt,在三部门经济中,Yt=Ct+It+Gt(2)现期消费为Ct,它由前期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即:Ct=Yt-1(3)新增投资或净投资为It,It=Kt-Kt-1Kt=VYt,Kt-1=VYt-1It=Kt-Kt-1=VYt-VYt-1=V(Yt-Yt-1)=V(Ct-Ct-1)为什么V(Yt-Yt-1)变为V(Ct-Ct-1)?这是因为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会变成消费,消费会引致投资。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释经济周期。假设边际消费倾向=0.5,加速数V=1,政府每期开支Gt为1亿元。在此情况下,若不考虑第一期以前的情况,那么各期的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变化情况见下表(见教材P718)。,表31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购买来的本期消费投资总额化趋势(t)(gt)(Ct)(It)(Yt)11.000.000.001.00_21.000.500.502.00复苏31.001.000.502.50繁荣41.001.250.252.50繁荣51.001.250.002.25衰退61.001.125-0.1252.00衰退71.001.00-0.1251.875萧条81.000.9375-0.06251.875萧条91.000.93750.001.9375复苏101.000.968750.031252.00复苏111.001.000.031252.03125繁荣121.001.0156250.0156252.03125繁荣131.001.0156250.002.015625衰退141.001.0078125-0.00781252.00衰退,时期政府从上期国民收入中引致的本期私人国民收入经济变,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均衡的国民收入潜在的国民收入2、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4、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5、以投资乘数为例,说明乘数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第四章ISLM模型第一节研究的问题一、什么是IS-LM模型?IS-LM模型是说明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这里,I是投资,S是储蓄;L是货币需求,M是货币供给。二、投资函数在ISLM模型中为什么把利息率引进来进行研究?因为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就知道,国民收入的大小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而投资又与利息率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在决定投资的诸多因素(如利息率、预期收益、风险等)中,利息率是首要的因素,即投资函数为i=e-dr,这里,e是自发投资(或自主投资),r是利息率,d是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投资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r,三、要比较深入地研究国民收入的大小决定问题,不研究利息率是不行的。或者说,国民收入的大小与利息率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即存在这样一个关系链:riADy那么,利息率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凯恩斯认为是由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所以,必须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考察,以便更深入全面地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第二节IS曲线一、定义: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用图形可表示为:,r,二、为什么当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呢?因为,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条件是:c+i=c+s,即i=s又知y=c+ic=a+yi=e-dr所以y=a+y+e-dr,即y=(a+e-dr)/(1-)此式说明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或者说,要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IS曲线的推导图示见教材P488),三、IS曲线的斜率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y=(a+e-dr)/(1-)上式可化为:r=(a+e)/d-(1-)y/d,此式中,y前面的(1-)/d就是IS曲线的斜率,它取决于和d。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变动的程度。d如果越大,说明投资对于利率变化越敏感,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反之,亦然。是边际消费倾向,它越大意味着支出乘数较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因而IS曲线就较平缓;反之,亦然。,四、IS曲线的移动:IS曲线会随着投资和储蓄的变动而发生移动。1、当投资需求变动,如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或是出现了技术革新,或是企业家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等,在同样的利息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于是,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当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就向左移动。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和减税,IS曲线会向右移动;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和增税,IS曲线会向左移动。2、当储蓄变动了,如人们比以前更节俭了,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因为如果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多的储蓄,现在只需要有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r,IS曲线的移动图示:,IS1,IS2,第三节LM曲线一、定义: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如下图所示:,Y,二、为什么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考察货币和货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一)货币与货币市场1.货币的定义(1)财产的类型实际财产(或物质财产):包括:房地产生活用品机器设备原材产品(半成品)。金融资产:以价值形式存在的资产:包括:货币股票各种债券等。,(2)货币的条件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不都是货币。只有具备如下三个职能的金融资产才是货币:必须是交换媒介;必须是财富的储藏手段;必须是记账单位(价值尺度)(3)货币的形式M0现金M1M0活期存款(基础货币)M2M1定期存款,2.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间的关系关系: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或灵活性不同流动性或灵活性:变现能力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异决定其收入差异流动性越小,获得的收入越高流动性越大,获得的收入越低货币具有完全流动性:没有收入或极少收入(活期存款)持有货币是有成本的金融资产各种形式间可以相互转化债券利息、股息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3.货币市场金融资产可以交易形成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货币市场的含义短期信贷市场,包括短期信贷活动和短期债券交易。(2)特征一年期以下的信贷活动其交易规模相当巨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是基础利息率影响资本市场利息率影响整个社会的利息率水平(3)地位是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运行的中介环节。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途径。,4.资本市场(1)资本市场的含义指一年期以上的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2)资本市场的形成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投资大、回收期长长期借贷或发行股票居民户购买房地产、高档耐用品长期借贷(3)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金融市场的两个部分二者间存在着资金竞争关系两个市场上的利息率存在着相互影响短期决定长期长期拉动短期,(二)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所控制的,即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所控制,因此,假定它是一个外生变量。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三)货币的需求(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交易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大小与收入成正比。(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种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大小与收入也成正比。(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大小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综合以上三种需求,货币的需求函数式为:L=L1(y)+L2(r)=ky-hr其中k代表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货币量与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即L1占实际收入的百分比)。h表示利息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投机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变动程度,可称为货币需求关于利息率的反应系数。,(四)当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一致时,有以下关系:m=L=L1(y)+L2(r)=ky-hr在这个等式中,当m为一定时,L1增加,L2必须减少,否则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L1增加时,y增加;L2减少时,r上升;这样,国民收入与利息率成同方向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示见P501页),三、LM曲线的斜率我们可以把货币市场的均衡表达式m=ky-hr转化为:r=k/hy-m/h,此式中,y的系数k/h就是LM曲线的斜率。当k为定值时,h越大,投机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即L1、L2的变动就越大,Y的变动也就越大,所以LM曲线就越平缓;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当h为定值时,k越大,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需要的货币对收入的变动就越敏感,即L1、L2的变动就越大,利率的变动也就越大,所以LM曲线也就越陡峭;反之,亦然。,四、LM曲线的移动: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动。(1)投机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因为同样利息率水平上L2增加了,L1就得减少(为了保持与货币供给的均衡),国民收入也要减少。(2)交易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增减,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的移动。因为在同样利息率水平上,L1增加了,国民收入也要增加。,(3)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r不变的条件下:M:L2不变(r不变)L1y曲线右移M:L2不变(r不变)L1y曲线左移,LM曲线的移动图示:,图45LM曲线的移动,Y,第四节、IS-LM分析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息率和收入的决定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利率与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使产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使货币市场均衡。但能够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却只有一个。这一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可以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求得,其数值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得到。这一联立方程是:i(r)=s(y)m=L1(y)+L2(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图示:,Y,r,IS,二、IS-LM模型的意义ISLM模型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有力工具。即当均衡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时,政府就可以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二者相结合,从而在增大国民收入的同时,防止利息率的提高,进而防止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P523)。,政府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图示:,Y,E2,IS1,第五节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一、本节说明的问题本节是对前面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以及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的总结。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以及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是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作的标准解释。因此,本节也就是对凯恩斯整个理论体系(即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做的一个归纳。,二、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见教材P.509)APC消费倾向MPC消费(c)k=1/(1-)收入(y)yAE货币需求交易动机求(或流动偏好)谨慎动机利率(r)L=L1+L2投机动机投资(i)货币供给(M=M1+M2)预期收益(R)资本边际效率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三、凯恩斯理论的数学说明(见教材P510)四、凯恩斯基本理论的意义1、可用来说明经济萧条的根源。2、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第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一节何谓ADAS模型?ADAS模型是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模型。该模型是宏观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也是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该模型如图51所示。,AS,Y,图51ADAS模型,正如我们用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分析个别市场一样,我们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分析整个经济的波动。在图51中,纵轴是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横轴是物品与劳务总产量。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最终产品)的量。总供给曲线表示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最终产品)的量。根据这个模型,物价水平与产量的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或者说,当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决定了均衡的物价水平和均衡产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貌似个别市场均衡的模型,实际上与个别市场的情况是根本不同的。当我们在分析整个经济时,那种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的微观经济替代是不可能的。ADAS模型所要解释的量实际GDP包括了所有经济市场上生产的量。,第二节总需求曲线一、定义: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时,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量。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的物价总水平下降,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二、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一)第一种解释:因为存在庇古财富效应、凯恩斯利率效应和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我们知道,从总需求的角度看,Y=C+I+G+NX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做出了贡献。在这四个部分中,G是一个固定的政策变量,而C、I、NX这三个部分取决于经济状况,特别是取决于物价水平,即物价水平变动时,C、I、NX分别也会发生变动。,1、庇古的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2、凯恩斯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物价下降,人们购买同样多的物品所需要的货币支出减少,收入中可以有更多的部分去储蓄),鼓励更多的投资和住房消费,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3、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汇率贬值(物价水平下降-利率下降-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4、税收效应:物价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二)第二种解释: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见教材P584-585)。1、函数推导法: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方程为:s(y)=i(r)LM曲线的方程为:M/P=L1(y)+L2(r)=ky-hr令:s(y)=-1000+0.5yi(r)=2500-240r1000/P=0.5y-260r将以上三式联立求解,得到:y=3640+960/P此式为总需求函数,它表明物价水平与总需求(y)成反方向变动关系。2、图示推导法(参见教材P585):,2、图示推导法(参见教材P585):,(三)第三种解释:见教材P585倒数第2段。此段表明:当名义货币供应量M不变时,物价水平P上升,则意味着实际货币供应量m减少,进而利率r上升,投资i和消费c减少,总需求AD减少,国民收入y也减少。即存在以下关系:MmPricADy不变,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但是,物价水平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当这些其他因素中的一些变动时,总需求曲线会移动。1、人们的收入增加或减少了,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2、人们变得更节俭了,因而增加储蓄,减少现期消费。由于在任何一个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减少了,总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3、由于技术的创新,企业的投资增加了。由于在任何一个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增多了,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4、政府减少财政支出。由于在任何一个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减少了,总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5、货币当局扩大货币供给。由于在任何一个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增多了,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可见,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有时产生于私人行为,而有时产生于公共政策。,Y,第三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的一般说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它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一)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1、宏观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函数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f(N,K)在上式中,资本存量K的规模和数量被认为是由经济社会以前各年的投资决定的,所以假定它是一个确定的量。用K表示。这样,宏观生产函数就为:y=f(N,K)此式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图5-3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图示,2、潜在产量:所谓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用公式可表示为:y=f(N,K)所谓潜在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现有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二)劳动市场宏观生产函数建立了在一定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下,总产量和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既总产量(或总供给)将主要由经济的总就业水平决定。那么,总就业水平又是由什么决定呢?由劳动市场决定。1、劳动需求函数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劳动的边际产品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劳动的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Nd=Nd(W/P)在此式中,Nd与W/P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需求量大;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需求量小。这种关系若用劳动需求曲线表示,该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图54劳动需求曲线(第73页),W/P,劳动市场需求曲线图,2、劳动供给函数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供给量小;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供给量大。这种关系若用劳动的供给曲线表示,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如图55所示。,图55劳动供给曲线(第75页),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图,3、劳动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是:Ns(W/P)=Nd(W/P)劳动市场的均衡点是由劳动的需求曲线和劳动的供给曲线的交点来决定。如图56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