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57895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哈尔滨市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哈尔滨市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2019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分三甲出榜,考中者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指代家乡,丝竹指代音乐,桃李指代学生,婵娟指代月亮,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女子。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二、字词书写2 .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鞍山是雷锋同志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也是雷锋精神的发详地。50年来,鞍山始终大力hng扬雷锋精神,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全方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当代雷锋”郭明义就是在鞍山众多好人好事中涌现出的一位典型代表,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鞍山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我们将进一步颂扬他们事迹、践行他们精神、争做他们传人,努力打造鞍山思想道德建设新高地。践_hng_改为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怪单方余显斌在小镇,华中医是奇人。他的奇不在看病,在于开药方。就说那次吧,镇上的刘好来了,浑身长着疙瘩,痒得跳着脚叫。他笑笑,没开单方,到了后院,那儿长着一片草,开着一些花儿,有米米蒿、蒲公英、艾蒿他走进去,左抓一把,右抓一把,不一会儿,青绿黄白抱了一抱,走出来交给刘好,让抱着这些一路跑回去,病就好了。刘好一愣:“真的?”他不高兴了道:“信就做,不信,另请高明。”刘好抱了这些草啊花啊的,一脸疑惑,按照他的吩咐,一口气跑回家,浑身热汗直淌,水洗一般。下午,身上疙瘩不见了,也不痒了。从此,他见人就说,华中医是神医,是华佗的后代。别人问时,华中医笑着说:“听他胡咧咧。”说完,又忙着开药方了。他开的最怪的药方,是给王老八的。王老八是镇上一霸,横着膀子走路,有时不高兴了,眼睛一瞪,小孩哭着,马上就停下了。可是,一霸也会生病啊,腰上长个疖子,是闷货。所谓闷货,就是在里面烂着,不出头。这样的疖子很痛,重的会要命。王老八赶到华中医药铺,请诊治。华中医号了脉,开了单方。王老八交了钱,提着药包往外走时,华中医抬起头,慢条斯理交代一句:“有一味药没加上啊。”王老八急了,说加啊。华中医告诉他,还没到时候。华中医说,疖子冒出来后,去找朱三,让他抽一耳光,病就好了。王老八愣了一下,点着头笑道:“就这啊?好嘞!”王老八回去,按华中医的吩咐,一通内服外贴,第二天,疖子出头了,红得如桃。他想,疖子好了,自己干嘛去找街上一个臭要饭的抽一耳光啊?以后,还能混人吗?他熬着,不去。当天晚上,疖子痛起来,刀子一样剜着,他哭爹叫娘的,第二天天一亮,就急忙赶到华中医药铺,直喊救命。华中医撩起眼皮看他一眼,扔下一句话:“我救不了,找朱三。”王老八愣愣:“真管用啊?”华中医仍是一句:“信,就去。不信拉倒。”王老八去了,在街道上遇见朱三,忙拦住道:“抽我一耳光。”朱三吓坏了,他没少让吴老八揍过。因此,忙摇着头,转身准备跑。王老八一把拉住他,指着自己鼻尖喊:“抽我一耳光。”朱三被王老八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坏了,连连摇头。街上过往人见了,都围拢来。王老八的疖子使劲地痛,痛得他再也顾不得面子,咚一声跪在朱三面前:“求你行行好,抽我一耳光吧。”旁边人见了,都喊:“抽啊,快抽啊。”有的年轻人撸了胳膊上去,准备代劳。王老八忙声明,必须朱三抽。朱三在大家鼓动下,抡圆胳膊,啪的一耳光抽在王老八脸上。所有镇人见了,都大声叫好。王老八血气上涌,浑身发热,疖子竟然不痛了。他面对大家的叫好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转身低头走了。以后,他再不横着走路了。他说,自己一直以为大家怕他呢,原来,大家竟这样恨他。华中医听了,微微一笑:“病好了。”大家都愣着,不知他说谁。至于给周友看病,是后来的事。周友头晕,时时有要摔倒的感觉,可走遍各医院,医生都说没病。华中医看了舌苔、眼皮,然后给号了脉,一脸沉重。周友慌了,忙问:“要紧吗?”华中医嗯了一声,没说话,拿了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开了单方,让弟子按方捡药,捣碎研末,马上就喝,疗效最佳。不然,时间一长,药气散了,就没药效了。弟子苦着脸为难了,因为,有一味药柜上没有。华中医问:“啥药?”弟子告诉他:“人中白。”华中医急了:“这是药引子啊,救命的。”周友一听,鼻尖冒汗,忙问:“人中白是啥,很贵吗?”华中医告诉他,尿碱。周友长嘘一口气,心说,这个好找啊。可是,华中医摇摇头,难找。这样的药引子,需在尿罐上刮取,须得九十岁以上老人的。周友不解,忙问为啥。华中医说,他要用的人中白,积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周友忙去打听,左近一带,九十多岁的老人只有一个,吴大爷,孤老头,尿罐就放在厕所里。周友很高兴,想买,可老人无论如何不买。还是华中医赶到,好说歹说,一口价,三十万。老人勉强松口,周友忙放下钱,提了尿罐就走。事后,老人连连感谢华中医,救了自己。华中医呵呵一笑,告诉老人:“我是救那个富豪,救他的良心。”3 . 这篇小说围绕“怪单方”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4 . 小说开头写华中医给刘好治病,有何用意?5 . 请联系全文,分析王老八和周友以前分别是怎样的人。6 . 华中医为什么给王老八和周友二人开这样奇怪的单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7 . 小说标题“怪单方”有什么作用?说说“浅阅读”吕宏一个朋友每月都要买七八本厚薄不一的各类书籍,更新床头的书架。我好奇地问,买书,看吗?他答,当然看,有些时候是一天看一本,只求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书。这就是当前很时尚、很流行的“浅阅读”。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一位领导同志曾谈到,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不可否认,“浅阅读”在当今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但如果仅仅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其过于功利性的读书目的会使人在失去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带来思维的钝化。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功利性阅读将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发育、知识构成的合理化,甚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读书之用途,小而言之可以了解社会、增长学问、开阔眼界、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充实自我;大而言之可以掌握科学、明辨真理、培养能力、提高水平、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但在时下,不少人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太思考工作,很少研究问题,遇到新情况时,就拿出一本相关的书顺手翻几页“临时抱佛脚”,这种不求甚解的“浅阅读”有可能演化成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浅思维”,如果再以这种“浅思维”为指导做出“浅决策”,弊端更多。有人说,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和发展的。已有专家指出,如果仅仅满足于“浅阅读”,或者过分热衷于“浅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高科技浪潮中,很多网络发达的国家反而更强调传统式阅读:美国政府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阅读优先”等计划,英国政府设定“阅读年”,要打造一个“读书人”的国度。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实施这些措施重新唤起“深阅读”。在阅读已呈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深度阅读,不能满足于“我在读,这就够了”。因为,读书不仅要“过眼”,更要“过心”。8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9 . 第段加点词“其”指的是_,第段加点词语“临时抱佛脚”在文中的意思是_10 . 第段列举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强调传统式阅读的事例,有什么作用?11 . 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做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始至之日,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曰:“乐哉游乎!”予弟子由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有删选)(注)哺:吃。糟:酒糟。啜:喝。醨:米酒。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1074年,苏轼被排挤出朝廷,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念无与为乐者(_)(3)葺而新之(_)(4)因城以为台者旧矣(_)13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苟 有 可 观 皆 有 可 乐 非 必 怪 奇 伟 丽 者 也。14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始至之日,盗贼满野,狱讼充斥。15 . 乙文中的“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五、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2)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3)刘桢在赠从弟一诗中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予无限期望的两句诗是:_?_。(4)翻开历史的书卷,广袤无垠的大漠能触动心弦_,_(王维使至塞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早春的莺歌燕舞能引发遐想,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让人感受春的勃勃生机。六、诗歌鉴赏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17 . 上面的诗句选自著名诗人_写的诗歌_。18 . 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19 . 联系全诗,从意象或表现手法任一角度进行分析,说说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0 .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D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等手法,全诗感情奔放,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21 .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次写海面上的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七、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 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今封,易晏子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请辞。”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欲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注)梁丘据: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中食:吃中等的食物。22 . 下列句中的“以”和“以告景公”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晏子在齐国任职三年,政令平和,百姓都很欢喜。B晏子认为,富贵而不骄奢的人很少有,意在强调要保持节俭的美德。C景公暴饮不止,弦章进谏,请景公戒酒,否则就请求景公自杀谢罪。D晏子委婉地劝景公,若弦章遇到的是暴君,早就死了。景公听从了他们的意见。24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晏子相齐 政平民说今封,易晏子之师章愿君废酒也25 . 翻译下列句子。幸矣,章遇君也!八、语言表达26 . 下面文字摘自李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其中画线处达不得体的一处是(_)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于(A)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给爷爷扫墓。(B)在进山的路口,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叔叔拦住我们:“你们好!我是文明祭扫劝导员。请把你们带的东西给我检查一下好吗?”(C)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只带了鲜花,你看不见吗?(D)叔叔温和地回答:“文明祭祖,好啊,既可寄托哀思,又能保护环境。”九、作文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凝视,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其实“凝视”有着更为丰富的情味:凝视山水,你会增长一些感动;凝视亲人,你会生发一份情感;凝视社会,你会升华一种认识。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凝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姓名,可用“”表示。(2)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